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回忆
他见我向他走来,慌忙的四处寻找佩剑。我指了指房间中的桌面上,他的佩剑一直放在那。
他起身,迅速的从桌上拿起佩剑,匆忙中牵动了伤口,疼得他呲牙勒嘴,看得我一阵好笑。
我将手上提着的饭食放下,并让他坐下用饭。他这才脸上一红,在看不清五官的情形下,他脸色上的变化就越发明显。他知道我没有恶意后,才放下堤防,将佩剑放在一边,坐在了我的身旁。
我没有去看他此时的狼狈,只催促着他赶紧用饭。他定定的看着我,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真像是雨后的芙蓉,娇艳欲滴。”
我莫名其妙的侧头看他,他才慌忙的转过头去,我顺着他刚刚看去的视线,才发现透过窗户能看到庭院中的那棵芙蓉树,只是此时还没到开花的季节,芙蓉树上只有嫩叶,并无花朵。不明白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那样说话。
饭后他有了精神,问了我一些问题,他道:“你为什么不怕我?”
我想了想,其实我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报答他当年在水中救过我的恩情,但我却有着小心思的不想告诉他,就故意逗他道:“因为我能从你身上看到一股浩然正气,像哥哥而不是敌人。”
其实我很想说是弟弟,不过以我目前的年纪,说出这样的话难免惹人怀疑,为了不被当成精神病,我也装回嫩,对着一个十七、八的小男生称呼为哥哥,就像我闺蜜总对我说的那样,小哥哥不也是哥哥吗。
他笑了笑又问我道:“那为什么要帮我?”
我又想了想,其实我这人还是比较冷血的,我不喜欢卷入到麻烦中去,喜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没有小时候没被他所救的事,我是不会帮他的,如果我没认出他身上的那块玉佩,我也不会放任他近我的身。
但如果实话实说就有些太不近人情,我虽然冷血,但该有的情商还是有的。想了想以前上幼儿园时,常听幼师小姐姐教我们说的话,记得当时她好像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手很小,提不起百斤的东西,但只要我们手拉手,将所有的人都连起来,就可以移苍山,断黄河,筑起万里山河。”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总是要互相帮助的。我不知道小哥哥听到这话会有什么想法,只是在幼时的我,当真是热血了一把。让我这活了三十几年,每每回忆起幼时都会觉得当时的自己傻得可怜。
我看不到小哥哥的表情,只能看到他低着头,闷闷的出声再问着我道:“如果我是坏人你可会后悔?”
我一笑,多么幼稚的想法啊,这世上有多少事后悔过,但后悔了又有什么用呢?你能回到从前?还是能重新来过?你所能做的不过是尽力去弥补,将眼光看向未来。
世上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遇到的是坏人,我救过他,然后后悔了,我能回到从前选择不去救他吗?答案显然是不能。错了就是错了,只有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哪怕是被坏人杀掉。
所以我说道:“人生从不能后退,每踏出一步,前面是悬崖还是福地,都只有自己去承受,但我相信,我不会看错的。”
他怔怔的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后,问出了最后的问题:“你叫什么?”
我刚要回答他,我叫李怜时。竟见他原本模模糊糊的面容一下子清晰了起来,像是我脑中突然想起了那时的记忆,迷雾散去,真相大白。眼前的他……竟然是付察。
没等我从震惊中转过思维,眼前黑暗再现,我慌忙的问着付察:“今天是什么日子?”
眼前已经全部黑暗下来,我看不到付察所在,周围的感知也在快速的消失,我怕我等不来付察的回答,就会退出这个梦境,我好想知道这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好想将脑中错乱的时间线捋顺,将所知的事件串联在一起。
但好像已经晚了,黑暗中感觉到时空在发生扭曲,我以为等不来付察的告知,没想到在最后一刻,付察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的传来,像是他离我很是遥远,虽然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听清楚了,“崇武三十八年,六月初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一天就是胡庸被杀的日子。
一阵天旋地转后,我慢慢有了感知,等我再次睁开眼时,见又回到刚刚死里逃生的水边,浑身依旧湿透。
付察搀扶着我,一脸关心的问道:“你怎么了?是觉得头晕吗?”
我怔怔的看向他,问他道:“我昏了多久?”刚刚不知是梦还是什么的空间,在那里我起码过了一天。不过如今看了看眼前的环境,又看了看已经漆黑的夜晚,像是并没有过去多久。
不然付察不会还在这里,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将我弄走,不会一直待在这里,等我醒来。
果然付察的回答在我的预期之中,他说道:“只昏迷了一会,看你突然站住,我还以为你是觉得头晕,没想到竟是昏迷了。现在觉得怎样?如果还觉得不适,我背着你先去找大夫瞧治。”
我摇了摇头,将刚刚脑中的场景回忆了一遍,又打开系统,调出搜集到的线索。逐条看下去,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见付察小心的扶着我,并没有防备,我突然对他叫道:“胡瑾。”
付察下意识的抬头看我,见我盯着他看,又迅速的低下头去,说道:“你知道胡瑾?”
我道:“你还想瞒我?”
付察苦笑一下,说道:“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在南城学习儒家思想,想有朝一日立足朝堂,为民请命。”
我没有听下去,打断他道:“这些我都知道,我就问你是不是胡瑾。”
付察有些犹豫的看向我,依旧打岔道:“你都知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见他不吐口,就换个方式问道:“崇武三十八年,六月初一,你半夜为什么从护国将军府后墙跳出?难道是去放伪造胡庸通敌北冀的书信?”
