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七章 守正道门所追杀的人
除此之外,他却也记住了明世法王的佛骨舍利落下之处。
当下两朝之战,又到了僵持之局。
苏庭说道:“最为出色的一个,当年被司天监追杀时,才仅三岁,前年他已修成阳神,比我那弟子苏新风,才大了两岁。”
掌教真人道:“太上长老觉得司天监费力追杀他们,其中还有猫腻?”
苏庭嘿然一声,道:“守正道门的弟子,若是穿过新朝境内,去杀一批孩童,而且数量不少,动静必然也不小,我元丰山与正仙道,岂能不知?他们显然是有所顾忌,不愿意声张,因此让司天监作为这把刀……”
苏庭回返元丰山。
苏庭低声说道:“大约是如此了。”
说到这里,苏庭说道:“只是司天监未有做到,而这十几个漏网之鱼,渐成气候,才让守正道门迫不得已,借着搜索魔患的借口,以门中真传弟子,甚至长老出手。”
只不过少年得的机缘是佛骨舍利,然而那高人则是道门的真人。
掌教真人背负双手,踱步来回,道:“以守正道门的本事,为何不亲自出手呢?”
他总觉得,这十多个在守正道门追杀下,得以逃出生天的人物,绝不是简单货色,必定大有来历。
如今苏庭坐镇中土,借着抵御魔道之名,能对各大宗派世族加以号令,包括三大仙宗在内。
掌教真人取过另外的消息,将之扫开,一眼看过去,略感惊异,道:“这些人多是散学修士,但修为进境,却不亚于我仙宗弟子?”
掌教真人眉头紧皱,但未有线索,却也想不明白,为何守正道门要诛杀这一批人。
那位高人赫然是出自于玄天部的一位阳神真人,看出这个少年有着许多不凡之处,起了爱才之心,故而传授修行之法。
两朝的决战,原本已是有了胜负的端倪,然而季节转寒,南北温差,倒是让大周的先行军,受到了挫折,从而攻势迟缓,而新朝继位的年轻皇帝,用人颇准,任命的大将,借此机会,便站稳了脚跟。
原本再拖多少年光景,苏庭也不在意,大不了在人间多住些年,但是苏关儿行踪不明,图谋不明,总是个隐患。
苏庭才这般想着,忽然之间,便见下方传来消息。
苏庭点头说道:“这点我自然明白,只不过守正道门一向是以规矩秩序当先,为何会对一些底层修行人出手?这倒是十分奇怪……还须仔细查一查,这些被守正道门追杀的人,当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元丰山掌教沉吟道:“从当年新朝兴盛开始,司天监与玄天部的争斗,便一向是十分凶厉,下手极狠,追杀新朝境内的修行人,倒也不算出乎意料之外。”
……
眼下寻不到苏关儿的踪迹,苏庭心中略慌,但实际上,就算寻得苏关儿的踪迹,也不可轻易在中土出手。
苏庭平静道:“从消息来看,这些人分散各处,互相之间都不认识,也无多少共同之处,司天监与他们也本无仇怨,但却越过新朝境内,在玄天部的压力下,追杀这批人,至今没有罢手。而最重要的是,这群人自幼年便受追杀,当时甚至未入修行之门,而司天监追杀至今,居然还有十多人逃出生天……再看他们的修为进境?”
只不过相较之下,他所获的葫芦,内中留下传承的陆压道君,已是经过数千年修行,堪当道门祖师的人物。然而这佛骨舍利的机缘,是未能修成金身的明世法王所留。
苏庭缓缓说道:“我让守正道门,探寻苏关儿的痕迹,可守正道门倒是厉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瞒着我去杀人。”
苏庭略感错愕,也觉十分有趣。
“早些时候决出胜负,天下定了归属,便不必这般慌乱了。”
掌教真人神色肃然,微微点头。
苏庭稍微点头,旋即说道:“暂时不能让守正道门发觉,不过此事却也不急,慢慢去查便是了,眼下还是苏关儿行踪为重。”
掌教真人点头说道:“我这便命门下弟子去办,既然守正道门出手杀人,便一定会有理由,总能查出些线索。”
他坐镇山门,与各方掌教,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苏庭看向了守正道门的方向,又看了看手中,关于那十余人的消息。
苏庭说道:“我特地查过,当时这批人,多是孩童,甚至才刚诞生于世,可是司天监与他们祖辈也无仇怨,却如此费力诛杀……而且,在大周境内南山寺的压力,在新朝境内玄天部的压力,两方压迫之下,那位国师几乎是喘不过气来,为何还分出余力,来追杀一些孩子?”
这个隐患一旦迸发,必然危害整个中土。
停顿了一下,苏庭强调道:“让门下弟子好生探查,无论是否已经被诛杀,全都陈列出来,我要仔细看看,总不可能全无半点相似之处。”
关于这个少年,苏庭命人稍加注意一番,便也把心思放在了中土两朝决战之事上。
而元丰山的弟子,多在新朝境内。
“怎么像是故事里的主角?跟我得到陆压传承,颇有些许相似之处……”
这消息是元丰山弟子传来。
“司天监为什么要杀他们?”
掌教真人微微皱眉,他日理万机,每日扫过不知多少来自于各方的消息,但却并未在这一则看似寻常的消息里,探出这么多的异处。
半月之后。
“这件事情,太上长老觉得有什么古怪之处么?”
掌教真人低声道:“此事还不好问责,而且守正道门既然有意隐瞒,自然也不会告知于我等。”
苏庭说道:“确实不算意外,只不过司天监追杀了这么些年,却有十多人,逃过劫数,当年道行浅薄,却也被屡屡逃出生天,可谓是命不该绝……而这些人当中,加入玄天部的,仅有半数,另外半数,至今还是散学修士,未有进入玄天部。”
在两朝之间,三大仙宗均有眼线,对凡尘俗世颇多注意。
掌教真人正色道:“守正道门的意思?”
那是个少年,拾得佛骨舍利,得以开悟,聪明灵慧,后来名声渐显,昨日得了一位高人指点,真正踏上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