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进退有度
王元化、铁虬离开之后,岳肃看了眼堂下跪的一众降将,脸上变得和颜悦色,说道:“诸位将军,快快请起。”
“多谢大人……”
这班人腿都跪麻了,加上适才的好戏,竟然忘了自己还跪在地上。此刻岳肃一说,他们才反应归来,纷纷爬了起来。张大力,伤势太重,一个人实在爬不起来。
岳肃连忙起身说道:“来人啊,快扶张将军起来,到一旁休息,请郎中前来一职。”
有差役扶起张大力,寻了把椅子,请他在一边坐下。这时,岳肃又道:“岳某来迟,让诸位受惊来,在此,本官特向诸位谢罪,还请诸位将军放心,岳某一定为诸位讨个公道。”
说完,岳肃冲着堂下众将深施一礼。
“多大人客气了。”“仗着岳大人前来相救,要不然,我等都不知是怎么个死法呢。”“是呀、是呀,我等应该多谢岳大人才是”……这帮人已经领教了岳肃的厉害,于是赶紧巴结。岳肃请他们到一边侍立,在此观看自己如何为他们出气。没过一会,殷柱回来复命,“启禀大人,我等赶到都察院时,朱大典并不在,后来去了他家,却见他已经在家中书房悬梁自尽。在朱大典书房之内,还有两具死尸,此二人系中毒而死,我等只得将尸体及他家人带回。飘香院记女杏儿,已然带到,正在堂外候着。”
“竟然死了……”岳肃不禁叹息一声,说道:“将杏儿和尸体都带进来。”
少顷,差役将三具尸体并记女杏儿,及朱府家人带到堂上。
朱大典在岳肃眼中,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官,所以并不认识。让骆养姓加以辨认,确是三人无疑。又寻问朱府家人,家人皆不知此事,察言观色中可以看出,话中无须。
岳肃又盘问杏儿,杏儿开始狡辩,但岳肃稍一哄吓,就招出实情,乃是收了岑宗万二百两银子,配合演戏,其他事情,确实一概不知。
这边的线索已经断了,虽说明知道这事和东林党有关,怎奈没有确凿的证据,韩爌是首辅,想要办他,没有铁证,根本不行。
另一边,铁虬与王元化也从骆府回来,将书信呈上。确是一封匿名信,不知是何人所写。
看完书信,岳肃陷入沉思,他现在想到倒不是这封信是谁写的,而是在思量该如何处置骆养姓。思量良久,岳肃才看向行文书办,说道:“口供可录好。”
“回、回大人的话,已经录好……”书办结结巴巴地说道。
“呈来我看。”
“是,大人……”
书办赶紧将供词呈给岳肃,岳肃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又道:“拿给骆养姓,让他签字画押。”
书办将口供拿给跪在阶下的骆养姓,骆大人岂敢不签字画押,老老实实听命行事,等到供状再次交到岳肃手中,岳肃瞧了一眼,放到案上,跟着重重一拍桌案,厉声说道:“好你个骆养姓,陷害忠良,草菅人命,至朝廷剿匪大业于不顾,你可知该当何罪!”
“下关知罪,还请大人法外施恩,从轻发落……”骆养姓已经彻底服软,心中无比的恐惧。他知道,这件事情,岳肃一定会禀报皇上和太后,到时自己是必死无疑。怕是祖上传下的基业,也要毁于一旦。
“从轻发落!你想的倒美,以你现在的罪行,真是万死难赎其罪。来人啊!取虎头铡伺候!”岳肃大声说道。
三口铜铡,岳肃从不离身,走到哪里,几乎就带到哪里。这可是先帝御赐之物,而且干系重大,不在身边,一旦有了闪失,自己的姓命都得搭上。说句不好听的,这三口铜铡就和他的命一样。
“是,大人!”铁虬马上招呼差役,将一旁的虎头铡搬到阶下,“刷”地一下,撤掉上面的黄缎子。
这铡刀是干什么用的,天下无人不知,更不要说是骆养姓了。一看到虎头铡,骆养姓差点吓得背过气去,连连磕头说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呀……”
“你已犯下万死难赎之罪,今曰若不杀你,如何以儆效尤!开铡!”
随着岳肃的一声大喝,铁虬拉开铡刀,明晃晃地刀口泛着青光,骇人无比。虎子一把将骆养姓拎起,按倒刀口之下。
“嘎……”
到了这一刻,骆养姓彻底崩溃了,大小便失禁不说,人也跟着昏死过去。
“铡!”
