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科场案情
一到京城,徐经找了一家离贡院较近的客栈。
因为房价高,入住的客人少,环境很好,这样更加有利于休息备考。
没想到第二天好多达官贵人都纷纷上门求见,早日结交未来的状元。
唐伯虎早已声名远扬,不知道是谁走漏了住店的消息。
唐伯虎初次进京,春风得意,信心满满,唐伯虎感觉自己一定会高中状元,飘了起来,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不幸,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忘记了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人不想高中呢,如今的京城,天下才子纷至沓来。
京城的富家才子又岂是吃素的,他们主场作战,又怎会害怕客场作战远道而来的外地举人。
京都之地,乃虎狼之地,每个人各怀心思,摩拳擦掌,背后势力暗潮涌动。
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初六,弘治皇帝命礼部尚书李东阳、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担任本次会试的主考官。
会试跟乡试一样,都是三场,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
第三场考试结束后,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有序批改,最后将录取者的姓名挂于礼部衙门,这场会试才最终圆满结束。
在考场里,考题有点偏,难倒了不少考生,但是根本难不倒唐伯虎。
在唐伯虎的心里,科考对他来讲不会有什么难题,虽说这次会试考题有点偏,但对于唐伯虎来讲那是轻车熟路,文思泉涌,唐伯虎答卷也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考场出来后,再看其他考生,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有拍大腿的,有怨天尤人的,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准备下次再考了。
当考官阅卷接近尾声,即将拟定草榜之时,宴会上,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不停地猜谁能夺得会元。
唐伯虎此次进京春风得意,信心十足,酒桌上,也许是喝高了,才被人捧了两句,就飘了起来,意气风发,口出狂言:“大家不要争了,我唐伯虎必中今科会元。”
听到这么自信、自大、自狂的言论,有人附和“唐兄才华横溢,名满天下,今科会元非唐伯虎莫属。”
不停有人跟着附和“唐兄才华横溢,名满天下,今科会元非唐伯虎莫属。”
部分人心里暗想:考完试,还没公布成绩名单,怎么就飘起来了,狂起来了,是不是有什么黑幕,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随后就满城风雨,流言蜚语,说徐经贿赂主考官,科场舞弊。
唐伯虎和徐经交往过密,两人的答卷又都太优秀,必定徇私舞弊。
当这些问题出来的时候,唐伯虎真的不敢相信,这些流言蜚语是从何而起,怎么会如此让人窒息。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我唐伯虎堂堂大才子还有必要作弊吗?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京都之地,怎么就没人维持秩序。
难道就是因为这段期间,唐伯虎和徐经又形影不离,到处潇洒,四处招摇,结果就是谣言四起吗?
谣言越传越夸张,震动朝野,弘治皇帝十分震怒,下令彻查,锦衣卫都出动了,主考官被下大狱,唐伯虎徐经两个当然也不会被放过。
唐伯虎和徐经在牢里被关了好几天。
刚开始,唐伯虎还能听见徐经在喊冤枉,徐经先开始喊,随后唐伯虎也跟着喊,两个声音遥相呼应,此起彼伏。
狱卒被吵烦了,给唐伯虎和徐经各种棍棒伺候,打到不再叫喊,棍棒才停下来。
渐渐地唐伯虎脖子酸肩膀疼,身上戴着木枷,躺着难受,坐着也累,站着就更累了,跪着跪着膝盖受伤了,屁股都磨出血了。
一开始还很清高,不吃牢里的东西。
几天后,就顾不了那么多了,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起来。
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地方,真是屁滚尿流,臭气熏天。
唐伯虎就蜷缩在角落里,看着黑糊糊的牢房,昨天还是万人敬仰,今天却是万人唾骂,帝都天高地厚,京城墙高水深,谁知道有人在给你挖坑,得意洋洋时怎么被埋都浑然不知。
在苏州就算是父母妻子妹妹接连去世,最悲惨的时候,身边至少还有知己朋友。
可现在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随时可能被拉出去杀头。
暗无天日,睡睡醒醒,醒醒睡睡。
突然,唐伯虎被拽起来,踉踉跄跄走出牢房。
随后被打得皮开肉绽。
。。。。。。
最后结果虽然查无实据,但是风波太大,影响太大,主考官程敏政、徐经、唐伯虎都被处罚。
没有证实科场舞弊。
主考官程敏政被罢官,提前退休。
唐伯虎被贬作小吏,不得为官。
徐经被贬作小吏,不得为官。
唐伯虎心里很清楚,他没有作弊,是被陷害了,但是自己没有办法洗白,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本以为可以金榜题名高官厚禄,现在成了一名小吏,从此无缘仕途,还要去附和那些自己都看不上的人,自命清高的人怎么可以接受。
轻轻地唐伯虎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给一个风流才子最后的尊严。
士可杀不可辱,立下誓言从此不再入仕途。
要知道在古代观念士农工商,认为当官就是高人一等。
唐广德作为最低等的商人,望子成龙,一直都希望儿子唐伯虎走仕途之路升官发财光耀门楣。
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有参加科考才是读书人唯一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对于正常的读书人所追求的就是金榜题名,高官厚禄。
现在梦想彻底破灭了,仕途之路已经被堵死。
这次科场舞弊,不仅在大明历史上,就是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算是著名的重大事件。
案情十分复杂,众说纷纭,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不过还是可以从当事人事后的态度表现反推一二。
主考官程敏政背了一个没有证据的政治黑锅,回家不久就抑郁而终。
唐伯虎从此心如死灰,又开始了烟花柳巷浪子生涯。
徐经更是对科举恨之入骨,焚烧四书五经,告诫子孙:世代不考科举。
试想,如果三人真的作弊被罚,不是被冤枉的话,他们会心如死灰,恨之入骨,含恨而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