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大乱生(4)
蔡袅袅一见蔡菲菲,先是一喜,紧接着便恼羞成怒道:“蔡诸葛不行,诸葛蔡行不行?”
“诸葛菜?哈哈哈……”蔡菲菲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要不要我把你切吧切吧剁了真的做成菜吃啊?”
蔡袅袅气得小脸涨红,之前的一室沉寂瞬间被这姐妹俩打破了。
赵显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恢复成了无奈和纵容,他看着两姐妹笑笑闹闹,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竟然不知不觉消失了。即便事情还没有决断,但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困扰。
等姐妹俩安静下来,赵显和蔡菲菲才互相见礼,蔡菲菲干干脆脆一句话,就安了赵显的心:“我收到家中父兄来信,特意过来帮你们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整个蔡家都支持赵显;二、蔡菲菲能来,说明欧阳奇这个武林盟主也是赞同的,他背后的武林盟也将成为赵显的助力。
如此一来,蔡袅袅话中的贵人没等他请,就来了大半。
赵显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感慨,没想到被他的兄弟们嫌弃的小肉包竟然是这样一个宝藏,若他们早知道小肉包有这么大的能量,还会把她推给他吗?恐怕早抢破头了!
赵显心中暗叹之际,蔡菲菲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大哥、大姐夫和二姐夫手中都有一些兵权,凑个四五万出来还是不成问题的,二哥有银子,至于我家那口子,银子和人马,缺什么我们补什么!”
这话说得可谓十分大气了,赵显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现在他终于有点明白,富可敌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了。
对别人来说难于登天的事情,到了蔡家只剩他们愿不愿意做、怎么做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不成功的担忧。
他扶额低笑,到了这一步,他还能说什么呢,大概只有……
他取出自己的私人印章,把它郑重地交给蔡袅袅,对蔡菲菲道:“三姐作证,以此印为誓,无论未来发生什么,赵显对团团、对蔡家,定不相负。”
看着这一幕,蔡菲菲微微一笑,并没有拒绝。
蔡袅袅也是毫不客气,将印章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她心里很明白,这不只是她和赵显夫妻俩的事,还是赵显与整个蔡家的事。
在大事上,合约精神永远是双方成功合作的最强基础。
这是赵显对她和蔡家的承诺,也是他们夫妻对蔡家的承诺。
话说到这一步,之后就剩具体操作的问题了,众人关上大门,细细谋划起来。
……
两日后,正是八月初一,蔡袅袅和赵显兵分两路,蔡袅袅跟着蔡菲菲回江南找蔡有才筹集银子,赵显则举起了进京勤王的大旗。
既然要出兵,就要师出有名。赵显要进京勤王,证据可以说是现成的,刺杀他的刺客是其一;其二,赵普犯错被禁足在先,突然就监理国政,没有猫腻谁信?其三,京城目前所有官员都保持沉默,永康帝不知所踪,很明显京城有变。
赵显列举赵普数条罪状,比如狼子野心、谋朝篡位、刺杀兄弟、囚禁父皇、勾结外敌、营私结党……可谓什么罪名大就安什么罪,当然,知道内情的也很清楚,这些罪名落在赵普头上,他一点不亏。
赵显举起进京勤王的大旗,号召各地官员和将领支持他,解救永康帝,铲除乱臣贼子,还朝廷一片清明。
赵显在民间声望本来就高,他振臂一呼,不说一呼百应,但在有了秦州、扬州、杭州的官员带头之后,还是有一些责任感强的地方官表示相信三皇子,愿意拥护三皇子。
秦州不必多言,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十分感念三皇子夫妇的恩德,自是拥戴万分;大姐夫高文德是扬州太守,经过这一年的时间,他与蔡有才强强联合,早已将扬州完全掌握在手中,要支持谁,高文德说了算;至于杭州,在这鱼龙混杂之地,前有欧阳奇这年少有为的武林盟主,后有蔡有才财大气粗带动杭州经济发展,杭州太守巴结他们还不够,如何敢得罪?
有了这三地的兵马集结起来,少说也有四五万,这时候,与秦州交界的豫州官员也表明了态度,同样表示愿意支持赵显。这次黄河水患,不仅秦州受灾,豫州其实也受到了波及,只是秦州处在黄河上游,豫州在秦州的下游,因为水势被赵显及时控制,豫州险情才没有秦州严峻,但是豫州百姓同样感念三皇子的恩德,所以如今三皇子有需要,他们在观望了几天之后,在立场本就有所倾斜的情况下,快速表明了态度。
不到半个月时间,所有兵马就迅速集结在秦州,竟然已有十万大军的规模。
就连赵显本人也十分意外,他尚且不知道自己竟然有了如此强大的号召力!
这还只是官方态度,再说民间,要来投靠赵显要求从军的义士更是多不胜数。
赵显赶紧安抚民众,道他今日之举就是为了让百姓免于生灵涂炭,希望他们安居乐业,现在他还有能力保护他们,不需要他们抛家弃子经历杀戮,让他们赶紧回去,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
义士们闻言,心中更加感动,留下一句“来日只要三皇子需要,我等定义不容辞”,便离开了。
兵马赵显是不愁了,但是十万大军的粮草却是一大笔花费,相信过不了多久,赵普就会下令断了他们的粮草供给。
之前,各地的兵马粮草都是由朝廷统一发放,如今赵普监国,一旦得知这十万兵马投靠了赵显,还要反他,如何还能养着他们?
果然,不出三日,八月十五这天,赵显就收到了赵普的申斥诏书。
诏书言赵显才是司马昭之心,意图趁永康帝昏迷不醒之际,借着之前的功绩谋夺皇位,简直罪不容诛,而跟随他的那些官员将士,赵普表示体谅他们被赵显蒙蔽,若他们及时回头,他既往不咎,否则一律按乱臣贼子处置!
这道诏书对于赵显及他的十万大军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官员将士前来投诚,表示衷心。只是赵显兵马已够,就让他们守好自己的城池百姓,原地待命。
当然还有一些处于观望态度,不敢轻易站队,但相比没有多少群众基础的赵普而言,赵显绝对稳占上风。
这一条条消息传到京城,赵普是远没有诏书上表现得那么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