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火种抗争 > 第50章 战略核弹,老登

第50章 战略核弹,老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欧现在可以说是最悲惨的,北海油田地区被炸了,鲁尔区煤矿更是早就挖空了,基本上大一点的矿产地区都被轰炸了,能源供应彻底崩盘,现在整个新欧都在依靠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人民生活凄惨无比。

    美洲联邦方面的海上核打击彻底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战术核弹摧毁了新欧位于沿海地区的几乎所有物资仓库和战略资源储存点,原本就少的能源现在更是连军队都供应不上了,储油罐都被炸飞了,难道坦克靠你的脚去蹬吗?

    双管齐下,新欧率先抵不住了,向着斯拉夫联邦的所有重要设施和城市发动了全面核打击,顺便殴打了一波美洲联邦战略,核弹的火光突破天际,映照在新欧的群众脸上,将他们的脸色照的惨白,或者黢黑。

    几乎就在新欧率先发射核弹的同一时间,斯拉夫联邦检测到核弹来袭,紧急开启全面反导措施的同时还进行了他们自己的核反击,更适合斯拉夫联邦的反击计划:死手系统。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欧这个倒霉孩子,毕竟新欧和斯拉夫联邦实在是太近了,以至于第一发核弹从发射到抵达只花了64秒。这枚核弹摧毁了新欧的首都城市,新巴黎,并且把它给彻底夷为平地。所谓“绝对安全”的反导措施只是在天空中划过了几道弧线,压根没有拦截住速度高达8马赫的核弹头。

    相比于新欧过短的战略纵深,斯拉夫联邦可就表现好很多了。好消息,他们几乎成功拦截了所有飞向首都的核弹头,坏消息,他们漏了一枚。这是一枚高当量的氢弹,由新欧的工厂当场组装完毕,新莫斯科几乎被炸烂了。

    美洲联邦倒是比较安全,毕竟核弹要飞越一整个大西洋,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拦截。再加上大多数核弹都是朝着斯拉夫联邦去的,飞向美洲联邦的反而不多。

    但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斯拉夫联邦的核弹那叫一个又粗又大又快,和新欧那短小无力的核弹就不是一个概念。高达十马赫的突防速度把前来拦截的防空导弹统统甩开,倒是美洲联邦的“太空防御计划”起了一点作用,依靠高能激光和太阳光线点爆了不少,然而,不够。

    核火球第一次在美洲联邦的的土地上以敌人的姿态绽放,大量设施被夷为平地,无数军事目标和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整个美洲人口瞬间下降了约百分之二十。

    泛亚联盟倒是比较安全,长时间,高标准的人防工事建设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率此刻反而成为了优势:不像其余国家一样地广人稀,使得只需要集中建立较少的高标准避难所,而不需要像其余国家一样,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杂乱无章,多而不精。

    事实上,整个泛亚联盟直接死于核打击的人数是最少的,大多数死亡都是因为秩序崩溃后的食物、医药物资短缺和恶劣的卫生环境导致的,不得不承认,巨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的物资消耗异常惊人,大多数避难所无法长时间承担如此惊人的消耗,由此出现的抢夺生存物资导致的暴乱更是屡见不鲜,在生死之间,人总是脆弱的,而道德底线更是如此。

    其余的小国更是自然不必多说,核弹洗地你能活?无非就是活多活少的问题罢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工业能力瞬间退回19世纪的水平—甚至更加糟糕,因为目前的工业能力都是依靠3d打印机实现的,而这东西的工作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完全比不上“术业有专攻”的工业机器。至于无法依靠3d打印机生产的东西,比如医药和食品工业带来的廉价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等,自然也是用一点少一点,成为了“遗产”。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用3d打印机生产这些设备?不错,这种通用型3d机起初制造出来的确是有作为工业母鸡的想法,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不错,你的确可以制造出来这些机器,但是,原材料从哪里来呢?一条生产线所消耗的物资量是极为恐怖的,就靠这遍地核辐射的环境?挖矿?没得放射病当场死翘翘就不错了。

    简而言之,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原料和配套的工业体系。就像制药需要的无菌环境和原材料,哪一项不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援?没有了现代工业体系,你就是连个易拉罐和“致癌”的塑料瓶都别想造出来。小规模生产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消耗大量资源和宝贵的避难所空间,结果生产出来的机器效率还不如3d打印机,你觉得下面的人要不要造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