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改变郑娟命运
《人世间》的剧情发生在十年后,那时的郑娟23岁。但现在,她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弟弟郑光明才三岁,郑母也不过四十五岁左右。
她们现在生活在沈州,已经算是初步改变了命运。只要不回吉市,命运就能彻底改变,过上更好的生活。
拿定主意,陈安向师伯问道:“师伯,她们居家过来,靠什么生活?”
“郑母做了临时工,每天修修补补、打扫卫生或到街上卖冰棍补贴家用。”
“收入稳定吗?”
“勉勉强强吧,怎么?你想帮助她们?”
“是的。孤苦无依,生活不易,挺让人同情。”
陈安向师伯提出了一个建议:“师伯,您看老宅中院和后院一直空着,平常还要请人打扫。不如让她们来照看宅子,就在后院找一间房住下。
郑母平常打扫打扫房间、收拾收拾院子,我们每月给工钱,15到25元都行。
这样既能满足她们的生活所需,也能让她们有个稳定的工作和住所,她们也不用在外面另外再支付房租。”
师伯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点了点头:“我看这个主意不错。既然你有心帮助她们,那就这么办吧。”
“师伯,医馆准备扩大规模吗?如果地方不够,我认为西厢房也可以出租,还有厨房、中院的院子这些都可以使用?
医馆扩大规模了,是不是考虑设个职工食堂,也需要招个杂工、厨工什么的。”
“你这小子,还真是,不遗余力啊。
不过,医馆扩大规模的事,之前我们也曾有过考虑,但这确实需要向街道办提交申请,我会把这件事记下来,并尽快处理。”
“师伯?”
“还有什么想法?一下子说完!”
陈安见状,继续提出自己的建议:“师伯,医馆现在的状况,除了地方不够,人手也略显紧张。
您看,我那两个师兄已经调到其他医馆,这里只剩下叶师兄一人支撑,街道虽分配了几名学徒,但他们的天赋尚需磨砺。
患者日渐增多,您和叶师兄的工作强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您是不是考虑再收几个徒弟,以分担医馆的工作?”
师伯微微颔首,示意陈安继续说下去。
陈安讪讪一笑,便提到了郑娟:“郑娟这小丫头聪明伶俐,我看她年龄应该已经完成了小学义务教育。
但她们家的经济状况,恐怕难以支撑她继续上中学。
与其让她的学业荒废,不如让她来医馆,跟您学习医术,既能帮助医馆,也能给她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阶段国家的教育工作主要任务还是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社社有中学和学龄前儿童大多数都能入托儿所和幼儿园。
目前国内除了特区实现了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其他地区都还需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
其中,小学每学期学杂费6元;
初中、初级职校每学期12元;
中专技校每学期350元;
高中、中专和高级职校每学期16元;
夜中学和业余补习学校每学期35元;
儿童晚班每学期07元;
大专、大学等高等教育免费,每月助学金为14元5角,其中伙食费12元,零用25元,工作包分配。
【注:66年秋,取消学费,只收杂费,标准是小学每学期3元。初中每学期6元,高中每学期8元】
对于郑家这样的家庭来说,即使是每学期6元的初中学杂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师伯听后,认真地思考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收徒这件事,我会慎重考虑的。
至于看家的事情,我会去和郑家商量,工钱就从租金中扣除,你不用担心。”
“好的,师伯。”陈安感激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等会儿要去学校拜访大学老师,中午和晚上都不在家里吃饭了。”
师伯微笑着摆了摆手:“去吧,路上小心。记得你晚上还要回山城,注意别耽搁了火车时间。”
“知道了。”
陈安离开老宅,向母校走去,心中对改变郑娟的命运充满了喜悦,希望师伯能够收她为徒,使她有个美好的未来。
陈安再次踏入沈州大学的校门,漫步在这片熟悉的校园里,想起在这里求学生活的六年时光,心中充满了感慨。
沈州大学始建于四十年前,是一所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四十年来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中能排前五。
沈州大学在理工类、机械类等专业领域拥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其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等传统理科专业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而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矿业工程、建筑学、材料学等工科专业更是蜚声全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除了理工科领域的辉煌成就,沈州大学在人文社科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办学实力。
文学、历史学、哲学、财政学、经济学、政治理论、教育学、工厂管理、贸易学、统计学、法学、外交学、俄文、英语等专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沈州大学不仅注重学术传承,更强调科研创新。学校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创新的摇篮。
陈安带着提前从副食店精心挑选的糕点,一一拜访了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和教授,与他们畅谈毕业后的去向、这两年的工作经历以及未来的工作安排。
老师们则在谈笑间分享着彼此的成就与变化,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与老师们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而珍贵。
陈安与老师们告别,从办公楼走出来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钟了。
陈安犹豫片刻,还是用公共电话拨通了娄晓娥宿舍楼的电话,邀请她中午在校门口的饭店共进午餐,等会儿到她宿舍楼下接她。
电话那头,娄晓娥的声音充满了惊喜,但陈安的心却沉甸甸的。
陈安还未将自己即将调回四九城工作的事情告知楼晓娥,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更不知道这个消息将如何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朦胧而微妙的状态,彼此间虽有好感,但始终未曾明确表达。
而今天,陈安即将告别东北,回到四九城工作,这个消息可能成为他们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
娄家安排娄晓娥来沈州,大概率是在为未来提前做准备,毕业后,家里肯定希望她留在沈州,或者去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