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华夏文明:古今奇谭 > 第104章 不知如何回应……

第104章 不知如何回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千三百年前,那句话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而今,是否该是‘山川虽异,风月共赏,华夏精粹,敬请鉴赏’呢?”

    “是否只有我们强大时,你们才会靠近,一旦我们有所挫折,你们便踏上一脚?如果不是,为何历史上屡次侵犯,日方文化团有何解释?”

    大批媒体记者纷纷发问。

    日本文化代表团的团长面对闪烁的镁光灯和镜头,一语不发,只低头前行。

    他们每一位都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研究的专家,才有资格搭乘航班前来。

    也因此,尽管中文说得不够流利,但他们仍能清晰地听到记者们的提问。

    “抱歉,现在并非媒体问答环节,稍后我们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大家届时提出准备好的问题。”

    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的助手小吴一边阻挡记者,一边向他们使眼色。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一心。

    众多记者看到小吴眨眼,立刻心领神会。

    并非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阻止记者提问,而是研究院会安排更适宜的场合协助记者提问。

    眼见十几个日本文化代表团的使者步入华夏历史研究院,刚才还喧闹的记者们同时放下摄像机。

    “看到了吗?刚才研究院的人给我们使眼色了。”

    “看到了,怎么可能看不到,哈哈,笑死我了,没想到这么正式的历史研究院也会玩这一套,哈哈哈!”

    “兄弟们快准备好,那边的记者姐姐们也不要磨蹭了。”

    “研究院都为我们创造了提问环节,我们更要好好利用,大家准备好手中的稿件。”

    一时之间,围在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门口的记者们几乎集体兴奋起来。

    日本文化代表团进入历史研究院后,院长早已在会议室等待他们。

    双方相见,简单寒暄了几句。

    院长笑道:“各位远道而来,想必辛苦了。”

    “今天的节目大家都看了吧。”

    “看了。”

    “都看到了,很精彩。”

    日本使者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名叫冈田新一的人正是此次日本文化团的代表。

    他起身笑道:“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深感敬佩。”

    “这次来访,我们主要是想与贵国历史文化研究院进行一些……”

    冈田新一话到关键处,却被院长笑着伸手打断。

    “关于我们这次的会谈,我们历史研究院非常重视。”

    院长官腔十足,派头满满。

    “初次见面,先不谈正事。”

    这一幕让旁边的小吴看得目瞪口呆。

    他心想,院长平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完全不是现在展现的样子。

    果然是院长。

    对自己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外来的日本使者团则抬头便是笑面虎。

    日本代表团的冈田新一也微微一愣。

    他尴尬地搓着手,不明白院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来之前就知道华夏人的厉害,来了之后,见到的第一个院长就感觉像只老狐狸。

    “走吧,冈田新一先生,我们先参观一下研究院。”

    “来来来,我们两国虽说是两国,实则如同一家。”

    “你看,虽然语言不同,但文字书法大同小异。”

    院长离开前向小吴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准备会场。

    小吴心领神会,随即给准备会议的工作人员打电话。

    所有记者已全部入场。

    大约二十分钟后。

    院长带着冈田新一及日本文化团所有人走进会场。

    冈田新一看到现场的情景,几乎惊呆了。

    讲台下几乎架满了相机,一群记者早已涂好口红,清了喉咙,甚至有人左右扭动脖子。

    显然,所有人都已准备就绪,严阵以待。

    “院长先生,这是……公开见面?”

    院长装作不解:“怎么?不是公开见面吗?我们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两国文化交流,为何不能见面?”

    冈田新一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却又觉得院长说得没错。

    一群日本文化团使者在会场就座后,院长笑容满面地站起来,看着台下大约三四十位记者说: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

    “此次日本使者专程来我国了解大国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我深感荣幸。”

    “接下来,我们专门预留了二十分钟的时间,供各位记者提问。”

    “请大家立即开始,我们时间有限。”

    说完,院长笑眯眯地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大学生小吴站在会议室后台连连摇头。

    “难怪人家是院长。”

    “这表面功夫做得极好,同时又能给日本文化团这些无耻之徒难堪,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沾一点锅。”

    旁边的同事瞥了小吴一眼:“你以为呢?院长可是郑老先生的得意门生。”

    “他最精通的不是明朝史或唐朝史,而是《资治通鉴》。”

    小吴一愣。

    “《资治通鉴》怎么了?”

