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皇子
“大皇妃,嬷嬷忙习惯了,真闲下来,可受不了。所以,还让嬷嬷继续跟在您身边吧。”
大皇妃一脸感动,“还是嬷嬷心疼我。”
很快,嬷嬷就带着吃完饭的大皇妃,去城门口打探消息了。
在军营,大皇子也在召见刚从二皇子封地回来的部下。
“大皇子,我们这次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在府城和一群难民打听到,他们确实在府城见过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孩子在逃荒。”
“经过我们仔细的询问,那个年龄大的老妇人,应该是带着小世子逃走的嬷嬷。”
“至于小世子,那群难民说是看不清长什么模样。只记得孩子不是很高,很瘦,脸上和手上都是黑乎乎的。”
“孩子的头发也很长,加上孩子脸黑,直接看不到孩子的模样。”
“他们说老妇人和孩子带的行李不多,就一个包袱。每次吃饭,也是避开大家。”
“据那群难民说,孩子平时也不说话,大家一直都认为老妇人带着小孙女出来逃荒的。”
大皇子听完,沉默了一下,“那打听到他们后面去哪里了吗?走的哪条路?”
“回大皇子,府城那边因为发生了难民暴动,官府下令杀了很多难民。”
“我们后面再查询小世子的消息,就不好查了。”
“后来我们的人跟着难民,来到府城南边的那个县城,也没有小世子的踪迹。”
“最糟心的是,在那个县城,人贩子特别猖獗。好多小孩子都被人贩子拐走了。”
“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小世子,在丢失孩子的父母那里,也没有打听到一个老妇人带着孩子,然后孩子不见的。”
“属下猜测,嬷嬷应该是带着小世子继续南下了。”
“属下派出去的人,在回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难民赶着车,向咱们云州的方向来。”
大皇子摸着手上的扳指,“有难民来投奔是好事,到时候你安排下去,难民来了。一定要安置好了。”
“是,大皇子,属下一定会妥善安置过来投奔的难民的。”
“你们的人回来的路上,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
““大皇子,还真是发生了一件异常的事情。距离咱们不远的地方,有个石林镇。””
“石林镇是个很小的镇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地方,在于距离石林镇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叫清风寨的山寨。”
“清风寨的山匪,他们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山上种粮食和蔬菜,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他们也不会骚扰山下的百姓。他们偶尔会来山下,换些山上没有的东西。但是,也不会强买强卖。”
“所以,咱们的人也是因为清风寨的的山匪,比较安分,所以才没去剿匪。”
“要是他们现在也这样安分,咱们就先不要管他们。现在主要是防着天龙国的人偷袭。”
“大皇子,两个月前,清风寨的山匪,被一群从北边过来的山匪打败了。”
“据说有一部分清风寨的山匪被杀起了,还有一些山匪逃跑了。剩下的山匪就和后面来的山匪同流合污了。”
大皇子突然问到,“后来的山匪有多少人?做事风格怎么样?”
“回大皇子,后来的山匪据探子汇报,有六百多人。全是青壮年。武力值挺高的。”
“而且他们已经和清风寨山下的村民,收了两回粮食了。”
“据说,第一次收粮食的时候,他们杀鸡儆猴,杀了不少村民。”
“所以第二次收粮食的时候,所有的村民都交了粮食。现在就快到第三次收粮食的时间了。”
“清风寨的山匪不光抢村民的粮食,他们还抢路过清风寨的难民。只要是看着富裕一点的,都被抢了。”
“你们派人去清风寨看了吗,六百多人都是青壮年吗?”
“回大皇子,咱们的人已经确定了。而且咱们的人还发现,清风寨的山匪抢劫到的粮食和芯银钱,都被他们运出去了。”
“查出来运到哪里了吗?”
“回大皇子,咱们的人注意清风寨的山匪太晚,错过了他们前两次运粮食的时间。”
“不过,下一次收粮食的时间,就快到了。咱们的人一定会盯紧的。”
“好,一定派人给我盯紧的。照我看,清风寨后来的山匪,像是军队的士兵假扮的。”
“只要确定了他们把粮食和银钱运到了哪里去,这个答案就出来了。”
“是,大皇子。我们一定派人盯紧清风寨。”
大皇子站起来走了两步,“另外,最近路过清风寨的难民多不多?”
“回大皇子,因为现在十一月份了,”天气快冷了。所以路过清风寨的难民挺多的。”
“清风寨的山匪,他们不抢穷人,不抢队伍很小的难民。”
“一般他们动手抢的都是富户,或者大群的难民。只要他们动手,就不会空手归。”
“看来清风寨的山匪,是个不小的祸患。以后必须拔除了它。不过,最近肯定没有时间了,最快也要到年后了。”
“咱们的人,都在盯着天龙国的人。实在是分不出多少人手去剿匪了。”
“大皇子,今天探子传来的消息。说是清风寨的山匪说了,下次交粮,要是粮食不够,可以用人来抵粮食。”
大皇子惊讶的问道,“消息准确吗?”
“回大皇子,消息准确。这两天石林镇上的人,都在议论这个事情。而且石林镇上的官府,也和他们勾结在一起了。”
“清风寨的人,有说什么样的人,才能抵粮食吗?”
“回大皇子,清风寨的人,说是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抵粮食。不过,他们要挑人,他们相中了才会可以。”
“要是清风寨的山匪,没有相中,就不能抵粮食。”
“那具体是怎么抵粮食的?他们有说吗?”
“咱们的探子说,一个男人可以抵五十斤粮食,一个女人可以抵三十斤粮食。只要清风寨的山匪相中了,就可以抵粮食了。”
“原来是这样抵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