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表哥相亲
听到这话,杨氏顿时松了口气,看到自家儿子的反应,还以为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心里吓了一大跳。
凌云心想这赵四倒是颇有心机,在他这边行不通,竟然找到他家人身上来了。
凌云嘀咕道,“算了,反正他也但不出什么浪花来,就权当不知道吧!况且确实好喝,并没有淡嘴的感觉。”
吃完饭,一家人挤在女娃住的房间,看着堆积如山的物品,凌云目瞪口呆。
这些天他都没进过来,秀才宴席到底收了多少礼,他心里也没个数,今天一见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
看来这就是读书人的潜力,只要他够强,结交他的人就会源源不断,凌家越来越好。
除了物品还有钱,当她们将钱交给凌云看的时候,他直瞪瞪的看着那小堆银子,愣了半刻。
他算了算,不带一些零散的首饰,足足有一百六十二两并七十个铜板。
其中县令是五十两,胖子五十,张近文二十这下什么都有了。
凌云将东西分批,能用的就放着,用不到的东西放到另一边,等有空他拿出去换钱。
他突然发现凌家众人在盯着什么东西看,凌云顺着目光看过去,是一个品质上佳的镯子,看上去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看着她们目不转睛,想来是都看上了这个镯子,因为只有一个,所以谁也没开口。
就在这时,梁氏突然开口道,“乖孙,这个镯子倒是个稀奇货,你可要收好。”
众人一听,连忙收回目光。
凌云也不客气,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将东西收好。
看了一眼二娃,已经十四了,是时候帮她攒嫁妆了。
其他收拾好凌云让她们看着分了分,最后让杨氏拿着上好的布料给每个人做几件衣服。
一听到有新衣服,五娃两眼发光,情不自禁的开怀大笑起来。
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每一次都是穿姐姐们剩下的,或者是缝缝补补又一年。
五娃露着两颗大白牙,满脸笑意道,“哥哥,哥哥,你最好了。”
五娃还以为这些东西,统统都要留给哥哥,一个都不能用哩!
没想到,意外惊喜来得这么快,真是让她好欢喜。
原因是私底下她娘,悄悄告诉她们几人,这些东西都是四郎的,谁也不能挪用半个子。
她们虽然喜欢,但万万是不敢拿凌云的东西,一听到杨氏这么说,这些东西她们就没在碰过。
凌云摸摸她的头,宠溺道,“乖,以后哥哥每年都给你准备新衣服。”
五娃满脸期待的看着他,“真的嘛?”
凌云看着她,认真道,“真的。”
“好耶!”
五娃欢呼雀跃起来,丝毫不担心凌云反悔,因为她哥哥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最后他拿了一百两银子,剩下的都交给梁氏保管。
怀揣着这么多银子,凌云要将凌家欠下的债,一个一个还清。
李川家十两,周老伯家五两到最后就剩舅舅家的了。
这天凌云准备了好多东西,有米有肉,还有做衣服的新布条,一些首饰坐着周大常的牛车,慢悠悠驶向清河镇。
直到杨家村,凌云站在杨华家门口,望着里面道,“舅舅在家吗?”
“谁啊?”舅妈林婉的声音传出,人也随之而来。
“哎哟,云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丽儿,快出来,瞧瞧谁来啦!”林婉牵着凌云的手的同时,还不忘往里喊话。
杨丽一出来,同凌云打了个招呼,“表弟,你来了?”
凌云笑着点头。
林婉突然发现门口放了很多东西,诧异道,“云儿,这都是你带来的?”
“是的,舅妈。”
林婉假装嗔怒道“你这孩子,来舅妈家,还带这么东西来干嘛?”
凌云从她的眼神中捕抓到了一丝丝的喜悦,便知道其实舅妈心里是高兴的!
毕竟外甥带这么多东西来,给村里的人看到,她脸上也有面子。
要不然他们家走在村里,免不得被人诟病。
说什么杨华那木头,净知道将东西往妹妹家带,也不曾见过妹妹带过一丝一毫东西上门。
如今,外甥带这么多东西来,林婉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时隔多年,外甥家终于上门来了,惊的是带来了这么多东西,足足有一小马车哩!
凌云思凝片刻,斯条慢理解释道,“舅妈,外甥家地方小,放不下这么多东西,这不就想着带着来给舅妈用,还请舅妈不要生气。”
林婉戳着他的手,柳眉紧皱,但丝毫掩盖不住,她嘴角的微笑。
“你呀你,尽挑些舅妈喜欢听的好话。”
将东西全部搬进杨家,凌云左看右看,也没发现舅舅杨华和表哥杨虎的身影,不禁疑惑道,“舅妈,舅舅和表哥不在家吗?”
林婉看着凌云,笑盈盈道,“嗯,他们俩忙重要的事去了。”
瞧舅妈这麽样,凌云想来一定件好事。
不禁来了兴趣,追问道,“哦,舅妈,是什么好事呢?”
“你这孩子,怎么还来了兴趣呢。你表哥今年十六了,舅舅舅妈这不是托人,给他介绍了门亲事嘛?”
凌云一听,舅舅和表哥竟然相亲去了?
他才十六岁啊!
若是这样,女方的年纪岂不是更低?
一想到发育没完全,就要生孩子,想想都觉得恐怖。
心想他家几个姊妹,还是晚点嫁人好,若不然他真是看不下去。
说罢,林婉嘀咕道,“只是这都去了大半天了,按理说早该回来了,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凌云急忙安慰道,“舅妈放心,表哥这么靠谱的人,外甥相信绝对没问题的,可能临时有些事耽搁了。”
林婉低声道,“但愿吧!”
一直到了未时正初,舅舅和表哥才勘堪回来。
只是人还未进门,门外就传来舅舅杨华的骂声,“韦家真不是个好东西,前几个月明明谈好的了,今儿个去定日子的时候却临时变卦?呸,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们杨家才不稀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