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骑着青牛
李聃骑着青牛踏入此地,刚到山关前,函谷关门突然豁然大开,一位商代名臣引领众人走了出来,气度非凡,遥远处就向李聃顶礼膜拜。
李聃不禁微感惊讶,内心波动,他已经察觉这位人物与自己似有所缘。
这大臣正是此地函谷关守令尹喜,从小就研读古书,精通推演天文历法,精于观测星相云气,预知吉凶。
在李聃到来之前,尹喜夜观星辰,见到东方紫气汇聚,犹如飞腾长龙,自东方西去,他知道圣贤行经于此,提前准备洗净身躯焚烧香炉,清理道路,等待圣贤降临。
此刻的情境,就是这样形成的。尹喜将李聃迎接至函谷关内,并邀请他居住下来。晚间,尹喜便前来提问:世道纷扰,诸侯纷争逐鹿天下,朝政衰颓,他这类大夫应该如何处事?
李聃答道:顺其自然不做干预,个人与国家命运相通;即使是诸侯管理天下,也该遵循此原则。“平静之中无事发生,当危机来临之时,也无法仅靠此来夺取天下。”故曰,“我不需刻意作为,百姓便会自我演化;我喜欢宁静,百姓便会自动变得正直;我不过问,民众就会自然富裕;我没有贪念,人民自然朴实”。李聃的话语,实则是默示无声的教育,引导人民自我启发成长。
尹喜深深理解李聃的观点,但也为此深感惋惜,深知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是多么不易。
时局动荡,诸侯林立,这样的理想之道怎可能轻易实现?“无为而无不为”,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眼前的这位圣人才具备这样的修为吧。
此时,李聃心中突然有所感悟,抬眸看去,一道身影如梦似幻地现于眼前。他旁边的人拿起,安 下。这个人若不是李福又是谁呢?
李聃眼神一闪,笑道:“见过师兄。”紧接着,多宝连忙拜见。
尽管尹喜并不识得李福,但他从李聃的表情猜到了李福的不平凡,当下慌忙躬身敬礼。
实际上,这是李福的一个化身,真身正在不朽火山中修炼,吸收法则碎片;而他在梦境中的证道,见到李聃在此激昂谈论,不由得现形出来倾听。
李福看到李聃行礼,略微点头,同时也对多宝和尹喜致意。他缓缓开口说道:“听说道友在此议论大道,我不禁想与道友交流。道友如何看待此事?”
李聃谦虚地回应:“我只是阐述内心的想法,并不请任何人同意。但这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一厢情愿。”
李福继续道:“刚才听到你说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不以言语传道,但世上芸芸众生太过愚昧,怎会选择这样的路径?”
李聃赞同地点点头,问道:“确实,先生有何独到见解?”
尹喜的目光也牢牢地跟随着李福,期待其深邃洞见。
李福微笑答道:“我不了解普世的治理方法,但深知生存法则的本质。大自然创造万物滋养众生,设定生命与 以维持秩序,适合的生存,不适的被淘汰,这就是天定的法则。”
“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需过多干扰,便是天道。”李福点头说道,但他认为天道并非单纯至此。
“天道重视生命的延续”,接着解释,“生生不息的生命才是大道的关键。若是没有了万物生灵,天地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天道将无法维系。”
他继续阐述:“然而,由于人性的复杂多情六欲,必然带来争夺纷争,一旦矛盾冲突,无穷无尽。因此有了因果,运数,以及劫难这些概念,以保持世间平衡,避免天人失去平衡。”
说到这里,李福略感遗憾地摇摇头。连他这般领悟天道的存在,也为人间的多样变化感到叹服。
同样感到困惑的是李聃。天不变,人则变,即使天道都无法干预人事,更别提凡人圣者了。
眼前这个李福,就是一个充满变数之人。此刻与他同在,令李聃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直以来,李福与他都是对立立场,然而现今李福向他阐述大道,令他产生了遇见知音的感觉,这确实叫人难以置信。
“不谋自身者,必受上天制裁。世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衡,我们只尽力做好人力所能及之事。”李耳感慨说道。
当下,两人相互交流思想,在各自的道义中发表见解,一旁的尹喜为此激昂不已,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讨论。
他们的道,虽然都指向天道,但在理解上终究有所不同。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遵从自然法则。
