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8章 收入和支出
今年的科研奖万峰想了半天特等奖好像还要发不出去,但是一等奖应该是老了。
摩托车下面是电子类的传呼机和学习机。
黑礁开发区,从买地到该建筑到进设备搬家,也是花去了集团近三个亿。
这是能看得见的投资,还有看不见的投资,今年在各自科研上万峰投出的钱也不少于五个亿。
平头还没生产呢。
汉显机出货二十五万台,市场消化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这两个地方的销量竟然基本等同于大陆的销量。
这样一来,万峰本人的实际资产仅仅增长了十亿左右。
九一年依然如此,出货二百万台,和数字传呼机的实际销售数量相当,销售出去了一百八十万台。
飞跃发动机暂时没有出售的计划,自己还不够用呢岂有出售的道理。
也有企业是以阴历为结算周期的,但南湾集团却是走阳历的。
这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了。
哎呀!一千万的奖金要不够呀,这还得再预备五百万。
南湾集团包括黑礁开发区有九千多员工,这也是一千五百万呢。
电子类的产品华光自己直接生产的就这么多,余下都是机械加工了。
传呼机今年的销售势头继续增加,数字机出货二百万台,被市场消化了一百七十万。
皮卡销售额八亿,翻斗车销售额十三亿,尖头卡车七千七百万。
个人的年底通常是指阴历年底,而企业的年底则是指阳历年底。
不行呀!这收入还是少了。
就顾红忠自己最少也是能拿到两个一等奖。
合计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一十九辆外带十二万台ax100的发动机。
再加上科研奖,支出预计在二千五百万左右。
实现利润一点八亿元。
传呼机为集团创造了四亿多的利润。
今年集团的总利润比去年翻了一番,超过了二十亿,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亿。
但就是流入民用市场的五轴以下的机床,竟然也销售了几千台。
到目前为止,南湾集团的汽车部门一共生产出皮卡两万辆,翻斗车两万二千辆,尖头卡车一千一百多辆,平头……
工资因为关联到下面几百个配套厂的利益,他不能瞎涨,但是奖金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这个利润比乍一看比摩托车还高,但其实已经赚的很少了,电子类产品的利润都是初期高,然后逐渐走低,几年后退出市场。
既然今年集团的收益这么好,万峰决定今年普通员工的年终奖金加五百元。
一个人出门干活,就是为了到年底能拿钱回家过年。
原本ax100这两年南湾厂生产通常都在七十万或者是接近七十万这个范围内,但是今年因为三个月前拆了一条线去到西湾,因此产量受到了影响也就降了下来。
一个企业到了年底自然也是要看看这一年效益如何。
最高档的机床现在都在供应军方,基本没有进入民用市场。
除了才从车间里装配出来的车以外,其余全部卖了出去。
将威各企业的年终奖金发放并不是一样的,有多的有少的,差个三百五百不算什么稀奇。
如果把外面的收入都划拉到一起,什么柴油机、方便面、房地产、交换机加上西湾的收入,今年集团的收入大概有三十亿左右。
尚海华光盖楼和引进设备就支出了七亿多,加上前年买地的钱,尚海华光就耗去了集团八个亿。
明年再加五百元,后年……
虽然这些机床仅仅销售了几千台,却也为集团拿回了两亿的利润。
这其中林来嵘功不可没,仅仅香港台湾两个地方就消化了十万台。
往常年南湾集团的年终奖金都是一千元,今年万峰准备增加到一千五百元。
这还有一笔钱还没支出,就是年会的支出。
摩托车发动机加上各种摩托车配件实现销售收入五十亿,实现利润十三亿一千万还有零头。
合计四万三千三百一十二辆。
虽然数字机因为摩托拉的降价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依然取得了九亿元的销售额,实现利润二点五亿。
截止到十二月十五号,南湾集团一共生产出ax100摩托六十一万台,飞跃90摩托五万台。
今年让万峰感到意外的是机床的销售。
机床完后就是南湾集团的后起的项目了:汽车。
这还仅仅是南湾集团本厂的收入。
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当年的统计就会出炉。
汽车部门总销售二十二亿,实现利润四亿元。
而飞跃90因为上线晚,生产线线数少产能也不如ax100,因此几个月下来也就生产了五六万台。
再加上春天时候恒必达的近四亿元的支出,今年集团在扩张方面的支出就是十五亿。
虽然销售数字是数字机的七分之一,但是利润却仅仅比数字机少了六千万。
与数字机相比,汉显机的数据就更亮眼了。
这个利润率有点出乎万峰的意外,貌似高了。
虽然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四万台左右的整车产量,但是因为ax100的成本大幅降低和新车飞跃的利润点高,因此单单这些摩托车带发动机就达到了去年集团的总收入。
可以说电子类产品在上市初期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后期就没啥搞头了。
再往下就是学习机了,二代的华光学习机正在逐渐替代一代华光学习机,学习机的销量从去年开始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基本保持在年出货量二百万台上下。
当然,今年集团的支出也是非常多的,赚的多花得也不少。
两者的区别大概只是对年底这个词的理解不同。
到现在为止,机床部门算是完全收回了当初的研发投资,接下来每卖出一台机床的利润都是净利了。
一年能赚个五六十亿吗!
南湾集团现在依然还是摩托车挑大梁,大头的收益依然是摩托车,不过到明年这个局面可以要改观。
这些机床可不是王淳江买的那些几万块钱一台的低档车床,每一台的出厂价都是十五六万的,零售价都在二三十万。
在九十年代初期,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力还是大陆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