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成功与失败
为了降低南洲舰群的压力,以美军战舰萨拉托加号为首的留守舰队强势冲击灶神星,与徘徊在灶神星附近外星舰队爆发激烈冲突,交火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可是再想想,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
不甘心的又何止高凯一个,与会的指挥层没几个甘心退走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高凯的想法,并且立刻开始讨论对敌战术。
面对萨拉舰群的进攻,外星舰队不进反退,始终不与萨拉舰群正面交火。
不过从叶涵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激烈冲突就是个笑话,萨拉托加舰群(以下简称萨拉舰群)始终与外星舰队保持安全距离,并且进行了适当的退让,根本就没跟国际舰队死拼。
二十天后集结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兵力,大约一百五十艘。
但是谷神星附近还有一支敌军,南洲舰群若是想离开,必须首先歼灭这支敌军——注意,是歼灭敌军!
形势对南洲舰群非常不利,北都立即与华盛顿进行了一轮紧急磋商。
但是外星舰队已经开始集结,留给高凯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外星舰队的应对更加证实了联合指挥部的推断,华盛顿建议北都撤离谷神星,避免南洲舰群陷于危险之中。
如果舰队单独撤退,把克隆军团留在谷神星……看起来是个可以试一试的手段,问题是仆民来自于外星人,打死高凯,他也不相信外星人没有反制手段,届时不光谷神星要落在外星人手里,还要把一万多人的克隆军团搭进去,妥妥的得不偿失。
而水是外星人种植战舰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外星人急着控制小行星带,很可能是看上了这里的水资源。
按敌舰的速度和位置计算,敌军将在半个月后完成初步集结,届时大概能有百分之三十的敌舰就位,也就是九十艘左右。
克隆军团已经暴露在外星人的视线之中,外星人有了防备,今后再想用克隆军团争夺谷神星,肯定没现在这么容易。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就是发挥游击战的精髓,趁敌舰还没集中过来,主动出击各个击破。
这一情况同样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分析认为,南洲舰群已经吸引了外星人的主要注意力,他们已经看穿了萨拉舰群意图,所以只在灶神星留下部分兵力牵制萨拉舰群,其主力必然向谷神星方向集结!
以南洲舰群的实力,对付九十艘敌舰问题不是很大,如果能消灭这批敌舰,不仅能守住谷神星,还能极大地震慑外星舰队,说不定有机会粉碎外星人抢夺谷神星的计划。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很显然,外星人是想来个各个击破,先击溃甚至歼灭南洲舰群,再回过头来对付萨拉舰群,如此一来,就能打破小行星带的对峙局面,彻底掌握小行星带的战略主动权。
克隆军团登陆的过程中,南洲舰群始终守在谷神星附近,不给外星舰队靠近的机会,外星人也知道趋利避害,离着远远的,根本就不敢靠近谷神星。
高凯在会上阐述了舰队面临的情况,分析撤退与否的得失利弊,最后他说了一句话:“不试一试,我不甘心!”
北都认真考虑这一建议,果断取消夺取谷神星的命令,建议南洲舰群便宜行事,并且引用了太祖“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名言。
叶涵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不知道说点什么才好,外星人的造舰速度也太变态了!
南洲舰群面临的不利局面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虽然霍强下了不惜代价的命令,可是南洲舰群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三百艘敌舰的对手,如果外星舰队集结完毕,对南洲舰群和谷神星来说都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高凯本打算等外星人集结部分兵力,再以己方主力兵团一举击溃敌军集结起来的舰队。
一个月后集结百分之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大概需要三十五天到四十天才能赶到谷神星。
磋商结束后,华盛顿立即向萨拉舰群下了死命令,不问方法,不惜代价,必须拖住外星舰队!
按命令撤离很容易,可是他已经在谷神星上投入了一个万人克隆军团,它们已经肃清了百分之四十的地下空间,按目前的进度,再有七到十天就能彻底控制谷神星的地下空间。
接到命令,高凯陷入两难的境地。
人类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接近谷神星,如果舰队撤离,谷神星必将落入敌手,他实在不甘心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放手。
叶涵的想法不少,可是一句也没说出来,更不可能影响远在谷神星的军事行动。
这些都是叶涵根据已知信息推论出来的,准确性无从考证,但他自己觉得可能性非常高。
也就是说,凡是位于雪线之外的天体,都有可能含有大量水冰。
高凯下定决心,立刻召集舰队指挥层,在通讯系统的支持下开了个简短的碰头会。
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主力对决实在不是什么好计划,不用其他人反对,他自己就先否决了这个想法。
而小行星带有个罕为人知的推断——在小行星带形成的时候,距离太阳27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凝结点的雪线,凡是位于这条线之外的天体都有可能积累冰。
外星人的战舰是长出来的,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种植飞船。
萨拉舰群接到命令后,马上向正面的敌军发起了狂风暴雨舰的进攻。
但是小行星带中的其他星域就不一样了,自打南洲舰群抵达,小行星带里的外星舰队就像开了锅一样,大批外星战舰涌出各自的藏身之地,开始向谷神星方向集结,初步判断,敌舰数量不低于三百艘。
高凯思前想后,敌军唯一的破绽就是集结速度。
双方私下里虽然矛盾不断,可华盛顿还不至于不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人敢有分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