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懵懵懂懂的婚姻(下)
王阳明不喜欢四书五经,喜欢舞刀弄枪,喜欢领兵打仗的军事著作,喜欢专研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学问。
王阳明12岁作诗《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和月哪个大哪个小,12岁的少年有自己思考和回答,好似懵懵懂懂又好似有点哲学的味道。
后来知道诸葛亮率领蜀军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一场场胜利,保家卫国英雄了得。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深深震撼了王阳明的内心。
15岁时,王阳明听说石英、王勇、刘通等起义,王阳明几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被父亲骂“小子你不知天高地厚,你不知战场凶多吉少”。
知道儿子无心书房读书,状元老爸王华有一个疯狂的想法,带儿子去战场去见识战争的残酷,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吃点苦头,回来也许就安心读书了。
哪知道还没到战场这小子一点也不怕,真的提刀上马向前冲,王华这回吓傻了,没想到自己儿子还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原本只是想出关观战,吓唬吓唬儿子,结果反倒是自己被儿子吓尿了。
没办法只能带着儿子屁颠屁颠回家了,王阳明军事梦想没能得到父亲的支持,紧接着又想到了早几年之前说过的梦想:做圣贤。
王华差点气死,好好的功名不考,整天就想这些莫名其妙的。
深思熟虑之后,王华决定给儿子早点完婚成家,早就定下的娃娃亲,是时候该完婚了,结婚了,有老婆管了,也许就不会胡思乱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17岁,王阳明到南昌与诸养的女儿诸婉澄结婚。
诸府张灯结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新娘穿金戴银,花枝招展,准备拜堂了却怎么都找不到新郎官王阳明。
宾客们也傻了眼,全家人急得要死,派人四处寻找。
直到第二天早晨,家人才在城郊的一所道观里找到王阳明,大家都十分激动。
看着激动不已的家人,王阳明莫名其妙地问:“你们这么多人找我干嘛?”
原来这家伙结婚当天出来游山玩水到处溜达,路过一道观,看见道士在打坐,他就进去和道士聊天,完全忘记自己要结婚的事了。
王阳明:“你在干嘛!”
道士回答:“打坐。”
王阳明:“为什么打坐,很好玩吗?”
道士看着少年,面容消瘦,颧骨很高,笑了笑:“静坐,可以养生,可以修炼内功,修炼心法,我看你气色不好,你有病啊,你也需要打坐,强身健体。”
王阳明莫名惊喜:“你怎么知道的,我从小身体不好,经常感到肺部不舒服,能治好肺病吗?”
越聊越起劲,还跟道士学起了打坐,这一打就是一整天。
家人找来,王阳明匆匆跟道士告别:“请问你俗名怎么称呼?”
道士淡淡一笑:“姓名早就忘了,在下法号‘无为’,你我有缘,还会再见面的。”
就在同一年,19岁的天才少年唐伯虎懵懵懂懂地结婚了,17岁的怪才少年王阳明也懵懵懂懂地结婚了。
在懵懵懂懂结婚这一回合,王阳明似乎略胜一筹。
毕竟要赢天才少年唐伯虎,真心不容易啊。
结婚第二年,18岁的王阳明便和夫人返回宁波,王阳明顺道拜谒娄谅老师。
王阳明再次询问老师:“老师,怎么才能成为圣贤。”
娄谅说:“朱熹的‘格物致知’,可以帮你成为圣贤,你回家好好领悟朱圣人的书你就知道了。”
回到家,王阳明怀着激动的心翻开朱熹的书,实在是太激动了,也许看完这书就可以成为圣贤了,老爸就不会再批评了。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光明之路:格物穷理。
意思就是“理”虽然很难悟到,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理无处不在,而要领会它,就必须“格”。
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早上格也好,下午格也行,愿意家里格就家里格,想在外面格就在外面格。反正只是格物,不是格命!
那么“格”到什么时候能够“格”出真理呢?关于这个问题,宋明理学的另一位伟大导师程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只要你不停地“格”,和家人格,和朋友格,烧香拜佛地“格”,五体投地地“格”,一天只格一物,不能多格一物,也不能少格一物,便会豁然贯通。
王阳明一开始选择格自己家的鸡,觉得自己家的鸡有灵性,又接地气,格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道理。
谁知这鸡,不是钻笼走洞,就是飞檐走壁,不是东奔西跑,就是拉屎放屁,搞得鸡飞狗跳。
格了半天,还毫无收获,王阳明又改成“格”自己家的竹子。
妻子莫名其妙:“竹子能格出什么道理?”
“朱熹说了,万事万物都有道理,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道理,竹子也有竹子的道理。”王阳明回答。
妻子觉得王阳明说的有点道理:“我也想明白竹子的道理,我该怎么格呢?”
王阳明似懂非懂地说:“盯着竹子看,心无旁骛地想竹子,道理应该就会出现。”
夫妻俩就死死地盯着竹子看,废寝忘食,三天下来,两人都快变成竹子了,可是什么道理都没得到。
妻子头昏脑涨:“太难了,我坚持不住了,竹子的道理我学不来啊!”
王阳明鼓励道:“你要一定要坚持啊,不要轻易放弃,应该很快就能明白竹子的道理了。”
妻子:“悟性不足,生命要紧,我保命要紧了,你坚持吧,我为你打气加油!”
王阳明没有放弃,之后开始出现了幻觉,听见竹子说:“我的道理很简单的,就在你的面前,你怎么就格不出来呢?你也太笨了吧!”
“烦请告知,你竹子到底是什么道理啊,你的道理在哪呢?”王阳明问道。
没有听到竹子的回答,只有充满戏弄的嘲笑声在回荡,王阳明怒了:“竹子的道理,怎么就不出来呢,我该怎么格?”
妻子看了心疼道:“我求求你了,你已经心法大乱,不要再格了,你已经走火入魔,你快疯了,我求求你了,放弃吧,这竹子的道理我们不要了!”
王阳明还是废寝忘食地“格”,披星戴月地“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有“理”的竹子,七天七夜之后,王同学被“格”倒了,大病一场。
病床上,王阳明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格个竹子都差点把命丢了,格万事万物那不得搭上千军万马?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谁能告诉我‘格物致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