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 第135章 继续去扩展

第135章 继续去扩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九号基地,蒲拉姝港,此时已被命名为岭南镇,他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中,在岭南镇基地召集出五万多人。

    在北部江南镇、中原镇和华夏镇的支持下,五万多人分成几队开始大建设,几万人沿着河谷开垦田地、种植作物。

    其中一些人向东建造道路,希望能尽快通往东部与波罗河卫联系起来,波罗河卫也有不少人从对面修路过来。

    一些人则是沿着河谷南下,一路向西海岸修筑道路,然后从最窄的那段位置向东,继续沿着东海岸向南修建。

    此时道路已经顺利的越过那段最窄的走廊通道东海岸了,虽然还是没有王昆山等人收复南部快,但是也是速度很可观了,毕竟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中,能够有这么快的修筑速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郑毅此时已经到了东海岸,岭南镇那边也在不停地继续召集平民。

    会沿着这条路赶过来,到南部合适的地带去垦荒种植。

    希望能赶在五月之前,将该种的农作物全都种下去。

    这次根据土壤不同、成熟期不同,选择的都是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东西,这些种子都是粮种铺用能量换取出来的高度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以及产量比较高的良种,就算达不到后世的亩产上千斤,但是大几百斤总是没问题的。

    再说还有红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土豆在北部那边种下了不少,应该不出意外会长势还不错。

    红薯更是简单,发了芽将红薯藤割下来往地上一埋基本上就不用管了,等待收获就可以。

    就算一颗红薯秧能出来十几斤到几十斤红薯,这么大的地方起码也能产出数百万斤吧?

    那玩意儿又不挑地,就是种在山坡上、树底下照样也会长。

    觉得山坡底不够好?那就想差了,东洲岛这边必须是很好。

    也不看看到处都是山林,起码积累数百上千年的落叶枯枝。

    土壤表层都是这些腐烂的枯枝树叶组成。

    那营养成分简直比农家肥犹有过之。

    这样的土地要还结不出红薯来。

    他郑毅在这东洲岛真没法混了。

    那些所谓的育种专家都得撞死以谢天下。

    这些基本的条件都不是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就一个。

    人!最终还是要看人的多少。

    暂时没有那么多高的科技水平。

    也就只能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就比如轻工坊,每天都是靠手工生产。

    随着蒸汽机的研发,整体打算尽快让蒸汽机投入生产。

    有了那东西,起码能解放出很多的人力来,加入到其他工作岗位中去。

    现在只要食物足够,郑毅不担心人养不活,尤其是马上要进入到夏天。

    东洲岛这边和周边的海域,养活几十万人跟玩儿似的,再说不还有岸上吗?

    南部这方圆万把平方公里的地带,郑毅打算出来十万人,绝对一点儿都不多。

    现在需要赶快到南部,打算还是将十号基地定在苏亚,也就是南萨哈林斯克的周边。

    他一路经过东海岸南下到落合部,又从络合一路南下到海湾北部的苏亚,这里是当初一个苦夷人的大型聚居点,周边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而且地形开阔适合进行大力开发,想必倭人选择的大泊还要更有优势一些。

    他赶到苏亚的时候这边基本上都被王昆山和钱双晨给平定了,所有的倭人和苦夷人也都分别集中起来。

    郑毅就算不忍,也知道将他们迁移到波罗河一带是最好的选择,不然这些人早晚在南部也会成为阻碍。

    简单考察之后,郑毅就将十号基地建立了起来,围着苏亚周边开始建设城镇,被命名为南海镇。

    大泊那边则是港口,后期会建设大船和水军,主要是防御南部的倭国,他不相信松前氏会善罢甘休。

    毕竟距离实在太近了,从大泊开始算的话,到达虾夷岛也不过才一百多公里,对于如今的松前藩绝对不是问题。

    郑毅在这边将基地建好之后,就开始大量的召集平民,让鲁大成带着船队从波罗河卫运输相应地基础物资。

    这些平民培训之后进入向南北扩展,接手那些倭国人留下的田地,并且大力在此处垦荒耕种。

    五月很快就到来了,气候变得温暖舒适,种下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地开始生根发芽。

    大量的渔船也来到这片被命名为南海湾的海湾中捕鱼,同时也盯着虾夷岛的举动。

    不过虾夷那边一直没有动静,倒是有不少的虾夷人渔民和倭国渔民来到这边。

    看到郑毅麾下的这么些渔船,赶紧的有多远跑多远,再也不敢随便过来了。

    三万人、五万人、七万人,人数每天都在增长,南部也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终于在五月初十这天,南部这片区域的人数达到了十万,村子建立了三百多个。沿着海岸线和河谷平原向南北分布,田野上到处都是辛勤耕种的人,还有成群结队的伐木队进入山林,将需要的木材伐下通过河流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以南海镇为中心,向北到海岸,沿着海岸向西与岭南镇的道路连接上,重要的区域设立村庄开垦田地。

    向东南则是连通大泊继续南下,顺着海岸与河谷方向不断延伸,只要曾经有人的地方都连接起来。

    向西南则是跨过那条大河,海岸、河谷比向东还要多,最让郑毅高兴地是发现了一座大煤矿。

    这座煤矿就在山谷之中,储量惊人的多,而且煤炭质量也很好,应该就是后世那座没错了。

    郑毅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发现,这样一来南部更是安稳了,有煤有铁就是铜墙铁壁。

    就算是小鬼子过来,也在他手里讨不到好去,这里他是占定了。

    十万人的规模,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巨大的体量了。

    没见岸上那些部落也就三五百人就敢称之为大部。

    上千人就能称霸一方,上万人就能区域无敌。

    就算是建州人,吞并建州诸部和海西诸部,也不过才区区几万人。

    几十年后李自成拉个杆子就能聚拢起百万流民。

    这也是为何中原的明王朝就算西暮西山依然让人不敢小视的原因。

    要知道万历三十年明王朝人口统计全国在籍人口有将近六千万人。

    明朝操蛋的制度下,隐匿的人口至少也有千万,这是何等的规模。

    他猜测就是当前的关外,不加草原蒙古诸部,也有上百万的人口。

    这里面有汉人、女贞人,还有各种叫不上来名字的部落和民族。

    只不过没人去详细统计过罢了,他这点人还真得算不上什么。

    东洲岛从去年九月他到了之后,到现在总人口刚刚二十万。

    这还是他放弃了升级,将大量的能量都转化成人口才达到。

    想要在这块地区发展,那必须要将人口提上来才能有希望。

    小冰河气候马上要进入鼎盛时期,没有人他连玩都没底气。

    就像四月的时候,两场大雪下来,岸上那边山林钻出不少部落。

    都是在林子里待不下去才出来的,气候影响的不仅是当地人,还有他的发展速度,尽快的将人口提上来,将生产力提上来,然后将科技水平提上来,才能在马上就要到来的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甚至又实力去争夺下无尽大海。

    既然东洲岛已经一统,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尽快的扩展岸上的人口,以及向更远处去拓展获取资源。

    能量这东西,必须要大量的资源才能行,那就逼着他要走上扩张的道路。

    下一步,东洲人口三十万,上岸继续去发展,向东向北也扩展。

    这就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当下的班底要改制的更有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