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个皇帝朕不当也罢 > 第10章 有对比就会有幸福感

第10章 有对比就会有幸福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许三收到来自京中的信后立刻就去找父亲商量对策了。

    在前不久的户籍政令中,许氏才损失了一大波奴仆,出于长久考虑,他们不得不将田地平价卖给佃农、庄户,甚至还要花钱聘请人来种田地。

    这可是千古以来头一遭,许三原本是十分不理解,可自从父亲接到京城来信后,和族老们商议一日一夜,最后还是决定如此行事。

    后来,许三看到了隔壁县的王氏,才知道父亲这一步的深意,毕竟邓御史那个文雅的人,竟然在和王氏三次沟通失败后爆发冲突,邓御史抽出尚方宝剑直接将人捅伤了。

    捅了后,知府、知县大人还得出面收拾烂摊子,王氏原本还是不服气,邓御史却丝毫不惧:“尔等休想阻止政令落到实处,天下之大,乃是君王臣民共有,占尽便宜的事情想都不要想!”

    王氏梗着脖子谈判,谈不下来,又不想被按个罪名抄家灭族,就只好将这些年霸占来的土地归还,又将贱买的仆人放走。

    许三还听说,离开王氏的仆人没有人选择继续合作,而是北上去西北种地去了。

    因为许氏趁早确定了对策,邓御史也没有为难他们,反而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工商业。

    许氏在苏州是有名的丝绸生产大户,户籍政令推行后,原本是买人来生产,现在只能通过官府来聘请人干活了。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现在是第一批春蚕吐丝的时候,不管是采摘桑叶还是喂养春蚕,这些人都特别珍惜工作机会。

    至于缫丝、织布这两项,还有聘请了不少技术人员,现在的缫丝技术和织布技术还算可以,许氏虽然损失了一点属于自家的仆人,却换来了一个能够发展百十余年的机遇。

    相比王氏,经此一遭已然元气大伤,很快便被其他人超越。

    商场上的明争暗斗,一点都不比官场的少。

    许三想到这个,抬头看向面前的父亲。

    京中来信只有寥寥几句话,一则是负责工商业政令推行的人是个厉害人物,能避则避;二是此人手段大开大合,其中必有机遇,要抓紧。

    这机遇到底是什么,许三猜不到,可他觉得父亲一定能够猜到。许三没有等到父亲的解答,就被赶回去睡觉了,他辗转反侧了半宿,天擦亮才睡过去,谁知一大早就被罗娘子唤醒。

    “相公,公爹派人来喊你去花厅呢,快些起来吧!”

    许三睁开眼睛,又闭目养神十余息,才起身换衣漱口。

    “今日可是家中来了什么人?”许三看向温婉的罗娘子,罗娘子思索了一会才说道:“今日一早,管家便接到一封拜帖,后来公爹在花厅见了来客,聊了差不多一刻钟。”

    一刻钟,看来已经寒暄过了,此人的身份必然是过关的,只是父亲为何要自己前去?

    许三换好衣服往花厅去,临出门回过头朝罗娘子说道:“午饭不用等我了,你和妞妞先吃。”

    罗娘子应了一声,看着他离去。

    花厅里面有交谈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父亲的笑声,看来气氛不算凝重。

    待进了花厅,许三才看清来人,来人身穿素衣,看起来已经六十有余,一身气度却不输给父亲,甚至隐隐压父亲一头。

    要知道,许三的父亲可是举人出身,学问都是做得不错的,只是家业需要继承才中断学业,把机会让给了其余兄弟。

    此人学问应当在父亲之上,难道是进士出身?

    许三收敛了心中的猜测,上前给父亲见礼,父亲笑着让他过来见礼。

    “这是我昔日的同窗,孙恺阳,你得喊伯父。”

    “伯父好,晚辈许子严,家中排行第三,伯父喊我许三就好。”

    孙教谕摸了摸胡须,打趣道:“没想到三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让子孙也走了这一条路。”

    “老大和老二都在外为官,也就只有老三还能常伴身侧,若是都出去了,倒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了。”

    许老爷苦笑,孙教谕听出了他的无奈,便也开始说起此番来意。

    “老许就不要再长调短叹了,这一次我奉命而来苏杭,只为办成一件事。”

    “莫不是重开海禁一事?”

    重开海禁?

    许三的精神一下子就来了,聚精会神地听两位长辈说话。

    “是,也不是。”孙教谕摸了摸胡须,说道:“此番前来,乃是为了苏杭的工商业发展,丝绸行业在这里算是顶级的了,苏绣也是素来天下闻名,可是这个产量一直提不上去,就算要开海禁,面对海外广阔的市场,苏杭两地就算是将所有的土地都种桑树,也难以满足需求。”

    许老爷认可地点点头,而且,官府定然也不愿意讲土地都改成种桑树,苏杭土壤肥沃,一年能种两季水稻,这要是全种桑,怕是粮仓压力就上来了。

    粮食压力一上来,恐怕各种税也就不断了。

    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也是许老爷不敢将钱继续投入去搞更大规模的生产的原因。

    “陛下要推政令,今早已经贴在了各省府的衙门门口,许老弟可以派人去抄录一份。”

    “至于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许老弟可以听听再做决定。”

    许老爷端正了神色,认真看向孙教谕。

    “政令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并且对于不同规模的作坊、店铺给予收税便利,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这两处将开通对外海禁;江浙舟山、山东青岛这两处将开放对内海禁,进出口税收按商品价值缴税。”

    许老爷凝神听完,脑中已经转过了好几个弯,直击最后一个问题:“出海的船哪儿来?”

    “自然是官府造船,后期民间也可以造船,但需要签署出海协议,也需要交付押金来承担海上贸易的风险。”

    许三一听,这简直就是官府下场挣钱啊!造船出海,每个商会出哪些货物,去哪些人都是有讲究的,而且江浙两地富商那么多,一艘船的价位估计不会太低。

    同样,出海贸易能够挣来的钱也是巨额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