付察一怔,没想到我竟然会知道这些,支支吾吾的没去作答。
我乘胜追击,打算一举击破他的心理防线。说道:“你对母后称呼为姑姑,当时我就有所怀疑,但听到胡瑾被付林斩杀后,胡家绝了后,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后来,听闻付林带回宫的尸体面部被大火烧毁,只能在身体,年岁上认为是胡瑾后,我就有了疑问,而且你和付察从小一起出生,又同在南城长大,京师认识你们的人并不多,所以付林才会用付察伪装成你,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你去死,我说的对吧。”
付察看了看我没有言语,但神情已经黯然。
我知我所猜测的不错,就接着说道:“我想你不会忘了,我们在京师里的第一次见面吧,你用剑架在我的脖子上,进的宫,当时我还怀疑,你冒死进宫是为了什么,其实你是去见母后的吧,想知道父皇为什么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命禁军处死了你们的一家,对吧?”
付察震惊的抬起头,念念道:“你恢复记忆了?”
我苦涩一笑道:“用不用我具体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样子吗?穿的是一身劲装黑衣,拿着一把破剑,浑身是伤,又饥又饿的吃着我马车上的糕点。你的伤还是我替你包扎的,胡瑾你还想瞒我到什么时候?”
付察抱着头痛苦的蹲了下去,我知他需要缓缓,也没去阻止。他像个东北老农民般,在地上蹲了半天,直到他双脚酸麻后,他才站起身,不住的在原地甩动着双腿。
我借着月光看到他眼角挂着的泪水,原本觉得他有些滑稽的样子,也没了嘲笑他的心情。换位思考一下,一个被姑父杀害了一家的男孩,一个用自己最真挚的朋友替死才得以存活在世的男孩,哭其实已经算是最基本的发泄,如果换作是我,我想我远没有他来的坚强,还能隐藏这些心事,默默调查取证,为家人讨回公道。
付察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色,神情专注,像是在追忆从前,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我等了很久,以为他不会说时,才幽幽的听到他的回答:“你说的没错,我就是胡家仅剩的一人,我对不起父亲母亲,没能在那天救得他们,也没能在那天同他们一起去死。我逃了,带着府中的侍卫,眼见侍卫一个接着一个死在追击的禁卫手下,我心中痛苦万分。
我也对不起父帅,付林待我为亲子,用小儿子一命才换我苟活于世。他对我悉心栽培,教我行军布阵。我能做的就是不辜负护国军中一起搏杀的弟兄,父亲与父帅一起守护的靖国百姓。
我想复仇,但一想到他是你的父亲,我就下不去手,但他当真可恶,西南杨家何其无辜,他们只是我的姻亲,就被莫须有的罪名剥夺了前程。姑姑何其无辜,在宫中备受冷漠,就是身死也是不明不白。
我胡家又是犯了什么错,一纸书信就能让皇上不顾胡家累累军功,满门抄斩,连调查都没有,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很想知道,这些事就像是扎在我心口上的刺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我要活下去,我要找到真相。”
我点了点头,走过去翘着脚将他抱在怀里,像是对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孩子,极尽关怀。我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此时的我才发觉,他竟是如此的高,我翘着脚头顶才勉强到他的下颚。
他低着头,趴在我的肩膀上,我不知他哭了没有,男孩子在这方面总是莫名的要强。也许哭上一哭,发泄发泄,将身体中积攒的抑郁之气排出,反而更利于身心。
我像姐姐般拍着他的后背,声音尽力温柔的对他说道:“如果复仇能让你感到好受,那就去做吧,这个父亲对于我来说也许不能称呼为人。”
付察身子一僵,我还是习惯称呼他为付察,一是胡瑾身份隐秘不能公开称呼,二是付家对他情义深重,就算恢复身份,他也断不会忘本。真正的付察替他而死,那他就得替付察去完成做人子的义务,孝顺付家。
三呢,是我习惯了这样的称呼,我这人比较懒,也记不住太多的人名和事,无论你有多少个名字,在我这里他都是原来的付察,都是那个母后让我称呼他为哥哥,实则是弟弟的人,我的亲人。
等付察情绪稍缓,他有些尴尬的脱离了我的怀抱,感受到怀里的空虚,夜风吹过竟觉得有些冷。心里还有些不舍,想多抱一会他。可能是怕冷的缘故,有他在怀中竟让我觉得温暖。
我拖着湿透的裙摆,打算找个地方先换身衣服,再细细询问当年的事。付察也没说话,随着我前行。天上月色正好,我和他一前一后的走着,他个子比我高,腿也长,没走几步就追上了我,伸出手拉住我,我感受着来自他身上的热气,脸又不自觉的红了。
我稍稍退后一步,避免让他看到我脸上的异常,觉得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阿姨,与一个差了这么多岁的弟弟在一起,只是稍微有些肢体接触就会脸红,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
还好付察走在前面,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异常,只是出声关心我,让我抬起头走路。他声音有些颤抖,像是在忍着笑意,因我不敢抬头看他,也不能确认他是否在笑,也许是冷的呢,毕竟他的衣服也是湿透的。
我想着心事,竟看到月光将他的影子照在我的身前,我一时来了兴趣,抬脚踩着他的影子走路,他的影子很长,像他的身高一样。
我蹦蹦跳跳的走在后面,竟将他正拉着我的手的事忽略,脸上也恢复了自然。我正玩得兴起,他突然停下脚步,我收不住身子撞在他的怀中。我疑惑着抬头,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转过了身子,正满眼笑意的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