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坟前祭酒
九月十八,清晨,淫雨霏霏。长阳城醉眠山,沈之寒衣冠冢前。
初刃行动完成之后,李夫子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带领一众学生星夜返回长阳城。
去时三十八,归来三十七。
以身饲剑,身化剑灵,最后人与剑合,意念合一,共斩共亡,了无一物。以至于连沈队长的尸身都无法带回,因此只能为其设立一座衣冠冢。
由于是末世存亡的特殊时期,沈将军的殡天之礼并没有安排恢弘盛大的场面仪式。除了观星阁上下,姜阁主只是秘密汇报给了武王,并对外一致封锁其阵亡的消息,只是宣称其再次出城执行一项机密的任务。沈将军在百姓心中就如同定海神针,给人以绝对的信心。只要他还活着,人族就一定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为了避人耳目,武王独自一人来到沈之寒的墓前。甚至驱散了姜阁主在四周安排的护卫,一个人在墓前站了半夜。
直至破晓,观星阁上下前来吊唁之时,武王身上披着的狼袍已经被雨水彻底浸湿,不堪重负。看到观星阁众到来,武王只是向众人颔首示意,始终未发一言。既没有对行动成功进行褒奖,也没有对沈将军牺牲表示沉痛哀悼。
只是面无表情地,静静地转身离开。
路过姜阁主身边时,武王停驻了刹那。抬头与之对视了一眼,眼神中满是凄凉神伤。许是站立一夜的缘故,停驻的刹那,竟身形不稳,险些踉跄跌倒。幸而姜阁主眼疾手快,在踉跄之前伸出双手扶上武王。
武王反手紧紧握住姜阁主的小臂,微微颤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勇气说出话来。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姜阁主什么都看懂了。
是自责,自责于一切祸端缘起长生之梦;是愧疚,愧疚于最得力的镇国将军死而后已;是迷茫,迷茫于一国未来人族希望何去何从……
但姜阁主也沉默不语,只是还以坚毅的眼神,并郑重地点了点头。观星阁还有我姜尚明,沈将军传承的不屈意志我会全部播撒向观星阁,播撒向六城,播撒向整座天下。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秦国不会亡,人族不会灭。一切尽在不言中。
……
武王离开后,姜阁主率领观星阁上下开始了对沈队长的吊唁之礼。说是吊唁之礼,但事实上场面竟与行动前夕如出一辙。
随行的侍从抬着十数坛窖藏多年的佳酿,这是姜阁主派人特地从宫里运出来的,是他行动前承诺的上好杜康,是希望为沈队长凯旋庆功的杜康。
揭开上面的深红色的密封布后,顿时香飘数里,弥漫山间。酒香悄然钻入所有人的鼻翼,就莫名地有些发酸。佳酿在前,若此刻那个总是身披褴褛披风的男人在的话,一定会兴奋地跳起来,吵闹着与众人挨个对饮。
可惜,他长眠于山了,于千里之外的岱宗山。
但今日,姜阁主与众人携酒吊唁,只希望他的神魂归兮。
醉眠山醉眠山,有此一碗,卒饮一坛,醉眠此山。
所有人都端起一大碗杜康酒,敬于胸前,等待着姜阁主的开场发言。
然而端起酒碗的姜阁主凝视着墓碑。
以防被人发现沈将军身死之秘,墓碑甚至没有使用上好的石材,只是随意地立了一块寻常的木牌。无意经过的路人看到如此其貌不扬的墓葬,一定不会想到下面埋葬的是名震天下的镇国大将,为天下先的观星阁一番队队长,大抵只会觉得下面睡了一位山间无名的樵夫或者猎户。
墓碑上更是不能写明姓名身份,于是众人对碑文几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原本沈氏兄弟坚持要留下父亲之姓“沈”字,但在长阳城内,“沈”姓一字实在太过招摇,略经顺藤摸瓜就能知晓真相,因此被阁主一票否决。
李夫子建议刻上“剑仙”二字,当之无愧,也被阁主以山上横死一位剑仙实在不合常理为由果断拒绝。
三十多名学生则联名建议刻上“师父”之称,沈队长身体力行,以命授课,师父之名也绝对实至名归。
众说纷纭之际,沈也安直接抢过木牌,用血红色墨迹在上面,只留了一个大字——“酒”。众人顿时鸦雀无声,定睛看去,只见“酒”字龙飞凤舞,狂草凌乱。但仔细鉴赏,便会惊觉富含凌厉剑气,剑意森然。久久观之,甚至会心生寒意,如坠冰窟。
至此,所有人一致通过,都觉得如此结局那个男人也一定会满意。
封号“酒剑仙”,剑术已通天,酒量酒品均是无双上仙。如今取“酒”而略“剑仙”,深藏功与名,嗯——很符合他的风采。
醉眠山葬“酒”,好不应景,好不潇洒。
凝视着墓碑的姜阁主也陷入久久的沉默,众人听不见他的心声,却无人催促,无人着急。只是默默地在雨中举着酒碗,一同沉默着。
之寒,你以一己之力成剑仙之名,斩鬼面之敌,破珍珑之局。所以还是机会活着回来的不是嘛?为什么要丢下老夫一个人扶持这将倾大厦?为什么就不能活着与老夫共饮此杯呢?老夫对你不起啊!
沉思良久,姜阁主还是未发一言,只是静静地将酒碗倾泻,将酒挥洒在地面上。众人也纷纷效仿,将碗中的酒尽数洒在地上。
端悬半天,碗中的酒已经兑了太多的雨水,挥洒时酒气也已淡薄了许多。用兑水的酒敬已逝的酒剑仙,还真是冒昧啊。
此时众人的眼前,蓦地好像出现了沈队长虚幻的身影,只见他端起兑雨的酒碗,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快意地举碗敬天——
“喏,天老爷,允你的好酒。”
“你喝一半,我喝一半。”
学生们连续敬洒了三碗酒,然后齐声说道:“沈队长,这三碗酒是最后一课的学费,敬您。”
随后,又连续敬洒了三碗酒,再次说道:“三碗太少,再来三碗。”
这一次,声音已渐稀。
接着,又连续敬洒了三碗酒,这次只剩寥寥几人声:“还是太少,再来三碗。”
说完,与其余人同,泣不成声。
三碗又三碗,太少又太少。
然而多年以后,众人才后知后觉,那一节课的含金量实在太高,三碗太少,九碗亦不够。纵使加上当世所有好酒,仍是不够。或许只有调江海为酒,天下共同为饮,敬献酒剑仙,堪为足礼。
那一日,醉眠山上,十数坛酒伴随雨水,尽数浇于地下。此后,此处地质常年湿润,再不干涸,酒香更是经年不散。
山间流传,醉眠山出了一位真仙人,醉酒仙人,每日大醉而眠,酒气温养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