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家五姐妹 > 第33章 在城里过的第一个春节(1)

第33章 在城里过的第一个春节(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全家人进城生活半年后,1998年的春节很快也来到了。

    这个春节厂里很多拖家带口出来工作的人都没有回老家过年。杨氏他们也没有回老家过,而是选择留在出租屋里过年。

    老家什么都没有了,铁锅都生锈了,回去什么东西都要重新置办。城里出租屋锅碗瓢盆、盐油酱醋样样都有,只要备点年货就可以过年了。

    金娣在农历二十三那天也回到了县城车站。以前她回老家过年,还要在这个车站转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摩托车回到村口,最后走一个多小时路才能到家。现在方便多了。

    来接她的人是金梅和金凤。金梅上班的竹编作坊放假比较早,老板提前一个月就放假回家了。金凤的学校也在一个星期前放假过年了,每年寒假都有一个多月,过完正月十五后才回去上学。

    她们一个星期前就收到了大姐金娣今天回家的的信。所以今天两姐妹中午吃完饭就来车站等着了。

    大姐从东莞回来,需要坐六个小时的车。就算她早上七点坐车,也要到下午一点才能到达。但是她们不知道那时候的车有多难坐。也低估了春运交通运输的艰难程度。

    金娣和同乡早上五点就提着行李在以前坐车的路口拦车了,但是所有的工厂同时放假,无论哪里的车都供不应求,所有过路的找长途汽车都已经载满了人。一直到快十一点的时候,她们才终于挤上了一辆顺路的车。车上早就没有位子坐了,她们只能坐在自己的行李袋上,晃晃悠悠,时走时停,过了差不多八九个小时才终于回到了县城。

    此时,车站依然灯火通明。春节期间车站都是24小时服务不停歇的。站里站外人山人海,很多人还要在这里买票转车到各个乡镇。金娣累到整个人都麻木了。她和同乡拉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疲惫地走出车站。

    金娣一出站门口,在外头等到怀疑人生的两个妹妹立马看到了她。她们两个快步走上前去开心地喊了声“大姐!”然后一人接过两件行李。

    金娣看到她们精神立刻抖擞起来,笑着说“等很久了吧?”

    “是啊!我们等得脚都麻了。坐又没地方坐,到处都是人。”金凤撒娇道。

    “辛苦你们了!”金娣一直很疼爱妹妹。

    “看到你回来我们就不累了!”金梅也接过道。

    金娣摸摸两个妹妹的头,“你们都长高了。走,我们回家!”

    和老乡挥手告别,三姐妹开心地往出租屋赶。虽然坐了一天车,脚累得都不像自己的了。但是她们依然不舍得花钱坐三轮车,而是走路回家。从车站走路去出租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边走路一边聊天的缘故,平时感觉要走很久的路今天很快就到了。

    金凤第一个冲到屋里向大家报告:“大姐回到啦!”两个小的立马冲出屋外接大姐。杨氏夫妇也笑着跟出来看。

    金娣看到全家人都出来接自己,眼里立马就模糊了起来。 她眼里含着泪水,含糊不清地喊了声“爸!妈!”所有的辛酸劳累在这一刻都化为乌有,回家的路再艰难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中国独有的春节魅力——让一家人团圆的日子。离家的游子走得再远,到了年底,穿山过海都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吃团圆饭!

    “诶!孩子回来啦!累不累?”杨氏关心地问。华生平时都比较沉默寡言,看看女儿没有说话,大家都习惯了。几个妹妹叽叽喳喳地开心得不得了。

    金娣早就泪眼朦胧,她用哽咽的声音回道“不累!”然后被家人拥着走进屋里,终于到家了。虽然是租的,但是家里人在哪,家就在哪。

    出租屋里挨着放了两张床,平时金凤睡一张,金玲和金焕两个人睡一张。现在金娣回来了,和金凤挤一张床也是够的。

    她们先把行李放在床底,拿出平时的小塑料凳子围在一起坐。金梅最醒目,知道姐姐坐了那么久的车肯定又累又饿。她首先给大姐从暖水壶里给她倒了一碗白开水。然后叫金凤把热在电饭锅里的饭菜拿出来给大姐吃。她们两个则在盆里装了一大碗粥喝起来。

    菜在锅热了那么久,早就黄了。但是金娣却吃得特别满足。她美美地吃完了剩下的饭菜,摸着小肚子说“终于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哈哈……几个妹妹笑得前仰后合。杨氏却走出门外偷偷地抹眼泪,只有她能明白一个女孩子到那么远的地方打工帮扶家里,又坐那么久的车奔波回家的辛苦。大女儿放弃学习,从小就帮家里做家务照顾几个妹妹,十六岁就跟着亲戚到那么远的地方打工,一直帮助家里供几个妹妹读书。她心里对大女儿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华生跟着她走出来,扶着她的肩轻轻拍了拍,表示安慰。

    屋里姐妹几个聊得热火朝天,妹妹们对大姐的打工生活非常好奇。金娣对于她们的问题也有问必答。

    “大姐,你一个人在工厂里住害怕不?”金玲问。

    “工厂每个宿舍都住6个人,男女分开,不用害怕。”金娣回道。

    “那你在那里有饭吃吗?”金焕也问道。

    “工厂有食堂,到下班时间我们就到食堂排队打饭吃,免费的。”

    “哇,不要钱的呀?那好吃吗?有肉吗?”金玲赶紧问。

    “不好吃,食堂的饭好粗好难吃,平时不是吃土豆就是南瓜,很少有肉吃,菜里面一点油都没有。除非是过节,会放一点点肥肉,端午节会给每个人发一条粽子,中秋节会给每个人发一个月饼,其他节日会给每个人加一个鸡腿。”金娣耐心地回道。