而李福同样领悟了天道,他的观念中却融入了人间法则的一些成分。他认为虽然应当尊崇天道,但是每个个体应当为了生机争取奋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强调只有努力求生,顽强抗争的才是生命的实质。
他们的道虽然大同小异,那细微的区别就成了区分优劣的关键。对此,李耳承认自己不如李福。
两人交谈完毕,李福心情畅快离开,但见多宝始终冷眼旁观,不闻不问直到他离去,不禁心中空落落的。
李耳深深思考,虽有所收获但仍觉得索然。注意到多宝的失落表情,他理解了对方的想法,笑道:“虽然李福兄和你的师父关系不错,但你也能从他的道法中看出,他的关注点在于天道而非人道。”
“天道四十有九,人道仅占一席,最终来说,人道仍比不上天道的宏大无疆!”李耳解释说。
多宝似懂非懂,困惑地点了点头。对此,李耳不加赘述,在函谷关再停留一段时间后,按照尹喜的愿望著书,《道德经》由此诞生。
在这犹如梦一般的虚无乡里,庄周构建了自己的精神领域,即无何有乡。此刻,他和刚刚结束与老子论道的李福对面而坐。
李福坐在由道韵化出的三色莲花台上,那莲花竟然有三十六个层次,分为白、黑与金黄三色。
当然,这并非实有之莲花,而是道之幻化展现。
在这个虚无乡中,人们可以随意畅游,无拘无束。
&34;听兄长讲述天道与人道,无论是天命还是人的奋斗,我都听了很久,感悟颇深。可是仍有疑惑,恳请兄长指点一二。”庄周开口询问。
“说吧。”李福点头,不理会身下一直转着圆眼的鲲鹏。
庄周反驳说:“兄长提及天道四十有九,人道不过其中之一,似乎过于轻蔑人道了。”
“难道人道不能胜过天道吗?”他进一步质疑。
李福大笑起来,摇头否定:“朋友太过执着。我说天道共有四十有九,并非轻忽人道,因为那唯一的人道正是变革的源泉,具有无限可能性。”
“即便人道的力量微弱,但仍并非无法胜过天道!”庄周思索着附和。
接着他又问:“那么兄长以为现今世间,真的找不到永久稳定治世之道?”
&34;什么算是永远呢?&34; 李福回敬他问题,&34;道无定法,世间怎能寻求永恒不变的道理?&34;
“这是……”庄周陷入了沉思。
“更何况,人的道义就在于改变,如果恒久不变,还算什么人道呢?这才是天道的体现啊!”李福再次阐述道。
庄周闻言后,神色愈发显得微妙,脸上表情变幻不定,终于还是叹了一口气:“道兄之言论难辩驳,只是此事似乎过于让人绝望了。”
“为何说是绝望?”李福微笑反问。
“难道道友也有普度众生、振兴世道的想法?”李福继续发问。
庄周摇头回应,若真是这样的心愿,他又怎么会创造出这片‘无何有乡’,这是他一人独享的自由和闲适。
谁能拯救所有的生灵?即便是眼前这位李福,也无法做到。他本人更不在列了。
“实际上,救助众生并非没有路可走,且有人正在实践这条路。”忽然,李福的话音一顿,带来一丝希望。
“这个道理我也曾提过,天道运行,君子须不懈求进步。每个人都学习这样的精神奋发向前,就可以达成目标。”李福继续讲解。
“一个人的力量救不了一切,众生只能自救方能得救。”他进一步强调,“这就如同人人都成为飞龙一般!”
“所有人都如龙?”庄周疑惑不解。
“没错,就像飞龙一般,龙是我们人类的图腾。”李福确认道,“它象征着自我求进的精神。”
“之前所说有人行动之事,正是黄帝,如今的天帝。”李福继续说出了令庄周更为惊讶的消息。
“黄帝?是上古君王帝俊的元神碎片重生?”李福补充。
“他有时候在我看来,既像是黄帝,又像曾有的帝俊。”他的言辞含糊其词。
“他的举措如今确实与帝俊颇为相像。”庄周更加迷茫了。
尽管他自己如今也是混沌元君,但对比李福,他感觉自己像是什么都不懂。
“的确很像,极其像。”李福继续讲述,“帝俊曾想让万物变成异类,现今黄帝所做,则是试图让他们成为人。”
庄周内心震惊,脱口而出:“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李福摇摇头反问:“为何不可能?虽然这条路充满了困难,但仍存在一线希望。”
“在天道的掌控下,只要紧紧抓住生机,所有事情都可能出现。”他说出这话时,仍令庄周心头震荡。
本以为黄帝成为天帝仅是夺天地气运,让人类成为主导,如今却听到这前所未闻的宏伟志向,真正理解了他的勃勃雄心。
真实的黄帝居然有此大抱负,意图改造万物为人,其决意是多么惊人的壮举!
这背后面临的是难以衡量的困苦。
“作为统治者,有两种道务必明白,一为王道,一为霸道。”此时,李福沉吟着感慨,“霸道是征服,这方面黄帝已然做到。”
“现在,他致力于推行王道,教导万众,传递人类的理念,最终转化世间所有物种为真人。”说到这里,李福语气加重,“这就叫做万物成人性啊!”
庄周点点头,底下的鹏鸟都似停止了眨眼,显然也为这番话所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