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团宠文里的受气包老二 (完)
机械厂厂长看的出旋耕机的前景广阔,可是生产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弄出来的,苏柠答应了去机械厂作为编外人员给他们打造一条生产线出来。
当然,也不是白帮忙,苏柠不仅每个月有80块钱的津贴,而且还可以带三个人进机械厂跟着她学习。
学成了,就是机械厂的临时工,学不成,那就不成。
中午一起用过饭后,机械厂的人没急着走,他们跟着一起去了曹辉家,去看看那所谓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
城里的人到底政治敏感度更高,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个石灰改良剂会带来多少改变。
尤其是,苏柠说石灰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的结构性。这样的土质比较适用于铁路路基,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路基的沉降和变形,降低路基的透水性,防止水分在路基中积聚,减少路基的湿陷和冻胀,效用远超现在用于铁路路基的那些粉煤灰改良土。
这不仅是粮食的问题了,那可是铁路啊。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东西,不是他们一个小小的村子、公社、县城可以吃得下的。
“我也只是根据它在种植中的特性觉得它可能更适用于铁路路基,先前给农业科学院写了信,说明了这一点,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看。”
余主任有些忍不住:“寄到农业科学院,万一他们不看呢?应该寄到铁道部的。”
余主任顿住,他明白自己说了个废话。
高手出民间,更何况农业这一行业有时候实践更加重要,农业科学院积极倡导并鼓励人民在种植领域进行创新,因此特别在报纸上公布了投稿方式。
但铁道部不一样。
70年代负责修建铁路的不是交通部,也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铁路交通管理局,而是军委铁道部。
这种部门,哪里会公开地址,苏柠一个普通老百姓根本无从投稿。
余主任有些懊恼的说:“如果苏柠信任我,我可以帮你把这封信送到市军委铁道部,这样的东西,不应该就此埋没。”
苏柠自是无有不应。
事情告一段落,苏柠在村里短暂的教了一天的机械基础知识,挑了三个理解最快的跟她一起去机械厂。
不出意料的,其中也有曹辉。
曹辉是没想到苏柠会这么厉害的,但想想又觉得理所当然,苏柠那么爱看书,还是初中毕业,本来就很有文化。
苏柠有临时分配的一个两居室,曹辉和苏柠一起住,另外两个则合住一个两居室。
农业科学院的信还没等到,苏柠等来了市军委铁道部的信。
信是一步一步递上去的,这么大一个功劳,没人敢私吞,这事一查就不可能瞒住的。
而且,若是下面的人说的是真的,这石灰改良剂肯定能带动化工厂经济发展和当地铁路建设,又怎么不能算是他们在位期间的政绩之一呢?
铁道部的人效率很高那配方不难理解,他们拿到信当天就实验了一下,发现石灰改良土确实很适合成为路基基床的填料,便特意写了信表示感谢,还说听说苏柠在机械方面也颇有成果,不知她对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降低工后差异沉降有没有什么想法。
其实也不过是冲击碾压、强夯等方面技术问题的原因,苏柠知道怎么解决,可她不能立马拿出来,只能回信说暂时没有思绪,还需要细细思考。
在铁路部给的奖励下来前,农业科学院来人了,一位老教授和一位助理。
他们对于苏柠的这项旋耕间作技术很感兴趣,但既然有现成的,他们希望可以立即看到结果。
冬季大豆的收割时间是四月中旬,但冬小麦的收割时间却是六月中旬左右,老教授赶来虽然只能看个冬小麦的尾,但也足够了。
而且那什么旋耕机,他们虽然把图纸给了京市机械厂,但有些部件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不然苏柠何必专门去给机械厂指导打造一条流水线?
所以老教授这一趟来,还有想看看这旋耕机的想法。
无论是旋耕间作还是旋耕机、石灰改良剂,老教授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大队长一咬牙,征求过村民的意见,打算春季的大豆和小麦都实行旋耕间作。
他们一有老教授和苏柠的专业指导,二有机械厂的设备支撑,三有公社主任全力支持,有什么不敢干的?
不是每个大队都有他们这样的气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一年,上港大队的粮食产量震惊全国,登上了报纸,成为北方种植模范基地。
机械厂的旋耕机试行全市,引来北方所有机械厂前来交流学习。
秦沈客运专线采用石灰改良土作为基床填料,并采用了苏柠提供的新设备新技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而频繁出现在这类文章报道中的苏柠也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
在这之后,苏柠拒绝了各地铁道局、机械厂的拉拢,只说可以经常交流。
转身苏柠就加入了农业科学院,申请成立杂交变异高产植株专项小组,以上港大队为实验基地,依托上一世的科学家们对高产粮种的研究成果,结合上一世的粮种,研究在这个世界适用的高产粮种。
随着苏柠的成就越来越大,曹辉也总是被上港大队的人提起,无一不是羡慕曹辉当初眼疾手快,把苏柠知青、哦不,现在是教授了,把苏柠教授追到手。
知青中倒是有些男同志对曹辉这种吃软饭靠老婆的行为极为不耻,说到底还是嫉妒为什么吃软饭的不是他自己。
曹辉清楚的明白自己和苏柠之间的差距,但苏柠给足了他安全感,并看他有意往机械方面发展,细细为他补足基础知识,并时不时给予指导。
不管曹辉怎么想,苏柠有意维护曹辉的自尊心,曹辉在机械方面小有成就之后,苏柠便不大涉足这方面的研究了,慢慢的,行业新秀变成了曹辉。
这一世,两人互相扶持,白头到老。
两人去世于同一天,那天,全国降半旗以致敬用科研成果供养了大半个蓝星的苏柠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