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莽白授首,昆阳之战
莽白在心腹死士的拼死保护下,侥幸逃出了明军的包围,一路南下至威远营附近的伊洛瓦底江畔,找到一艘船后顺流而下,逃离了明军的追捕。在船上,眼睛的剧痛让他狂躁无比,心中对大明的恨意也到达了极致。
“陛下,阿瓦城到了!”一名死士小心翼翼地向船舱内的莽白禀报,生怕惹怒了他。
莽白忍着剧痛走出船舱,看着清晰可见的阿瓦城心里不断发誓,“等朕重振旗鼓后,定于大明不死不休!”
一路畅通,莽白一行很快进入了阿瓦城。
“陛下,城内怎地如此安静?”走进阿瓦城后,一行人很快就发觉不对劲,昔日热闹的阿瓦城,现在街道上却空无一人。
正在疑惑间,“莽白,近来可好?”一道戏谑的声音响起,带着满满的恶意。
死士们刀剑出鞘,把莽白护在了中间,这才看清前方通往王宫的街道上,黑压压的骑兵铺满了整个街区,为首那人莽白记忆深刻,正是前不久把永历皇帝接走的明军将领。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莽白脑袋一片混乱,半晌才憋出一句。
“你说呢。”王国勋轻笑,一挥手云淡风轻地道:“全部杀了!”
一个骑兵小队得令后立即催动战马,向莽白一行碾压而来,一个小队五十骑,人马皆披甲,很快将二十多个死士和莽白轻松斩杀,莽白脑袋被砍了下来,悬挂在阿瓦城城门上。
“莽白已死,新王当立!”明军骑兵纵马奔腾,将莽白的死讯传遍了阿瓦城及附近的部落,不出意外的话,缅甸从现在开始,就将进入一个十分混乱的时代,对大明再无威胁。
安排好一切后,王国勋立即押运着所有劫掠来的财物往腾越而去。
昆阳州城。
清军守将吴威兴收到了吴三桂的手谕,命令其据城固守,不可后退,援军不日将抵达。吴威兴看着勉强修复起来的城墙,心里没有丝毫底气。
“孙可望这狗贼,没事把城墙拆了干嘛?”吴威兴恨恨地道,清军入滇,因为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并未携带大型火炮随军,守城就只能靠几尊小炮和弓弩,但现在城墙不固,明军又人数众多,守城难度极大。
“这城墙以前被孙可望拆毁过,看着修补较为仓促,必不牢固,可用投石车攻之,只要城墙倒塌,清军即无法守城!”李定国对孙可望拆昆阳城一事有所耳闻,现在看到城墙上的修补痕迹,心中有了计较。
“也是现在我方无重炮,要不然几炮下来,这城墙就塌了!”贺九仪仔细观察后也笑道。
“会有的,要相信朝廷!”李定国没有多说,他是知道朱慈煊能指导工匠造出重炮的,但是运输不便,所以没有铸造。中型火炮倒是造了一些,那是为了攻击昆明城准备的,在大理的明军那边,他们也没有分到。
军令下达,所有随军的工匠被集合起来,开始建造投石车。
吴威兴居高临下,自是看到了明军的动作,心一下沉到了谷底。他知道明军看到了城墙上的破绽,而且已经制定出了最佳攻击方案。
“这该死的孙可望,没事拆这城墙干嘛?”吴威兴心中暗自咒骂,“李志,把船备好,这城可能守不住了,要早做打算!”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李志跟随吴威兴多年,立即领命而去。
三日后,明军投石车建造完毕,足足造了十架大型的投石车,巨大的石块也准备妥当,盾车开始前压,已经做好了攻城准备。
城墙上的守军也严阵以待,弯弓搭箭,箭矢对准了城下的明军,双方都在蓄势待发。
号角声起,大型投石车开始向昆阳城墙抛射石弹,二十颗约三十公斤重的石弹越过两百多米的距离,狠狠与昆阳城墙相撞,巨大的撞击力让整个城墙都在颤抖,烟尘弥漫着笼罩了整个城头。
一些避让不及的守军被石块砸中,瞬间变成一堆肉泥,其余守军只好仓惶撤下城墙躲避。
很快,第二轮攻击接踵而至,巨石与城墙的撞击声震耳欲聋,终于一段后修补上去的城墙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巨大的响声让城内的守军惊慌失措。
“大人,这是城墙塌了吗?”李志满脸焦急,拔出战刀问道。
“估摸着是修补的那段被轰塌了,传令下去,准备迎战!”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吴威兴还是心里一沉,赶紧吩咐,他自己也拔出战刀,带着亲卫队准备随时上城头与明军厮杀。
“大人,援兵到了!”刚下去传达军令的李志突然跑来大喊道,满脸喜色。
“当真?”吴威兴不可置信地道。
“是真的,船只已经靠岸,是吴国贵将军亲自带兵前来!”李志连忙道,当他看到密密麻麻的船只不断将援兵运到码头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绝处逢生的喜悦。
明军的投石车在进行最后一轮抛射后,成功将昆阳城墙轰开了两道十多米的大口。
急促的鼓声响起,大批的明军在盾车的掩护下向昆阳城发起了攻击。清军在投石车停歇后都迅速爬上了城墙,弓箭手开始向城下的明军弯弓搭箭就射。箭如飞蝗,瞬息而至,然后大部分被明军的盾车挡住,也有部分落入了明军的队伍中,把冲锋的明军射倒一片。
还没等到清军第二轮射击,明军的攻城巨弩开始发威,一只只儿臂粗的弩箭被巨大的弓弦弹射而出,划破虚空,带着刺耳的尖啸射向昆阳城头,城墙上的士兵被弩箭射中,身体直接被带飞,把身后的士兵撞得人仰马翻,滚下城墙,城头顿时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搞得一片混乱。
城下的明军抓住机会,已经冲到了倒塌的城墙下,潮水一般向城头涌去,从混乱中回过神来的清军也一拥而上,居高临下和明军展开激战。
刀枪碰撞声,喊杀声,惨嚎声不断在烟波浩渺的滇池畔响起,双方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