    杨氏听着女儿们的对话,心里越听越难过。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像别人家的一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自己没本事,给不了她们那样的生活。

    一家人聊天,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夜已经深了。这里太小了,住不下,杨氏夫妇和金梅要回宿舍睡,她叮嘱了几个女儿一番就走路回去了,告诉她们明天一早他们就过来。

    杨氏回去后一晚上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华生知道她是心疼大女儿他嘴笨不会说话,只是默默地陪着她烧水洗澡,然后上床睡觉,不去烦她。

    三个妹妹洗完澡躺在床上依然精神灼灼。她们追着问大姐:“大姐,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害怕吗?”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害怕,但是想想我的工资存起来可以供你们读书就不害怕了。人没有文化去到外面只能做最重最脏最累的活。我尝试过了,不想你们和我一样这么辛苦地过一辈子。我希望你们识多点字,做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那你想我们吗?我们可想你了!”金焕说。

    “怎么会不想呢!每天晚上我想你们想家的时候都会偷偷地盖着被子哭。”金娣撇撇嘴,一个人在外面太难熬了。家里多好多热闹啊!可是留在家里没有钱过不下去。

    几个妹妹听着心里都酸酸的……

    第二天早上,杨氏在外面用炉子煮了一大锅粥给一家人早上吃。几姐妹昨晚隐去很晚,早上起不来,直到太阳晒屁股了才起来。起来十点多了,吃了早餐都不用吃中饭了。

    金娣去看完奶奶和姑姑姑父后,回出租屋把行李袋从床底一包一包拿出来,像变魔术一样一件一件掏出来,分给大家。

    几个妹妹每人领到一套新衣服,爸爸妈妈也有。金娣还给奶奶买了一套厚厚的毛衣,一摸就暖和;给杨氏买了雪花膏,她的手和脚每年冬天都会冻得开裂;给爸爸买了一个电动剃须刀。爸爸平时只用换刀片的手动剃须刀,一个剃须刀用了几十年都没换过。几个妹妹除了衣服还有很多糖果玩具,一个个的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这是她们过的最开心的春节了。以前过年除了年夜饭和年初一能吃上肉,衣服糖果想都不敢想!

    金娣给姑姑姑父拿了两大包大白兔奶糖和两盒杏仁酥,三个表妹开心极了!

    白天休息了一天,晚上大家的精神都很好。晚上吃完饭,杨氏夫妇带着五个女儿和姑姑姑父两家一行十几个人人浩浩荡荡地走路出去逛街。奶奶吃完饭就早早睡觉了,她从来不在晚上出门。

    临近春节,街道两边的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中国结,看起来非常喜庆。树杆上还用彩灯带围了一圈又一圈,晚上一通电,大家都看迷了眼。

    从用了几十年的油灯,到现在在城里拉一下电灯就亮了。这个就已经够让他们惊讶的了!现在的灯居然还有这么多种颜色!

    更让他们惊奇的是现在都不用点火做饭了。买个电饭锅插电一摁饭就自己做好了!

    因为金凤三姐妹平时在出租屋住,每天中午需要自己做饭,所以在他们出来读书后杨氏就给家里添了一个大大的电饭锅,够七八个人吃饭的,并教会她们怎么使用。这样中午放学回家才能赶得及做饭吃。炉子要烧煤球,有时候刮风下雨经常生不起火来,还把自己脏成非洲人。后来炉子就被专门用来烧水洗澡了。

    一行人三三两两地牵着手走在大街上,叽叽喳喳总有说不完的话。

    金凤金玲金焕三个平时在这里生活得多,对周围比较熟悉,走到哪里就向大姐介绍到哪里:“那个里面有亭子的地方是这里的自来水厂!”“那里是今年一年就盖起来的17层的交警大队!”“那里是市第一中学!”“这里是人民政府!”……

    金娣看着眼前正在飞速发展的县城,感觉两边街道的楼房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年时间就立起来了。以前来这里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新楼房,都是矮矮的吊脚楼。现在吊脚楼不见了,全部换成了四五层高的红砖房。外面贴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瓷砖,里面装点着大灯和吊顶,富丽堂皇,好看极了!

    她感觉现在的县城和东莞的郊区差不多一样热闹了。不过东莞最多的是工厂,住的地方却很旧很普通。这里最多的是居民楼,都装修得很好。

    他们两家人去了最繁华的年货街。临近过年,很多人从外地回来,个个都出来逛街。每个地方都挤得不得了。他们只能一个接一个地手牵着手,挨着屋檐下走。

    年货杨氏早已准备好了。他们今天出来纯粹是散散步,顺便出来看看这个城市的春节是什么样的?没想到这么热闹!

    他们在老家的时候,最热闹的是杀年猪的那天。全村人都在一起吃饭。其他时间都是很冷清的。

    因为村子偏僻,很多人出去外面工作并在外面结婚生子定居了。想要回来看看非常不容易。所以平时他们过年的时候也就去其他村子探一下姑姑姑父,姑婆姑公。妈妈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在城里,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村子探过妈妈。他们是因为路太远看不起农村人而不来探望妈妈。妈妈也没有出来城里探过他们,不过是因为穷没有钱买车票。作为外公唯一的女儿,她怎么可能不想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哪怕她的妈妈那么绝情,杨氏还是对兄弟姐妹之情充满了渴望和期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