岳肃一声大喝落定,跟着就是“咔喳!”一声,骆养姓人头落地,鲜血溅得到处都是。
“啊……”大堂之上,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是一声惊呼,接着,大堂之内便是死一般寂静。几乎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之声。
“骆养姓就这么死了,就这么让岳大人给铡了……”“那可是锦衣卫指挥使呀……天子近臣……岳大人竟然都没请旨……就把人给铡了……”……所有的人都傻了眼,那些锦衣卫官兵,恐惧之情,已经达到极点。作为锦衣卫,他们很是自豪,天子亲军呀。可是,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竟然会死在自己的指挥使司大堂之上,这种事,大家想都没想过。
那些降将,早就听说过锦衣卫的威风,可没想到,这传说中威风八面的锦衣卫指挥使,岳大人说杀就杀,和宰只鸡没啥区别。
岳肃面沉似水,他手下的人,显得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似乎这等事已经是司空见惯,不算什么。
“将骆养姓的人头挂到指挥使司门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取下,违者立斩。朱大典、岑宗万、孙疏才三人全部枭首,人头挂到都察院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取下。张贴榜文,晓谕全城。”岳肃大声吩咐道。
“是!”……“此处一干人等,不得擅自离开,全都留在此处。将这里的口供全部带上,随本官入宫面圣。”
“出大事了!岳大人回京了,还铡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姓,人头现在就挂在锦衣卫都指挥使司外!”……整个京城震惊了,这个消息,以无与伦比的速度传遍整个京师。
这么重大的消息,东厂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在岳大人赶往紫禁城的同时,东厂番子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宫内。如此大事,负责谍报的档头知道事情严重,连忙赶往慈宁宫。
“启禀太后,东厂第一房档头方铭求见,说有紧急要事,要禀报太后。”
慈宁宫内,张嫣正与邹义说话,一听说方铭求见,二人都是一愣。跟着,张嫣说道:“叫他进来。”
“是,太后。”
未几,殿门打开,有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太监走了进来,此人就是方铭。他上前几步,跪下说道:“奴婢方铭叩见太后。”
“起来吧。出什么大事了,这么急着见哀家呀?”张嫣淡淡地说道。
“回太后的话,适才得到消息,岳大人回京了,还在锦衣卫指挥使司杀了骆大人,骆大人的人头,现在已经挂到指挥使司的大门之外。”方铭连忙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岳肃回京了?还杀了骆养姓……”张嫣不可思议地说道。
“是,太后。消息称,岳肃正朝皇宫赶来。”方铭说道。
“这……这是怎么回事……”张嫣凤眉一掀,大声问道:“你可知出了什么事?”
“具体因为何事,奴婢也不知道,但不久前有消息传来,锦衣卫去抄了张大力、张献忠等一干降将的府邸,并将这些降将拿进指挥使司。”方铭如实说道。
作为东厂,京城的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逃不出他们的眼线,更不要说是这么大的事情。虽说此事也算严重,但和骆养姓被杀的事相比,还要差上许多,加上他听说邹义正在慈宁宫见太后,所以打算在邹义出来之后,向他禀明。不想,邹义一进慈宁宫,竟然迟迟未出来。
“锦衣卫将那些降将都给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呀,锦衣卫抓拿官员,那是要向皇上请旨的,哀家怎么没有听说过。”张嫣愠怒地说道。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方铭见张嫣一脸怒容,小心地答道。
“启禀太后,岳大人在宫门外递牌子求见……”这功夫,殿外又传来小太监的声音。
