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乡土气息
徐天亮帮小伙子放下行旅,简单的收拾一下,然后,泡了杯热茶让他暖暖身子,顺便了解了他的家庭大概情况后,一袋烟的工夫,锁好门,提一块猪肉,和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同事一起喝酒去。
宴席上,徐天亮师傅年过半百,身体强健,能说会道,酒量不减当年,他无拘无束,有说有笑,像亲朋一般,婚宴尽管菜肴不丰盛,酒是家酿的老米酒,可徐师傅巧嘴如簧的口才,把喜庆气氛推到高潮,主人十分高兴!新人双双敬酒时,徐师傅举起酒杯,提高嗓子说:“我喝掉,小弟弟莫喝醉了,晚上还要喝妹子的炕头酒哦!”新娘子被羞得满脸红霞,低着头,泯嘴含笑而去。周一鸣心里砰砰直跳,低着头,脸上泛起姑娘一般的红晕,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柳枝般青涩的新娘背影,被老徐瞄着,提高嗓门调侃道:“呵,我们的小周原来是只猫,闻到腥味了!哈。。哈。。哈哈”满堂一阵欢笑。宴罢,周、徐二人有些醉意,乘着月光,相互扶持着,歪歪斜斜,走走又在柳树下歇歇,沿河一溜寒风扫刷着脸颊,徐师傅醉了不察觉,可周一鸣受不了,挽着徐师傅加快脚步连扶带推,跌跌闯闯回到了食品组,已到月升中天时分,两人也顾不了漱洗,和衣睡了。
话说这位周一鸣,家在省城,父亲是一所大学中文学院的教授,早年病退在家,免受抄家之灾,破“四旧”的战斗队也没有进他家之门,他家的文学藏书幸免于难,毫发无损。周一鸣高中毕业那年参加了红卫兵大串联,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父亲的影响,每次回家总是爱看看书,除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诗词》《雷锋日记》《老三篇》《林海雪原》《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以外,他还偷偷看了《西游记》、《红楼梦》、《金粉世家》、《画魂》这些禁书,写了好多笔记。所以,招工考试,考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对他来说,小菜一碟,马到成功。他如愿来到这里任食品组会计,虽年方十七,远走他乡,可他胸怀祖国,志在四方,响应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号召,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他感到无上光荣!他生得眉清目秀,娇皮嫩肉,典型的白面书生,穿戴清清秀秀,很少说笑,说话腼腆低语,挺讨人喜欢的。那个年代,山区乡镇交通十分不便, 相当闭塞,公路没进山里,乘车要步行20华里的车站,花时两小时左右才到达,一天才一次班车。食品组组长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名叫刘士明,十六日太阳落山时才赶到单位。他家也在小县城里,妻子早年去世,儿子在县城机电厂上班,他回家很少,基本上每年春节回一次。他见单位调来这位年轻后生,很是高兴!看成是自己孩子一般。在以后的日子里是百般照顾,无微不至。那年月,物质相当贫乏,特别是粮食低产,很多农户是养不起猪的,每年公社里要分生猪收购任务到各生产队,食品组负责收购、上调和每月两三次宰杀、卖肉的工作,庙小和尚闲,食品组在当时是旱涝有保障的红火单位,不愁工资、工作又清闲,悠闲自在,快活逍遥;另外,每月可以宰杀两三头猪,供应全公社几千户人家,买肉是相当困难的。那时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还有肥料票、糖票、油票等等,像食品卖肉可就没有发肉票,粮站、供销社等单位职工,多少手中有点机动特权,关系好的票外开恩,沾点超标购买的光。食品组工作同志的面子就更大,最大的是杀猪师傅,屠刀在他手上是长了眼睛的!肉的好坏,骨头的搭配,斤两的多少,屠刀说了算。徐师傅可威风了!买肉的人喊“徐师傅”声调是绵绵的,特别是姑娘、媳妇叫起来是甜甜的,所以,甜甜的称呼换来的是满意的猪肉和多情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