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劳动能致富
诸葛亮奏道“禀国主,对旧罗国是战是和,都有利弊。本相以为不到一年时间,我国灭了一国,得到四府之地,国内还有五府之地,共有九府要恢复生产、生活和经济,今年除非特殊情况,不易用兵。可差使节多次沟通,成则和平解决,不成则拖着等待旧罗国的变数。”
张良奏道“禀国主,臣附议。”
李三奏道“禀国主,下官附议。”
群臣都认为今年不应就此对旧罗国用兵。
李杰道“既然如此,孤令李顺不得擅动,挑起战争。可令杨冬冬留守平壤城,李顺率特种机动集团军群回转平辽国,进行机动训练,并帮助恢复生产、生活和建设。我军在昌原府、新义府、明洞府的军队也向杨冬冬部交接,陈汤、朱重八等率部回国进行休整,顺路押送昌原府、新义府、明洞府全部原新罗国人口回国进行劳动改造。”
中军参谋李和求见。李杰让他进来。李和拿着一封飞鹰传书,呈给陈平,道“禀国主,下官李和,刚刚接到朝廷的飞鹰传书,特呈送国主。请国主示下。”
李杰道“善。李和你做得很好,朝廷的飞鹰传书是极为重要的信息。陈平,你将朝廷的飞鹰传书的大意给众位军机讲一讲吧。”
陈平将朝廷的飞鹰传书展开,看了片刻,道“禀国主,诸位军机,朝廷的飞鹰传书大意是喜闻国主平灭新罗国,特予以嘉奖。我国命名为平辽新国,国主晋升六千岁。原新罗国的地盘不纳税、不进贡,赐予国主做为自留地使用。同时,当今圣上讲,他与二皇子军事集团的斗争很艰难,问国主能不能交易一些马匹给他,他派出大海船二百艘,交易按照一艘大海船二百匹马。可以先交易一百艘二万匹马。”
诸葛亮笑道“恭喜国主,贺喜国主,当今圣上交易大海船,这才是真正的嘉奖啊。只是不知道大海船有多么大呢?”
孔乙已奏道“禀国主,回国相大人的话,大海船载重量300吨,亦可运输五百人。还有种特大海船,载重量可达600吨,亦可运输一千人。”
李杰道“善。”
张良奏道“禀国主,臣已经准备好了两百万匹马,可以全部交易。臣建议与朝廷商议,交易特大海船十艘,每艘一千匹马。交易大海船一百艘,每艘大海船二百匹马。”
李杰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孤以为一次性交易特大海船一百艘,每艘两千匹马。交易大海船五百艘,每一艘大海船五百匹马。共交易出去四十五万匹马。其余五十五万匹马,以茶、硝石、硫磺、纸张、书籍、罪犯等交易。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诸葛亮回道“国主对当今圣上感恩,本相也要成全国主这份情意。本相同意。”
张良回道“禀国主,臣附议。”
贾诩奏道“禀国主,臣以为,定下来要与当今圣上交易这么多物资,也要与二皇子他们沟通沟通啊。”
李杰道“善。派出急速骑,告知二皇子孤已定下来要与当今圣上交易这么多物资,询问一下他可需要马匹?”
众军机大臣和军机处行走官员皆大笑。
四月初一早上四点,李杰早早起床,参加北平府、大仓府、平乡府和四大军事管辖区的冬小麦的收割工作。
四月初十,田连片、刘秀来报,奏道“禀国主,我国今年春收小麦取得了大丰收。共收割麦田一亿零十五万亩。收获粮食七百五十吨,可养活人口九千余万,按照人均一斤粮食算,可养活人口四千一百万。粮税入库七十五万吨,可供三百万士兵食用的。如果辽州府今年再获丰收,可以提前将鲁州和晋州的粮债偿还了。”
李杰道“善。朝廷动荡,前些时日,孤不得已借了些许粮债,但我国丰收,粮债总是要还的。只是不得侵害了我国国民的利益。提高半成收购价格,今年先还一半的粮债。”
刘秀领令。
田连片奏道“禀国主,臣提议春收的粮田早日播种大豆,轮番细做,可保土壤肥力不失。”
李杰道“善。”
田连片奏道“禀国主,今年春收小麦,出现一个特殊的务工群体,民间称为收麦客。这个群体只是来帮助进行麦收工作,收获完成就回到自己家里。臣找了几个收麦客详细了解了一下,他们大约有六百万之众,因为劳动改造过程中,对麦收工作非常熟练,一人一天能收割麦田一亩。而这几府的农民夫妻两人一天一共只能收割麦田一亩,一户十五亩麦田,最少需要十五天才能收割完毕。”
“农民家庭又怕天气变化,所以才请这些收麦客帮助收割,一人一天一亩两枚铜钱,还要管吃管住。收麦客在一户农民家庭可以赚得十四枚铜钱。而来往的路费,每个收麦客乘坐高速路上的官车,可以四天一个来回,车费和吃食,平均花费八枚铜钱,算下来,来回加麦收工作共十一天,可赚得六枚铜钱,和十一天的伙食。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李杰道“善。农民很辛苦,收麦客十一天,挣的全是辛苦钱,非常的不容易。传孤令,从今天起,麦收期间,收麦客乘坐高速路上的官车一律免费,回程饮食成本价收取。”
田连片奏道“禀国主,臣从来没有想过,会遇到您这样的明主。臣是何其幸也,陪伴在明主身边,见证了多少胜利和仁政啊。那些收麦客,又可多赚六、七枚铜钱。一年两次麦收或豆收,可以挣十二三枚铜钱。辽州府、锦城府和锦江府按照气候来算,每年推后一个月收割,收麦客一年光是帮助别人收割,就能挣到二十五枚铜钱和二十多天的伙食。辛苦三十年,可在农村多一套混凝土居民独家小院。辛苦六十年,可在县城多一套混凝土居民独家小院。辛苦八十年,可在府城多一套混凝土居民独家小院。真是劳动能致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