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赶海
杨氏晕车,到了金娣家,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晃晃悠悠地到冲凉房洗了个澡就回去睡觉了。
金娣的公公婆婆为他们张罗了一桌子菜,可是大家太累了没有胃口吃,只匆匆扒了一点饭就回去休息了。
杨氏睡了三天才终于缓过来了。她这几天一直睡得不踏实,虽然瞅在床上,但是感觉自己还在车上或者船上的样子,一直摇个不停,头晕晕的,好像睡的地方还在不停地运动,身子也飘在空中一样……脑子嗡嗡的,一点精神也没有。
金娣看到妈妈这么受罪,心里非常难受。她恨不得自己能够代替妈妈去受这些罪。可是她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睡觉都睡不踏实。刚到的两天她睡在床上还哼哼唧唧地呻吟。
金娣想了很多办法给她减轻晕车的痛苦,又是抹清凉油又是按摩穴位,还听邻居的话去挖一些中草药煮水给她喝。但是结果收效甚微。
幸好到了第三天,杨氏完成自愈了!她早上起来的时候身体轻盈,神采奕奕,再也没有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感觉了。
她来金娣的家几天了,还没有好好看过她家是什么样的呢?她先在屋子里参观了一下,房子方方正正的,面积还算可以,盖起来的房屋主体有150平方左右,但是家里人多,全部的房间都住了人。
他们三个来了后,东子和金娣夫妻挤在一个房间睡,这样就能空出来一个房间来给他们睡,金焕则去和双凤挤挤。
房屋前面有一块特别大的空地,用围墙围起来了,用来作为修车的场地,左边用木头搭了一排雨廊放各种工具和配件,右边出去就是围墙的大门口。
屋后种有很多棵海南特有的槟榔树和木菠萝。木菠萝树非常高大,有几层楼那么高,结的果子也很大,一个有十几二十斤,外表很粗糙!
杨氏想到外面去走走。金娣在忙着杀鸡撬生蚝准备中午的菜,金焕在帮她的忙。双凤和东子被送去学校了(之前是请假去喝满月酒的)。亲家公亲家母也在修车场帮忙递一下工具,顺便监督工人的工作。华生也在看别的师傅修车。
她喊华生带她出去散散步,看看周围的环境配套怎么样?
华生不晕车,对于这里周边的环境,他来的第一天就把这里摸熟悉了。
这就是海南的一个小县城,叫白沙县。他家的这块地属于牙叉农场的一个承包人的住所。农场范围很大,基本都是用来种橡胶树了,平时请一些本地人帮忙打理和割胶收胶。人在家门口坐着可以看到一些妇女从门前经过。她们都是结伴去山上割胶,相互有个照应。
这个承包人包了海南很多地方的山头种橡胶,挣得盆满钵满的,现在早就不用自己住在这里管理这些山上的树木了。他只需要提拔一个本地的管理员来安排工人每天什么时候割胶什么时候收胶就行了,不用亲自督促。他则回家和家里人到处游玩去了。
附近有一个比较大型的糖厂,也有几个在建的楼盘,每天来往的车辆非常多,是个开修理厂的好地方。
从金娣家到市区走路大概20分钟左右,开车只需要五分钟。菜市场,超市,医院,学校……该有的城市配套都有。只是物价和大陆相比特别贵!
他们问了一圈,水果,菜,肉,衣服……都贵得离谱,最后只买了几个两元一个的椰子回来喝椰子汁。
金娣知道父母节俭惯了。她一大早就到市场买了最新鲜的海鲜回来。这几天每天都吃几种不同的海鲜。白沙虽然在海南省,但是离海不算近。海鲜的价格并不便宜。只有真正的海边城市才有便宜的海鲜卖。
今天他们准备吃生蚝鸡公煲。这种吃法是金娣从海口的饭店学来的。金娣杀了一只自己养了两年多的大公鸡,有七八斤重,再加上一些配菜和生蚝,一家人吃足够了。
所谓的“煲”即是炖,把鸡肉炖得时间长一点,肉烂入味,再加入生蚝和一些时蔬煮着吃,生蚝和配菜是边吃边煮的,并不是和鸡肉一起下锅炖。等鸡肉的味道炖出来了才下入生蚝和配菜,这时就可以开饭了。这种吃法,本地人叫做“打煲”,跟吃火锅有点像。
但是火锅是先烧开一锅水或者辣椒水做汤底。“打煲”是用炖好的鸡做煲底,用生蚝和配菜把鸡肉的味道吸饱再吃,味道一绝!大家都吃得竖起了大拇指!
