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盛大的宴会
夏凉国。
这片大陆上面唯一的皇宫,此刻是京城内外都,装扮的非常华丽,今日来到京城百姓众多,燕赤北渊百姓齐聚。
京城街道两旁早就围满了百姓,他们有些手拿花束,有些拿些彩带,居然还有放礼炮的,这个礼炮还是苏颜儿研制出来的。
百姓们夹道欢迎燕王跟摄政王君长泽还有他的王妃苏颜儿的到来,百姓们热烈欢迎,这热情似火的欢迎仪式,差点没让车马通过。
这太平盛世可是全仰仗这三位,不然这连绵的战火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苏颜儿带着三小只跟着君长泽一同进宫。
风亭矗立于水上,水榭静卧于湖边,此时的京城已经夜幕降临,倡楼之上便会点亮成千上万盏绛纱灯,它们如璀璨繁星般闪耀排列于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
长达九里三十步的街道上,珠宝玉石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烟花绽放时绚丽夺目,灯光闪烁下繁华尽显,这样的景象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春日宴。
此时夏凉的皇宫装扮一新,每个宫人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皇宫内外彩旗飘飘,各种红绸挂满,喜庆的大红灯笼也高高挂起。
这君一言为了今天的这场宴会,可是重新建造了一座宫殿,华灯初上,所有参加宫宴的皇宫贵族全部到场。
皇宫中满园复苏,随处可见高楼池榭,烟柳花树。满宫园林壮丽而精致,花朝节时宫里处处春日生机,硕大的夜明珠照耀着前路,引着人们步入宫殿。
一座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朱雀大门缓缓敞开,展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这座用于举办宫宴的宫殿简直华丽到了极致!进入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悬挂在大殿上方的绸带,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每一条绸带上都站着一位身姿婀娜、容貌姣好的美艳舞娘。
她们翩翩起舞,犹如金色鸿雁般轻盈优美,那曼妙的舞姿令人眼花缭乱、陶醉其中。
大殿中央有一方水池,清澈见底,池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着,仿佛也被这欢乐氛围所感染。池水之中,荷花盛开,在明亮的灯光映照下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美不胜收。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水面上漂浮着数艘薄纱笼罩的船只,它们缓缓移动,宛如仙境中的飘带。
船头上,歌女们轻声吟唱着悠扬动听的宫廷乐曲,那婉转的歌声伴随着水波的起伏悠然回荡,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整个场景如梦似幻,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奢华而又神秘的古代世界。
而宫宴的摆设更是讲究至极,所用器具皆为金银玉碟,尽显奢华与尊贵。宾客们环绕着亭台而坐,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一边品味着由御厨精心烹饪的美食盛宴。
桌上摆满了各种珍馐美馔,其中有清蒸鳖、烩鱼翅、炖燕窝等等。这些菜肴不仅选材上乘,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每一道都堪称艺术品,无论是色泽、香气还是口感,都无可挑剔,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各种身怀绝技、稀奇古怪之人带来的精彩表演: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打铁花技艺;有咿咿呀呀、婉转悠扬的戏曲演唱;还有惊险刺激、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此时此刻的夏凉京城真是热闹非凡!
如今的君一言已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帝王,只见他端起酒杯,站起身来,朗声道:“诸位爱卿,我大夏如今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此等盛世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日后还需诸君继续辅佐朕治理国家。值此大喜之日,朕特此宣布,减免百姓三年赋税!”
话音刚落,群臣纷纷跪地叩拜,高呼道:“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万岁,夏凉万岁!”一时间,朝堂之上欢声雷动,气氛热烈至极。
君一言激动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渐渐湿润。他深知,自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当属皇叔,如果没有皇叔的悉心教导和全力支持,他恐怕难以走到今天。
想到此处,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父亲母亲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君长泽满眼满意的看着这位侄子,一代帝王,终于是合格了。不过守江山可比打江山难多了,君长泽相信君一言可以处理得好,他已经下定决心想要隐退了。
宫宴上,少不了的就是恭贺来往,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刻。
君长泽趁着大家敬完酒,就偷偷拉着苏颜儿走了,就连三小只都没有带,两个人骑马出了京城,苏颜儿在君长泽的怀里偷笑着“你把孩子们都带给苏宁,一个人你当真放心吗?”
“那是苏宁自己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了,我想跟颜儿在一起”君长泽的下巴抵在苏颜儿的头顶,两个同乘一匹马远去。
此时的苏宁正在宫宴上面,看着父亲手拉手母亲离去的背影,从此他就成了带娃奶爸,苏宁早前就被君长泽叫到了书房里面。
他看着父亲交给他的所有摄政王的印章,印鉴还有兵符,君长泽语重心长的看着苏宁“你以后就要撑起整个王府了。”
苏宁有些无语,他虽然灵魂是十八岁,但是他外表就是一个孩子,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干嘛?但是他劝不动君长泽,只能接受。
然而,君长泽完全无视苏宁的意愿,将整个家庭都托付给了苏宁,并在书房里留下了一封密信给君一言。这封密信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秘密和责任。
次日清晨,当宿醉醒来的君一言匆忙赶到摄政王府时,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一进入书房,他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那封神秘的信件,当目光触及信封上熟悉的字迹时,一股无法言喻的恐惧涌上心头。展开信纸,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打着他的心灵,让他如坠冰窖,君一言对皇叔有些无语。
皇叔怎么这般小孩子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