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金凤的成长之路
当金玲职校毕业后,金凤也顺利地从市二中考到了市一中!这是全市最顶尖学子云集的高中。
如果说金凤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考上重点中学有她幸运的成分,那么她在高手过招的市二中考上市一中就是她的厚积薄发!
在金玲踏上出国留学的旅途时,她也报名回校参加军训了。
市一中不算大,甚至学校的大楼也很老旧,但是外面没人敢小瞧这里走出的每一位学子。
他们都是经过了千磨万练,过五关斩六将,千挑万选,才被这个学校录取的。
在外面,只要你穿着这间学校的校服,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
因为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每年考到清华北大国防科大等等国内外重点知名大学的人大有人在。
这就好像在古代的读书人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别人看到你都要尊称你一声老爷!再进一步考上去就是能进皇宫面见圣上的进士了!
金凤满怀期待地走进校园,她看到了绿树成荫的小道、古朴典雅的教学楼,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可以肆意奔跑的操场,还有一群和她一样充满朝气的同学们。她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校指示牌的引领,金凤来到了自己的班级。干净明朗的教室,摆放整齐的课桌,还有一尘不染的窗户,处处都诉说着这里的人有多么讲究。班里的同学们来自全市一百多个中学的精英,大家都很优秀。金凤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不落后于人。
军训开始了,烈日炎炎下,同学们咬牙坚持着。金凤也不例外,她认真听从教官的指导,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她的眼神中始终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金凤更加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在这所名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就在军训的第三天,金凤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她的体力逐渐不支,动作也变得不够标准。
教官注意到了金凤的状况,私下找到她谈话。教官告诉金凤,身体素质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并鼓励她不要放弃,要坚持锻炼。
金凤深受启发,痛定思痛,她决定在军训期间加倍努力。每天清晨,她提前起床进行跑步训练;晚上,她主动参加额外的体能训练课程。渐渐地,金凤的体力得到了提升,动作也越来越标准。
在军训结业典礼上,金凤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表彰。她深知,这次的经历不仅让她的身体更加强健,更培养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军训结束后,金凤正式开始了高一的学习生活。她发现高中的课程比初中更加深奥和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为了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金凤每天早早起床预习功课,晚上也常常学习到很晚。她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金凤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一等奖。这让她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念。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金凤还结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凤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她相信,只要保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美好的未来。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家里的奶奶脚趾头一开始长了一个小小的水泡,后来水泡破了,可能是因为她有糖尿病,伤口一直都愈合不了,还感染长成了脓疮。最后整个脚趾都变得乌黑。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舅公就叫爸爸带她到医院切掉已经坏了的脚趾头。可惜切的时候已经晚了,她脚上的病菌已经向身体其他地方扩散。所以即使切掉坏了的脚趾,奶奶的伤口依然在溃烂出脓。奶奶每天都活在疼痛的边缘,夜夜哀嚎,让全家人都身心疲惫,爸爸白天忙工作姐妹几个忙读书妈妈忙着伺候奶奶的吃喝拉撒,晚上大家却得不到休息。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这一年,大家都很崩溃,也很憔悴。
在高二的一次期中考试中,金凤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铁卢,她的成绩一落千丈。
这让一向骄傲的金凤无法接受,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我真的适合读书吗?”金凤在心里问自己。
就在金凤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她的朋友们纷纷向她伸出了援手。
“金凤,别灰心,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什么。”
“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的!”
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让金凤倍感温暖,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是,金凤重新振作起来,她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和学习方法,更加刻苦地学习。
终于,在高三的模拟考试中,金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又找回了曾经的自信。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金凤更加努力地复习着。她每天都沉浸在题海中,不断地查漏补缺。然而,巨大的压力也让金凤感到疲惫不堪。
在一次晚自习后,金凤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她听到了一阵悠扬的口琴声。顺着声音望去,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她小时候在工厂认识的邻居哥哥,阿朗。
阿朗是一个阳光文朗的人,看到人就笑,脸上永远都是阳光灿烂的大男孩。让人一看到就心情特别开朗明媚!小时候在工厂,金凤没少缠着他一起玩一起讨论学习。只是工厂失火过后,他们一家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他们从此也失去了联系。金凤不知道原来他也在这个学校里读书。这么多年没见,还以为他辍学了呢!金凤之前还想过:阿朗的学习成绩就很好,要是不读书考大学真是可惜了。
