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里行转正员
先前萧乂曾请求王驾鹤在神策军中,安置白担任都押衙,却被王驾鹤断然拒绝,所以这位不被认为是李适这边的人,李适也不会安心把北衙禁军交由此位继续掌握。
成了,成功将崔宽排挤走了!
窦参一听这话,心念居然要从御史台也择出名宰执来,那也即是说谁能从中丞升到大夫,谁就有资格当宰相——因为自前任李涵卧病休官后,御史大夫的位子始终缺着。
几乎同时,段秀实的奏状也送至朝廷,里面请求擢升高岳。
张涉这便报出了自己推荐的人选,难得皇帝征询自己意见,荣华富贵如想长久也得有个强有力的奥援不是。
“做事干练,脖子硬,有办法,先前在边镇幕府里呆过,懂人情世故。”不过窦参又急忙补充句,“然高岳的座主是潘炎,潘炎则是刘晏女婿;而高岳先前又拒绝尚公主,娶得是西川节度使崔宁家第五小娘子。故而臣认为,高岳此后在宪台里未必能持正。”
西川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宁,可入朝为山陵使,同平章事。
“合川郡王李晟奉公体国,可堪大任。”
皇帝表情惆怅起来,他的母亲沈氏,就是在洛阳彻底失踪的。
这局势似乎变化得太快,云和听说父亲要去东都留台,迅速找到阿姊,抱怨说:“都怪阿父平日里从不理匦,从不受上封事,圣主少不得怪责下来,才让他去居于闲职。”
“东都确实需要人手哇。”
“难道陛下心中没有合适的人选吗?”张涉心领神会,并将目光投向悬挂在墙壁上的卷幅,李适也随之望去。
白的这个回答,让皇帝非常满意,“那韩王傅吴仲孺?”
张涉到来后,皇帝就征询他的意见,“朕已任崔舍人为门下侍郎,可这中书侍郎?”
“啪”声,皇帝忽然将笔搁住,盯住了窦参,眉毛抖动两下,而后一字一顿地说,“高逸崧、陆敬舆,乃至郑文明、卫从周这样的,不是谁的人,他们都是朕的人。”
这次窦参倒是实话实说:“高岳。”
窦参心中狂喜,可表面却波澜不惊,还装出副极度惋惜的模样,为自己不能去洛阳而怏怏不乐。
李适摇摇头,“你若走,长安御史中丞便只剩崔宽一位,而崔宽又是个宽缓不能为事的,所以你必须留在京兆。”说完皇帝便提笔在御札上写道,“不如遣崔宽分司洛阳留台事务。”
窦参立刻觉得方才失言,便再次道歉,而后和白绣珪退出。
卷幅的标题是《云麾将军李府君神道碑》(即李光弼父亲李楷洛),字迹遒劲优美。
崔佑甫直接以宰相身份,向皇帝奏授高岳为监察御史正员。
随后崔佑甫大刀阔斧,火速提拔了一大批官员,御史台、中书门下、尚书南省都涉及到了。
“嗯,去请先生来。”
李适颔首,又问张涉,“还缺个御史大夫同平章事,敢问先生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这升平坊的宅第,算是崔氏兄弟共同的财产,谁在京城谁便居住,这下崔宽离开,那么此宅便归马上要回京的崔宁所有。
可李适却很冷淡地回答:“此事不合卿等问。”
得到这个好消息,升平坊的崔府,笑眯眯的云韶正要为夫君庆功时,另外道制文火速下达:
“禀圣主,已出发了,崔舍人得了白麻宣下,最多十日内就可赴阙下就职。”
其中就有高岳。
唐制于长安和洛阳都设有御史台,其中洛阳的叫做“留台”。
御史台中丞崔宽,速去东都洛阳留台担当中丞;
“唔……何出此言?”
“陛下,常衮刚刚得罪被贬,中书门下二省皆无执事,敢问?”这时窦参发话,意思是探询李适口风,二位宰相的人选到底如何。
李适点点头,低声说“夺王驾鹤的军权不难,不过神策军此后?”
窦参与白绣珪急忙低头谢罪。
紫宸便殿的召对结束后,李适起身于堂内散步,思索着纷杂的国事,不久他回身对霍忠唐说:“去河南府的敕使出发了没?”
十日后,崔佑甫回朝,当即被拜为门下侍郎,算是和常衮完美地对调了下:他代替常衮当门下侍郎,常衮代替他去了潮州养鳄鱼。
“王驾鹤典掌北衙神策多年,容臣思得一策,去他的军权。”白绣珪急忙拱手答复说。
与高岳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陆贽。
写完后李适突然想起二位监察御史里行来,便又问窦参,“依你看,高逸崧、陆敬舆,谁更适合在宪台里?”
“那霂娘你?”
“臣请前往东都留台为中丞。”窦参故意请求。
听到窦参这话,李适表示赞同,“洛阳……”
李适当即画押,称高岳做事“合意称旨”,就这样高岳的官位正式升到正八品下。
李适便又画押,称“可”,升高岳文散官位阶至正九品下登仕郎(监察御史是高岳的职事官,而登仕郎为高岳的散官阶)。
“吴仲孺愿出家财二十万贯、僮仆三百人,来充实军资兵额。”
难道说,高岳马上要和素未谋面的岳父相见?
这其实也等于是吴仲孺花钱来买命了。
李涵虽是宗室出身,可体弱多病,且性格温弱,皇帝是不会再考虑这位,故而御史台二位中丞,他和崔宽才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崔宽算得什么?尸位素餐,一块无字碑罢了。”窦参在心中狠狠说到,但表面上还得掩盖下,就趁机对李适进言:“陛下,如今海内重新混一,东都留台尚缺名御史中丞。”
当然陆贽的荐举人是河中观察使张镒,他俩都是苏州吴郡人。
接下来李适若有所思,“先皇在御时,中书门下执事皆有三四人,轮流秉笔。自元载后制度渐坏,宰相独断,权侵内宫,朕如今想要回复旧制,思量中书、门下、宪台各择出一平章事,如何?”
李适所说的先生,便是国子学博士、翰林学士、知蓬莱殿书院事、曾经的东宫侍读张涉——因李适算是他的学生,故而对其信任有加,平日里直接称张涉为“先生”(另外位先生,便是去杭州当刺史的李泌)。
窦参的意思:高岳很可能是刘晏或升平坊崔氏安插在御史台的一个桩子。
“阿姊,我也不得不离开这升平坊宅第,和母亲、兄长一起,随父亲去东都赴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