    “什么是《资治通鉴》?那是人明白世故后才看的东西。”

    “研究《资治通鉴》的人,见识过太多阴谋阳谋,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玩得花样百出,都是人精中的精,狐狸中的狐。”

    在繁华的都市中,电视台的直播间里,同事们对院长投以敬佩的目光。

    “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同事说完,目光又回到小吴身上,带着一丝不屑,他审视着小吴,说道:“院长平日里不玩这些手段,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历史岂是白研究的?多学习,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小吴听后,对院长的看法彻底改观。学历史,如郑志明老先生般一身正气,而专研《资治通鉴》则能像院长那样,擅长权谋,口才了得,掌控人心于无形,这是都市精英的智慧。

    “看来我选择历史专业是对的,以后得多钻研才行!”

    小吴看着院长在台上应对众多媒体和日本代表团,谈笑风生,维护着华夏研究院的威严。他左手太极拳,巧妙避过争议,右手深厚的人际手腕,避重就轻,侃侃而谈五分钟,听众回味起来却发现,院长似乎什么都没说,这种高超的技巧让小吴心生敬意,几乎想当场下跪膜拜。

    此时,直播间内,观众们刚从《典藏华夏》的震撼中缓过来,还没完全回过神。他们没有换台,而是各自查找资料,分享到社交媒体。就在这时,一条热搜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永乐大典现世

    电子版即将全网开放下载!

    所有人都愣住了。

    “等等!”

    “怎么回事?永乐大典?文化瑰宝,全网可下载?”

    “天哪!”

    “以前,文化是上流社会的专利,现在每个普通人都能接触到《永乐大典》这样的国之重器。”

    “就像《典藏华夏》里说的,黎明之后的第一缕阳光,不刺眼,反而温暖。”

    “快,去看看《永乐大典》公开的直播!”

    新一代的浪潮正在崛起!

    几乎瞬间,大量网友的关注点从《典藏华夏》转移到了《永乐大典》的发布现场。可以说,《典藏华夏》的存在,促成了《永乐大典》的提前面世。若无前者,后者可能仍深埋于地底。同时,重启明朝与《永乐大典》的发布相得益彰。

    “听说了吗?据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透露,说是苏晨在拍摄节目时偶然发现的《永乐大典》。”

    “网上传得神乎其神,但真实性有待证实。”

    “真实性?院长亲口承认的。”

    “就是苏晨找到的。”

    “有懂行的朋友吗?先发个链接,我也想看看《永乐大典》长什么样?”

    “下载一份世界文化遗产,多棒啊!”

    “就算不看,放硬盘里也够炫的。”

    有人点击链接进入直播,发现现场不仅有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还有日本文化交流团的代表。电视画面上,日本代表团成员一脸困惑。

    记者们不断提问:“请问日本文化交流团此次来华夏有何目的?”

    日方代表冈田新一轻咳一声,显得有些紧张。

    “我们来华夏,是为了学习,历史不分国界,应共享。”

    他虽如此说,额头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华夏的历史,辉煌璀璨。”

    “它们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更是亚洲的瑰宝。”

    全场静默,都在等待冈田新一的下文。他紧握着会议桌下的手,拽着裤边。

    “我们希望跨越国界,让文化繁荣共生。”

    说完,他看到台下华夏记者们的表情各异,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华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本该出来缓和气氛,但他却淡定地翻着手中的笔记本,仿佛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知识。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豁然开朗,时而挠头。小吴在后台远远望去,发现院长的笔记本上空无一字,心中暗笑,却强装严肃。

    这时,台下一位女记者站出来提问:“请问冈田新一先生。”

    “假设你我为邻居。”

    “今天我父亲闯入你家抢了钱,明天我母亲去你家蹭饭,你家不计前嫌给了她饭吃。”

    “后天我父亲又去你家偷东西,晚上我和你笑眯眯地说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大后天我们全家搬进你家客厅,拿着刀和你家争吵,甚至想偷你家房产证。”

    “然后大大后天,我又笑着跑到你家说。”

    “你们家的所有财产应该和我们家共享。”

    “请问,这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例子贴切得令人赞叹,时间线也吻合。

    “哈哈,这女记者是谁?我要关注她。”

    “说得太好了!这些人怎么好意思呢?”

    “天哪,这不是《永乐大典》发布会吗?怎么还有日本文化交流团?”

    “上次唐太宗李世民篇后,网上不是流传着日本访问团下飞机的照片吗?应该是同一拨人吧。”

    电视画面中,冈田新一的脸色时青时白,不知如何回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