第13章 吾爱孟夫子第章 铅水管与种田
《机械笔记》第12页:
4月28日。
早上读《孟子》,闻孟子曰: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可以这么解释,权威的来源有三种,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孟子之后说:“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在科层组织里看法理型权威,在传统时代的社区里看传统型权威,而克里斯马权威是发动群众的积极因素,也是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孟子》里还在孟子和距心的谈话里把民比作牛羊,长官就是牧羊人。包括“牧”的官职,也许中国很早就有民与官,羊群和牧羊人的比喻。西方也有牧羊人的意象,这点有些有趣。
跳健美操。发现我疲惫的时候,对称的冲动就变得强烈,容易影响真正的动作。想起以前跑一千米的时候特别容易做对称动作。现在看来,这就是疲惫的时候大脑的理智活动比较困难,没守住门口,利比多冲到了前厅造成的。书看了两三个月,其实我基本上已经不太清楚术语及其具体含义了,只能乱用一通。读者可自行研读原作,不要被我的错误理解和错误记忆带偏。
今天讨论一下美国人的铅水管。随着欧美有关食物、环境的事情越来越多被爆了出来,我越来越觉得欧美抽象了。之前是英国的核泄漏事件,后来是美国的铅水管。让我对前往这些国家有些害怕。我对这些事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因为两国政体的特点,两党或许都想把这个麻烦留给对方执政时期,又或者这些国家因为经济实力或者议会审批的制度确实让他们掏不出钱来。但无论如何,都显示了这些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担当有问题。我特别想从治理能力或者是行政能力的角度研究一下西方国家。这还是哈耶克给我的思路,我希望这个研究能解释从希特勒上台到新冠以及最近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其实,总体上看,《通往奴役之路》还是有点好东西的。虽然西方对它的吹捧多少有点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但是书里面对法西斯主义的思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过我毕竟没有怎么读过有关大屠杀的书,也没有发言权。
本来凑不够一千字,我是不会发布的,但是,这种每日记述的模式很难每次都凑够一千字。只能加入一些往事。这样也能刚好凑出来。
今天讲一讲近期我家的种田需求。之前,大概是3月多的时候,我爸获得了一年内六分之一亩土地的使用权。事情是这样的,我爸一个朋友的朋友的爸爸看到村中有地荒废,于是花了300块承包了一亩地一年,但是他年事已高,就让他的儿子来种。他儿子认为一亩地太大了,于是找了个朋友和他一起种,也就是我爸的朋友。我爸的朋友承包了100块,也就是三人之一亩的土地。我爸的朋友还是觉得田地面积太大,又叫上了我爸,跟我爸五五分地,也就是每人50块每年。因此我爸就有了种地任务。他每周末去地里一两次,因为疏于打理,地里又种了豇豆,也能说是草盛豆苗稀。由此来看,陶渊明当年可能七天以上才去打理一次园圃,或者他虽然常常上工,却在除草上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