亲家母不停地叫他们不要客气,多夹菜少吃饭!
其实平时他们家吃的菜都要放很多辣椒下去炒的,吃火锅就更不必说了。他们是四川人,无辣不欢。
金娣的娘家人是广东人,金焕还好一点,能吃一点辣,但是父母一点辣也吃不了。
为了迁就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每个人装了一小碟子辣椒蘸水点着吃。
相比较于“无鸡不成宴”的广东人,四川人不太爱吃鸡肉。但是今天的鸡是和生蚝一起炖的,很入味,大家都很喜欢吃。
“大姐的厨艺现在增长了不少啊!”金焕吃得满嘴流油。
“那是!我们家的伙食不比外面的饭馆味道差!”大姐夫阿军毫不吝啬地夸赞自己的老婆。
“姐夫,你以前真是太有眼光啦!能娶到我大姐这样心灵手巧的贤妻良母!”金焕继续夸。
“吃你的饭!有你这样夸自己人的吗?”杨氏感觉她说得太夸张了。在她眼里,女人在家里把饭菜做好是应本应份的事,就算做得好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杨氏给三个孩子每人夹了一个鸡腿(有一个是鸡翅根,也叫“飞天”)。还有一个“飞天”她夹给了话多的老五。
“你有时间要多向你姐学一下,以后嫁人了你未来的老公也有口福了!我们以后去探你们也能沾沾光!”阿军笑多焕。
金焕的厨艺还是小学生水平,东西只能做到熟了的程度。至于味道和外观,她从来不讲究。这可能跟她平时很少下厨有关。
小时候家里有四个姐姐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完了,她是老幺,什么事也轮不到她头上。出来工作后,每天不是在外面吃就是吃妈妈做好的。平时最多夜里饿了煮个方便面!
“那你还要等好久!”金焕停下啃鸡腿的手回他:“等我以后有钱又有闲了就会去学做菜了!”
“以后结婚生了孩子,你不吃孩子也要吃啊?你做得不好吃,小孩子也会嫌弃你的!”阿军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
“现在有钱了外面什么买不到?还要我去做?等我赚够了钱,一天三顿,顿顿不重样!什么川菜,粤菜,湘菜,请个会做的人回来轮着吃!”金焕豪气地说。
“还是老五你牛啊!”阿军不得不服。
“放心,以后你们来我家不会吃到清水煮肉和菜的!”金焕给他们再打了一支预防针。
“哈哈……”全家人被她逗得笑死了。
……
来了几天,金焕给金娣置办好了电脑和电脑桌,椅子等办公用品,还让金娣叫通信公司来家里拉了网线。
金娣看父母来了海南这么多天,都没有出去好好玩过,每天就坐在院子里看工人修车。
她和阿军提议,周末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全家人到海边去玩一天。她父母还没有去过沙滩呢!
阿军没有意见。他的爸爸妈妈说之前去过了,这次就不去了。这次去的人多,车子也坐不了那么多人。他们两个主动留下来帮忙看店。让阿军好好招待好岳父岳母和小姨子!