阿朗看到金凤,微笑着走了过来。他们聊了很久,回忆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阿朗的出现,让金凤紧绷的心情得到了放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凤和阿朗经常一起学习、聊天。阿朗的陪伴让金凤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她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终于,高考来临了。金凤带着满满的信心走进考场。她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几天后,高考成绩公布了。金凤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她感激那段艰难的时光,让她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同时,她也感谢阿朗的陪伴和鼓励,让她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令金凤意想不到的是,阿朗居然考上了和自己同一所大学!只不过她选的是商务英语外贸专业,阿朗选的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工程双专业!她惊讶地看着阿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录取通知书!捶了他一下,说“真是太巧合了!我们心有灵犀耶!”她说完捂着嘴笑得头都歪了。
当她把自己考上大学的消息写信告诉姐姐和小姑姑时,她们都非常惊讶。小姑姑也兑现她几年前作出的承诺,把金凤读大学的学费都包了!家里人感激不尽,杨氏又给她寄了不少土特产给小姑子。让她们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遗憾的是,在金凤高考前的一个月,老太太就去世了。小姑姑转了好几趟车紧赶慢赶回到娘家,都没能见到老太太最后一面。老太太没看到最疼爱的小女儿含恨而终,死了眼睛也还留着一条缝。
小姑姑阿群回来看到泣不成声,趴在妈妈身上哭诉自己的不孝!这么多年,她除了寄钱回来给妈妈,从她结婚到妈妈去世,一共才回过三次娘家,陪妈妈的日子十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她悔不当初,嫁得这么远。要是像其他几个姐姐一样嫁在本地,什么时候想见妈妈就来了!她的哭声惊天动地,周围的人听后无不闻之落泪。
一家人给老太太办了一个体面的葬礼,全了她最后的体面,也全了子孙后代的心意。老太太的后事一结束,小姑姑阿群就走了。此后很多年她再也没有回来过,不是不想,是害怕,害怕想起这一年发生的遗憾事。她作为妈妈最为骄傲的女儿,最后却让妈妈死不瞑目,实在有愧于人前,她很自责,久久不能释怀……
八月中旬,又到了广大学子到学校报名参加军训的时间。
金凤和阿朗一同踏上了前往大学的旅程,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彼此相依相伴。在大学里,金凤依然努力学习,而阿朗则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在一次校园文化节上,阿朗邀请金凤一同表演口琴合奏。他们的演出默契十足,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凤和阿朗的感情逐渐升温。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阿朗向金凤表白了,金凤欣然答应。
从此以后,他们携手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期间,金凤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国家奖一等奖学金,这是国家对优秀贫困学生的鼓励。金凤第一次拿到奖学金,就高兴地打电话告诉了爸爸妈妈,然后和他们说想把这钱还给小姑姑。因为自己的学费是小姑姑帮出的。杨氏和华生都没有意见,说你的钱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对你放心!他们都清楚金凤不是拿着钱到处挥霍的人。因为之前在家读书的时候一直都是叫她在自己的房间抽屉里拿钱买菜或者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她很会精打细算,该花的花,不该花的绝不会乱花一分钱。他们对她管钱放一百个心!
但是当金凤问小姑姑要银行卡号的时候,小姑姑却拒绝了她:“我说过赞助你读大学就绝不会食言!奖学金是你自己凭本事赚的,自己存着该买点啥买啥,不用那么节省!而且你小姑姑打工这么多年,这一点点钱你小姑姑还不看在眼里。听小姑姑的,自己对自己好点。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辜负了自己!”
金凤听完感动不已。后来她用第一笔奖学金给自己买了自己想要了很久却不敢叫家里人买的手提电脑。有了电脑,自己在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了。她以前在家里看小妹金玲玩电脑玩得可溜了。她也跟着小妹学了不少。现在学习上还派上大用场了!
第二次拿到奖学金她用来给家里买了一套家电。家里有了电饭锅,煤气灶,抽油烟机,从此不用生火做饭了!
第三次拿到奖学金她给爸爸妈妈金焕和自己各买了两套衣服。
第四次拿到的奖学金她用来报考了外贸员证考证并且顺利通过了考核,拿到了证书。
第五次到毕业前拿到的奖学金她存了起来,她想给自己在毕业后出去找工作的时候留个缓冲。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金凤和阿朗也迎来了毕业的时刻。他们面临着各自的选择和挑战,但两人的感情却越发坚定。最终,金凤成功进入了一家知名外贸企业工作,而阿朗则选择继续深造。
在工作中,金凤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才华,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认可。然而,忙碌的工作让她和阿朗相处的时间变少了。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他们约定每个周末都要一起度过,享受属于二人的甜蜜时光。
几年后,阿朗学成归来,加入了一家科研机构。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而金凤也在职场上不断晋升,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在一次项目合作中,金凤所在的公司与阿朗的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两人再次携手,共同为项目的成功努力奋斗。
在项目庆功宴上,阿朗当着众人的面向金凤求婚。金凤感动落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彼此的生命。
对于周围邻居们来说,杨氏生了几个这么争气的女儿,羡慕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内心深处的触动了!
他妈的,谁说生女儿没用的!谁说生女儿是倒贴钱的?谁说生女儿丢人现眼的?看看人家现在,哪个家庭比得上人家一个女儿!再看看自己家中的儿子,嗨!只要有一天没气自己就要烧高香了!真是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啊!不是说多子多福吗?
隔壁陈姨家倒是有五个儿子,个个牛高马大的,天天躺在床上不动弹。她现在还要到外面扫大街养活他们一家人,回家还得侍候这几个大老爷们!谁说不得清楚这是为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