通常来说,太后会客的时候,如有人求见,很少会马上禀报,起码要等太后现在见的人出来。可是,岳肃不同,谁都知道岳大人的脾气,哪个敢通传晚了呀,要是让岳大人久等,搞不好会掉脑袋的。
“这么快……”张嫣微一迟疑,说道:“方铭,你先下去吧,出去之后,代哀家传话,请岳大人御书房见驾。”
“奴婢遵旨。”方铭叩头退下,出去传话不表。
再说张嫣,转头瞧了眼坐在下手的邹义,说道:“邹卿,岳肃在信上不是说,要请旨回京陛见皇上,商谈福王封地之事,以及关于那些降将的事宜,怎么人也跟着回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太后,这个老奴也不知道,这封信是岳肃手下的人今早交给老奴的,老奴当下就赶到这里,实在不晓得岳肃为何已经进了京城呀。”邹义颤颤巍巍地说道。
老头子实在不容易的,拖着病体来帮岳肃传信,结果一进慈宁宫,张嫣看过信后,就与邹义研究起这封信上的内容,以及岳肃的用意。邹义说话都不连贯,好在张嫣也算是敬老之人,并不催促,还给他座位,让心腹宫女在旁服侍。
“刚刚方铭的话,卿家也听到了,锦衣卫将一干降将全都拿到了都指挥使司,这其中必有缘故。卿家,你可能猜出是什么事吗?”张嫣再次问道。
“骆养姓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应该知道捉拿朝廷官员的规矩,这班降将,虽然只是挂着虚职,无权无势,但品级却高,想要擒拿,必须要向皇上请旨。他无旨擒拿,是何用心,老奴不敢妄断,但有一点,老奴确是知道的,一旦骆养姓将这些降将给杀了,亦或是如何,消息传到洛阳前线,势必动摇军心,岳大人麾下,毕竟还有一帮降将为其效命。如果那些降将得知朝廷出尔反尔,他们再行作乱,也是有可能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怕是岳大人以前取得的成绩,会就此化为乌有。至于说,岳大人会突然出现在京师,经过前面的分析,老奴在想,岳大人是不是已经秘密回来了,只等太后传旨召见。然而,因为骆养姓的事,岳大人也不得已现身。”邹义老半天才将这一番话说完。
“卿家说的有理,好办,哀家这就要陪皇上到御书房等岳卿。等到回来,还有话要和卿家说,卿家就在此等候吧,几名几个好好伺候着。”张嫣说完,站起身来。
“是,太后……”在殿内的四名亲信宫女,连忙答应。
“老奴遵命……”
张嫣出了慈宁宫,让人去找皇上,到御书房见面。她先一步到了御书房,没一刻,小皇帝朱慈焴也到了。向母亲见礼完毕,张嫣让儿子居中而坐,自己坐在旁边相陪。
很快,有小太监书房外禀报,说岳大人到了。
“传岳卿觐见……”
朱慈焴一声令下,门外的太监就大声喊道:“皇上有旨,传岳大人御书房觐见。”
岳肃就在门外,随即跨步入内,向前几步,“臣岳肃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千岁……”说着,便撩衣襟下拜。
“卿家快快平身。”不等岳肃跪下,朱慈焴就抢先发话。
“多谢陛下……”
“来人啊,给岳卿家看座。”朱慈焴又吩咐道。
“谢陛下……”
旋即,小太监搬了把椅子,请岳肃在下手落座。岳肃没有马上就坐,等到小太监退下,再次撩衣襟跪倒在地,说道:“微臣岳肃,特向陛下请罪……”
“岳卿,你这是为何?卿家为国讨逆,劳苦功高,何罪之有?有什么话,坐下说。”朱慈焴和颜悦色地说道。
“臣不敢……臣奉旨讨逆,今却无旨进京,适才还用先帝御赐的虎头铡斩杀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姓,罪大恶极,实不敢起,只待陛下发落……”岳肃用诚挚的声音说道。
听了这话,涉世未深的朱慈焴一下子也懵了,不知该如何对答,只能看向母亲。
“咳咳……”张嫣清了清嗓子,说道:“卿家先起来说话。”
“多谢皇上、多谢太后……”岳肃站起身来,却没有到一边坐。
“卿家是当朝次辅,又是先帝委命的托孤大臣,虽在外讨逆,但有事回京,又何需请旨。至于爱卿适才所言,用先帝御赐的虎头铡杀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姓一事么,先帝早已有言,但凡证据确凿,上到凤子龙孙,爱卿都可先斩后奏,何况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卿家先坐,且将你为何回京,又为何要杀骆养姓之事言明,倘果真在理,那有何罪之有呢。”张嫣一脸微笑,自己就帮岳肃将他所请的两项罪名给抹了,不过,这事实也是这样。岳大人如此请罪,或许只是客气,咱们皇家,当然也得客气。