周末,满满一车人又出发了。
这次的车程只需要两个小时不到,他们就来到了附近的一个沙滩上。这个就是双凤和东子说能够赶海捡到贝壳和各种海鲜的地方。
他们到的时候是早上的十点多,潮水一早就退了,不是赶海捡东西的时候。不过要是有耐心,也可以在沙滩的沙子下面挖出贝壳。
沙滩上的人不算多,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穿着都很清凉,男人穿着花花的大裤衩,女人穿着泳衣。还有很多穿着比基尼的女人站在海边拍照或者戏水。
华生夫妇第一次看到别人穿着这么少的衣服出现在自己面前,感觉很尴尬,都不敢抬头看。他们俩就提着鞋子站在沙滩边上任由海水冲刷,感受着大海把脚下的泥沙带走的力量。不一会儿,他们的脚就离原来站的位置有一段距离了!下面的沙子跟着海水退下而移动,把他们也一起移动了。
金焕和金娣见识多一点,看到别人的穿着自然很多。她们和双凤玩得不亦乐乎,挖沙虫,捡贝壳,玩泥沙,戏水……不一会儿,他们都全身湿透了!
阿军则直接躺在沙滩上,让东子给他用沙子埋在里头,只露出头来。
幸好金娣有经验,提前让大家准备了干净的衣服。
到了十二点半,大家都玩累了。
一大家子人到旁边的洗手间排队冲洗一下身上的泥沙,再换上带来的衣服。
随后到景区里的一家餐饮里吃海外大餐!这里的海鲜更加多种多样,他们直接叫了一个大团圆——一个大簸箕蒸出来的海鲜,里面有几十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有鱼有虾有贝类还有大螃蟹。刚刚从大海捞上来的食材,简单地放了一点姜上锅蒸,汁水饱满,味道非常鲜美!
吃完饭,大家都不想再玩水了,就一个一个地站在海边的石头堆上拍照。
华生拿着女儿给他新买的智能手机拍大海呼啸着打在石头上的浪着头的视频,简直不要太壮观了!
这些照片和视频够他回去和邻居吹好久了!
海风吹在脸上,还带着海水的咸湿。在这里站久了,金焕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放到嘴里舔一下——“是咸的!”
大家被她的逗逼属性惹得哈哈笑。三个小孩子更是笑弯了腰!
拍完照片一行人又到景区外面的特色店逛了一圈,有卖海产品的,有卖贝壳做的工艺品的,还有卖珍珠项链或者珍珠粉的……东西琳琅满目,看得他们眼花缭乱。
金焕买了一艘用贝壳粘贴而成的帆船,做纪念品,上面刻有“一帆风顺”几个字。
金娣则买了一对贝壳做的风铃,还给妈妈买了一条珍珠项链,给爸爸买了晒干的鱿鱼丝和墨鱼,让他带回去慢慢吃。
他们还给留守在家里的公公婆婆带了伴手礼。
继续走,看到小吃一条街。马路两边摆满了摊位,卖什么的都有,价格也非常接地气。
看到卖小吃的摊位,金焕和三小只都走不动道了,嚷嚷着要尝尝。
这里的清补凉非常出名,广东人喜欢用清补凉煲汤,海南人则是直接把清补凉做成凉粉吃。他们每个人都尝了一碗。清补凉冰冰凉凉的,在海南这种热辣的天气,喝一碗清补凉确实神清气爽!值得推荐!
椰宝和椰奶也是这里的特色小吃!父母说吃饱了没再要,金焕只给自己和姐姐一家人买了。但是她在吃之前先给父母尝了一口,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味道的就行了!椰宝切开像一个大冰淇淋,吃起来还有奶香味!这也太神奇了吧!金焕惊叹大自然的造物主,创造力实在太强大了!
他们边走边吃,到最后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种。
后来实在吃不下了,金焕还打包了两只文昌鸡,一袋子捞汁海鲜回去做今天晚上的晚餐,拿回去加热一下就行了!今天大家都玩累了,她不想大姐再去买菜做饭!
下午四点半,大家打道回府。这次来海边虽然没有赶上海,有点遗憾,不过对于从来没有来过海边的金焕一家人来说依然印象深刻。
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她还想在这里露营一个晚上看晚上的涨潮和第二天早上的日出呢!看来这个愿望要等以后有机会再去实现了。
“再见了!大海!”金焕坐在车后面的座位,隔着玻璃向后面的大海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