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又到秋收季
陈平向前一步,行了一礼,奏道“禀国主,李顺来报,他已经率部已经到了明洞府城,遇到激烈抵抗。他已经将明洞府城围了起来,征尽周边村居人口,构建起一道围墙。明洞府后面,就是新罗国国都平壤城。他改变攻击战法,为围点打援。”
“孙武来报,道他已经开始征发昌原府一百万人口,向西进发。只是人马稀少,全靠两条腿走路,一天只能走三十里路。”
“朱重八来报,道他一是已经接爱了新义府。二是正在组织人马向昌原府孙武处运输军粮和其他物资。三是已经收拢了一百万吃不饱饭的人口,准备向西进发。”
李杰道“善。征发新罗国这两府的人口,可以帮助填充辽州之缺。田连片,你的工作可得加快了。”
田连片领令。
刘秀向前一步,行了一礼,奏道“禀国主,我国东迁大仓府的一千零五十万户家庭和八百万鲜卑奴仆,已开垦出粮田四千五百万亩。下官已经派人看了,这大仓府的土地肥力和水利工程,比北平国要好得多,亩产可能会再次提高,下官估计大仓府明年可收得粮税五十万吨,加上北平府,共可收得粮税七十五万吨,可供养军队六百万精骑和一百万政府官员。”
“由于今年北平府今年粮食大丰收,所以各家都存得不少余粮,导致粮食价格较中原地区还低了一成五,所以下官提议以现在市面价加半成的价格收购粮食。一是可以使粮价上涨些,农民存的余粮可以换多些铜钱,促进他们的消费,尤其是人口的繁殖。二是我国可以低价储存些粮食,不管是偿还债务,还是以备来年,都很合算。三是平抑粮价,做到与中原地区持平即可,避免商人来我国收购粮食,卖到他处。请国主示下。”
李杰道“善。丰年粮贱伤农,你提高半成价格,可以平抑粮价,还可以增加国家储备。你大胆去办。”
李三向前一步,行了一礼,奏道“禀国主,大仓府已经建成了一百万户家庭居住的小院、一座水泥厂、五座煤渣砖厂,其他工厂由于没有工人就没有开建。只是将原来羯人石虎破坏的大仓府城和下面六座县城的外墙全部以水泥混凝土修复了。同时,大仓府向西修了非水泥混凝土的高速路五十里,向东修了非水泥混凝土的高速路五十里,只等逐段浇灌水泥混凝土了。下官已经将修建水泥混凝土高速路的工钱提升到了五天一个铜钱。请国主示下。”
李杰道“善。国相可从行政学院的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人,分任大仓府各级政府部门。再选拔一批因战致残的将士,进入行政学院学习,待毕业后分配到大仓府任职。国相派人分配这一百万户家庭居住的小院,同时以工代赈,多建设居住小院,争取今年将大仓府的居民安置好。”
诸葛亮领令。
贾诩向前一步,行了一礼,奏道“禀国主,前几日华国朝廷飞鹰传书,祝贺白谷之战,特封国主为平辽国国主。年贡马匹三千匹,银钱三百万。”
李杰道“善。着桑弘羊办理此事,孤意恢复生产的县每年向军队提供五名精骑和二十名马步兵,向华国贡马二十匹。州府每年向军队提供二十名精骑和四十名马步兵,向华国贡马五十匹。”
桑弘羊领令。
柯镇恶突然奏道“禀国主,下官参贾诩不臣之心。”
李杰奇道“柯镇恶,你这是何意啊?”
柯镇恶回道“回国主的话,华国朝廷飞鹰传书,祝贺白谷之战,特封国主为平辽国国主。年贡马匹三千匹,银钱三百万。这是何等大事,这贾诩却在朝会上最后发言,是以有不臣之心。”
李杰很无奈,只能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只好胡说八道起来“柯队长,贾诩最后将华国朝廷飞鹰传书事情发言,其实就是本着最后的发言是最重要的。你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说了一大通话,国主只是轻轻的一个善字就做了表态。所以最后发言是最重要的。”
柯镇恶道“多谢国相大人的教诲,俺书读的少,实在是不懂得这些。贾诩,是俺错怪了您,俺向您道歉。”
贾诩道“柯队长,不知者不怪。”
退朝后,群臣退出国主府大殿,只留下李杰、柯镇恶和河间秀在大殿后堂。只听得大殿前的道路上传来一阵阵哄笑声。
柯镇恶摇了摇头,道“这些大人们都是人精,俺书读的少,当真是不能再说话了,要多看多学多想。”
河间秀劝道“柯大哥,你只是多看多学,不要多想。妾这是为你考虑才劝你的啊。”
李杰道“河间秀少说话,柯镇恶是孤一向敬重的,不得无礼。”
八月初五,李顺、孙武、朱重八按惯例报来平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九月三十日。李三派人来报,奏道“禀国主,北平城向东建立的浇灌水泥混凝土高速路,向东通达五十里至北平府高唐县,再向东通达五十里至平乡府新兴县,再向东五十里通达平乡府,再向东五十里通达平乡府新兴县城双十城。共建成浇灌水泥混凝土高速路二百里。”
“未浇灌水泥混凝土的普通高速路,自双十城向东北五十里至德安府大营县,再向东五十里至德安府,再向东北五十里至大仓府广丰县,再向东五十里至大仓府,再向东五十里至铁东府白水县,再向东北五十里至锦东府。”
“大仓府又建好了两百万家庭居住的小院。秋收在即,下官已经命所有的建筑工人转入休整,为十月初一的大秋收做准备。”
李杰道“善。陈平传孤令,十月初一,北平府准时收割大豆,大仓府准时收割麦子。各居间小区要给收割粮食的农民赠送肉食,并组织就地晾晒粮食,靠近高速路的,可以有组织的轮换在高速路的一边上晾晒粮食。”
陈平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