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世三公,士族领袖
洛阳城中,太傅袁府。
书房内,高官济济,遍穿罗绮,俱是袁氏族人。
太傅袁隗高居上位,老态龙钟的双眼似开似合,听着下方一名名袁氏族人依次上前汇报。
“中常侍赵忠已死,验明正身,”
“中常侍郭胜已死,验明正身,”
“中常侍夏恽已死,验明正身,”
……
轮到袁术时,他上前行礼,脸上的桀骜之色稍稍收敛。
“已寻得大将军何进尸首,其胞弟,车骑将军何苗,死于部下奉车都尉董旻(董卓之弟)之手,”
“外戚已除!”
说到最后一个字,已是面带振奋之色。
待袁术退回去后,便见得身旁剑眉星目,头戴缣巾之人踏步而出,这让袁术暗自撇了撇嘴角。
如果说袁术流露着四世三公老袁家的桀骜,袁绍身上,体现的便是这四世三公的高贵。
要说这四世三公,什么是三公?
天子高高在上,三公便是大汉朝堂的权力顶峰。以司徒为首,太尉次之,司空再次。
三公便是大汉朝廷的一二三把手。
什么是袁家?
自先祖袁良,平民出身,举明经为官,终任广陵太守;有袁安先拜司空,累迁司徒后,其子袁敞为司空,其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
四世五人,德业相继,俱为三公,执掌大汉朝政有上百年之久。
能有两千石大员世代不断,便可称为豪门望族,而世代三公的袁家,便是豪门中的豪门,世家中的世家。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
四世三公老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
这里的门生故吏可不是后世的表面师生,酒肉朋友,一旦有事跑的比谁都快。
真实的门生故吏,尊举荐人也就是袁家为恩主,奉行自东汉光武中兴后,世家门阀崛起兴盛的二元君主制,也就是天子是君,举荐人也为主。
这种关系,是那种除非老夫造反谋逆,否则别想下老夫这条大船的主从关系。
就算老夫造反谋逆了,你最多只能撇清干系,还不能来讨伐的,不然就是背主之人。
而背主之人,就不用多说了,要知道,在汉文化圈,骂人最狠就是汉奸,汉奸正是叛徒的一种。
像这样的门生故吏,执掌大汉朝政上百年的袁家,遍布天下。
袁家嫡系子弟,在这些士族眼中,比皇子都差不了几分。
袁绍施礼,不同于袁术掩藏不住的桀骜不驯,而是完美到无可挑剔。
“宫内宦官业已清洗,十常侍所命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一并诛杀。张让、段珪死讯已确认无疑,”
“阉党伏诛!”
袁绍虽然也面带振奋之色,但仍记着一事:“天子如今在并州牧董卓手上,由大军护送回京。”
顿了顿,袁绍接着说道:“董卓为人凶悍暴虐,又携大军进京,绍以为,应多加小心。”
听到这句话,袁术桀骜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董卓?就是那个西凉匹夫,一个蛮子罢了,也值得你袁本初留意?庶子就是庶子,目光短浅。
当然,袁术有袁术桀骜的资本,汝南袁氏出身的他,自然可以看不起董卓一个西凉蛮子。
不过,若是此间有只言片语流传出去,定然会在刚刚平息下来的洛阳城中掀起滔天大浪。
毕竟洛阳城中,不是所有人都姓袁或者杨的。
然而,这些事注定是不可能为外人所知。
能在此时出现在这间书房的袁氏族人,本就是深得家族信重之辈,与家族休戚相关,根本不可能出卖袁家。
更何况,如果四世三公的老袁家,连这点对内掌控都没有,怕是早就倒在朝堂下的刀光剑影里了。
所以,此间诸事,外人怕是难以洞悉。
谁能想到,大汉朝堂之上,外戚与宦官的殊死搏杀,竟是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手推动。
洛阳城中,这三天的刀光剑影,死伤无数,东西宫的一场大火,更是彻底撕下了大汉皇宫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就算这场动乱已经平息,可想而知,大汉朝堂仍将迎来一场波及甚广的大地震。
血溅宫闱,帝威扫地!