“臣遵旨……”岳肃这才到一边坐下,跟着欠身说道:“臣之所以回京,乃是因为福王迁换封地与这些降将的事情。臣先前已让人带密折入京,交给司礼监邹公公,请他代为转呈陛下与太后,请旨入京,商谈此事。犹豫事情紧急,臣在呈递密折之后,就赶往通州等候,只等皇上下旨召见,臣就入京。不想,今曰得到消息,锦衣卫将一众降将全部擒拿,虽当时不知,那些降将犯了何事,但前敌紧张,一旦这些降将有个闪失,势必引起前敌降将的恐慌,于平定流寇十分不利。未免事情闹大,影响朝廷大计,臣也不得已入京,前往指挥使司寻问究竟。不想,到了指挥使司,才得知骆养姓在擒拿一众降将之前,并未请旨,乃是无旨擅自捉拿朝廷命官。通过详细寻问,臣又得知,骆养姓是受了都察院经历朱大典的挑唆,欲将一众降将屈打成招,令他们诬陷微臣意图造反,真乃用心邪恶,其心可诛。臣问明究竟,派人前往抓拿朱大典等人当堂对证,不料此三人竟然自缢。现有供词在此,一干证人,还押于锦衣卫指挥使司,可供陛下随时盘问。”
岳肃一直都用右手拖着所有的供词,现在将这些供状双手呈过头顶。
“呈上来。”张嫣吩咐一名小太监将供状接过,放到龙书案上。
接下来,张嫣与朱慈焴挨张观瞧,看过之后,一切也就了然。
“岳卿,此事既然已经水落石出,骆养姓死有余辜。再传旨,骆家贬为庶民,后代再不得继承锦衣卫官职,且永不叙用。朱大典与岑宗万、孙疏才三人的家眷,以及那个杏儿,岳大人可依律自行处置。”张嫣心平气和地说道。
“臣遵旨。”岳肃躬身说道。
“此事就此揭过,岳卿家所要和陛下商谈的关于福王与一众降将之事,现在可以讲讲了。前敌战事紧张,尽量快些解决。”张嫣又道。
“微臣遵旨。”岳肃一欠身,随后说道:“关于福王封地一事,皇上的意思是让福王仍在洛阳就藩,府上封地,如已经拨给流民,就在其他地方寻土地补偿。臣以为,此事有些不妥,福王封地两万倾,当年神宗封给的时候,河南的土地都已不够,要从其他地方拨发,然现在,河南土地,大多已荒,臣为安抚百姓,使之能够尽快生产,许他们可随意耕种,朝廷颁发地契。如果现在,要将这些土地转给福王,这些百姓就会再次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搞不好会再行起事。流寇之所以作乱,其一是连年大旱,其二也是因为没有土地耕种,如今天下的土地,不是藩王、勋贵手中,就是在地主、富户手中,贫民百姓难有栖息之地。长此以往,此次作乱或可平定,然不用多久,保不住又会再起。为天下计,臣以为中原土地,不能再悉数落入藩王与地主、富户手中了,应确保百姓生存之地。”
听了岳肃之言,张嫣点了点头,说道:“卿家之言,不是没有道理,流寇横行,皆因如此。可是,分给藩王土地,乃是祖制,怎可擅自更改。福王一脉未绝,自然要补还土地,否则宗室岂能甘休。”
“臣也想到此事,所以才想出如此权宜之计,希望朝廷能够让福王迁换封地。而且,福王与流寇私怨较大,现在若是不离开洛阳,一旦臣离开洛阳,兵发四川,那时洛阳会发生什么事情,实在难料。哪怕是为福王安危着想,也该让福王迁换封地。”岳肃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个……”张嫣还是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皇上旨意已经下达,怎好朝令夕改。哀家想,不如这样,先让福王留在洛阳,补偿土地的事,卿家慢慢张罗。皇上再给福王下到旨意,让他安分守己,不必着急。卿家以为如何?”
张嫣这么说,其实也是带着感情色彩,表面上对岳肃杀掉骆养姓不加为难,认为有理,心中也觉得岳肃有些过份。就在京城,也不是在外面,用得着直接开铡么,请下旨意,朝廷也会准奏。你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立威罢了,想要给朝中那些与你做对之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老实一些。你的目的是达到了,但置皇家威严于何地?现在你又请旨让福王迁移封地,若是没有你杀骆养姓一事,为天下计,或许还能商量,但是现在,万万不能答应于你。否则的话,皇家就真的没有威仪了。
毕竟是皇上的家事,作为人臣,也要进退有度。眼下太后已经退了一步,土地之事,曰后斟酌来补还,不用着急。岳肃明白,要是再行据理力争,对谁都没有好处。毕竟自己要做的是中兴之臣,而不是曹艹那种权臣。
岳肃身子一欠,说道:“太后所言极是,臣遵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