谁又能想到,这一切竟然还有一只幕后黑手,这幕后黑手,还是来自于大汉朝廷的顶梁柱——袁家。
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两汉相交时的王莽篡汉。
王莽有士族舆论的支持,袁家自己就是士族领头人。
王莽有朝堂百官的支持,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
王莽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支持,这一点袁家没有,但是皇室更没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罪魁祸首是谁?当然是天子。
天下读书人口中,桓灵二帝,早就堪比桀纣了。
袁家不用做到最好,只需要在比烂的过程中取胜就好。
而现在,血溅宫闱,撕下了皇室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王莽的路就摆在了袁家面前。
法理上,大将军何进一死,太傅袁隗就是唯一的辅政大臣,大权在握。
公义上,门生故吏摇旗呐喊,清流士族鼓吹舆论,袁家就是众望所归。
就连兵权上,护卫皇宫的禁军,如今正在虎贲中郎将袁术的统领之中。
蹇硕手中的西园禁军,因宦官被诛,如今正惶惶不安。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已死,其麾下北军五校和各地募兵,已是群龙无首。
这种情况下,袁家想干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袁家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当霍光还是王莽而已。
什么是袁家?
董卓不敢想的事情,我袁家敢做(代汉自立);董卓不敢杀的人,我袁家敢杀(驱虎吞狼,诛杀何进及全体宦官)。你董卓能做的事我可以做,你董卓做不到的我袁家更要做。
四世三公,士族领袖,这就是袁家!
整个京都洛阳,就连门口看门的小吏,都在我袁家的掌控之中,飞龙骑脸,就问你怎么输?还有谁?
事已至此,袁绍、袁术这些袁家核心子弟岂能不喜于形色。
就在袁绍退下之后,太傅袁隗苍老的声音在书房里响起,声音不大,却让书房内所有人都侧耳倾听。
“本初多虑了,熹平年间,是老夫将免职的董卓重新征辟回来的,算起来,他也是我袁家故吏。”
“京城之中,阴云诡谲,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为了避免有心人生事,老夫才让你将董卓调回京城。”
“他一个在京城毫无根基的西凉武夫,不紧紧靠住我袁家这棵大树,还能翻天不成?”
“不过人心难测,确实应当谨慎些,老夫之前给并州丁建阳传过信,算算时日,也该京城了,他曾受你叔父周阳恩惠,可以和董卓互为掣肘。”
“等他到了之后,本初去招待一二。”
“加上公路手中的禁军,董卓区区三千人马,翻不起什么大浪。”
虽然不以为意,对于袁绍这个甚为看重的晚辈,太傅袁隗还是劝解一番,而后慢慢站起身子,看向书房众人。
“自桓帝以来,朝廷阉宦当道,罢斥忠贞,甚至公然买官鬻爵,朝局日渐败坏,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
“天子亲小人,远贤臣,我等忠贞之士有志难伸,只能坐望朝局败坏而垂泪。”
“我袁家,更是危在旦夕。”
这时,袁隗又想起了那个为家族献身的族弟,顿了一下,才悲鸣出声。
“若无赦弟舍身进宫,家族竟都难以保全!”
“我袁家,四世三公,代代忠良,舍身报国,何以遭受如此羞辱?”
听到这里,书房内的袁氏子弟,群情激愤。
对于袁赦其人,他们也都曾听闻。
党锢之祸激烈时,这位族叔自残身躯进宫做了宦官,曲意逢迎权阉,就为了保家族不衰。
而这件事,也是四世三公老袁家最大的污点。
清流之家,却有族人与阉宦为伍。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虽然迫于袁家四世三公的威势,外间甚少有人敢言及此事,但袁家内部,有识之士莫不以此为耻。
“如今侥天之幸,外戚阉宦均已伏诛,”
“虽,朝局动荡,天子年幼,却正是我等有志之士匡扶天下之时。”
袁隗苍老的身形挺直了起来,浑浊的双眼精光乍现。
“本初,你去联络朝中大臣,清流党人,晚间在袁府设宴,商议天子回宫,朝局动荡之事。”
袁绍出列一步,行礼甚恭:“喏!”
“公路,你去通知我袁家的门生故吏,天下动荡之时,他们也该动起来了。”
袁术随意拱了拱手,“喏!”
而后袁隗扫视眼前袁家众人,大袖一挥。
“其余人等,随老夫同去城外,迎天子!”
“喏!”
随着齐声应诺在书房炸响开来,洛阳城里,一个名为四世三公的庞然大物悄然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