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伯虎和王阳明 > 第1章 迷迷糊糊的童年

第1章 迷迷糊糊的童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公元1470年,庚寅虎年,二月初四。

    苏州一个小酒馆,唐老板唐广德喜得长子,取名唐寅,又叫唐伯虎。

    很多时候,帝王将相的出世,后人史书都会有天文星象异常怪异的记载。牛人大咖出世,要么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要么红光满屋,天降甘露;更有甚者金光闪闪,黑夜变白昼。

    唐伯虎出世这天,就没有什么异常,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

    两年后,1472年,壬辰龙年,九月三十。

    浙江宁波一个秀才王华喜得长子,取名王云,又叫王阳明。

    王家是远近有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

    王阳明诞生之前,他的母亲郑氏怀胎十月后,迟迟不见分娩,全家人都觉得很奇怪,十月怀胎,一朝分晚,人家都是如此,怎么到了王家媳妇这里就变了呢?

    郑氏很是煎熬,丈夫王华也跟着难受,夫妻俩忧心忡忡。

    王阳明的祖父祖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早就等着抱孙子了,到这临盆时刻更是心神不宁。

    十四个月的时候,祖母梦见云里雾里,天神身披锦袍,佩戴宝玉,抱着一个红孩儿,腾云驾雾,从天而降,来到王家。

    老妇人梦中醒来,就听见媳妇房间传来阵阵婴儿哭声。

    老妇人如梦初醒,高兴坏了,赶忙把自己做的美梦讲给家人听。祖父也非常激动,很喜欢这个孩子,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注定不凡,只有不凡之子才会有如此神梦。”

    祖父觉得这个梦很神奇,就给孙子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取名“瑞云楼”。

    王阳明出世时虽没什么异常天文现象,但是祖母做了一个神奇的梦,足见这孩子非同一般,家人更是寄予了厚望。

    这孩子确实非同一般,他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生的,到5岁还不会说话,家人急坏了,担心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外面流言蜚语说王阳明这孩子是白痴,祖父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孩子是王家的长孙,腾祥云而来,必定非同凡响,孩子说话有早有晚,现在只是开窍的晚了一些,这一定是大器晚成。”

    祖父总是不停地跟小云云说话,虽然他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也能听懂的,他机灵着呢,活泼着呢。

    给他喜欢吃的,问他好吃吗,总是高兴点点头。给他不喜欢吃的,问他好吃吗,总是哭着摇摇头。

    祖父高兴着呢,有空就给小云云读书,不停地读书,反反复复地读书。

    有一高僧路过王阳明家,摸着他的脑袋说:“好个孩儿,可惜被点破了。”

    祖父不解地问:“点破了什么?”

    高僧:“天机不可泄露,你们怎么能把天机泄露了呢,‘云’这个字点破了他的来历,是造成这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

    祖父如梦初醒:“请问,现在应该如何挽救这孩子呢?”

    高僧靠近祖父,低声说:“想让孩子开口说话,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立即改名。”

    祖父双手合并:“多谢神僧,阿弥陀佛!”

    祖父根据《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守仁,人者要仁,为人要守仁,名字“王云”改成了“王守仁”。

    从此以后,王守仁就开口说话了。

    一开口就念念有词,把爷爷读给他听的书,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说个不停,可把爷爷高兴坏了。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王阳明出生时氛围比较好,书香门第,祖父深知孔孟之道,直接取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首字“仁”字为名。

    这名字改得好啊,在五岁孩子身上立刻表现出来了,不会说话到开口说话,而且还是开口成章。

    瞧瞧这家人遇事态度,应变能力可见一斑。从此这“仁”字在王阳明这里生根发芽了。

    长大一点,王守仁就像天上的云彩,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喜欢舞棍弄棒,到处舞弄搞破坏。拿着棍棒随意舞弄,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

    就连邻居家的鸭子也不放过,棍棒挥舞着,指挥着鸭子队伍左冲右突,上蹿下跳,一天玩到晚,也不觉得累。

    王守仁还会叫上邻居小伙伴一块,追着鸭群往溪边赶。

    跟着鸭子钻到溪里抓鱼,抓半天抓不到鱼,看着鸭子轻轻松松就能抓到鱼,王守仁顿时对鸭子肃然起敬,再也不会胡乱欺负鸭子了。

    然后照着鸭子的动作学起了游泳,玩得没边了,脏兮兮的,自己老妈都认不出来。

    广德酒家生意兴隆,宾客来往,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唐广德不停地炒菜颠勺,妻子在外面杀鸡杀鸭忙个不停,唐伯虎也在酒店里来回走动,端茶倒酒。

    “小二,上酒。”

    “好嘞,您的酒来喽!”说着唐伯虎快步走过去。

    “小二,这么久了,怎么还没上菜?”

    唐伯虎提着酒壶赶忙过去:“客官,您的菜马上就好,请您稍等片刻,我先给您倒酒了。”

    “小朋友,可以啊!小小年纪就当老板赚钱了啊!”客人笑着说。

    唐伯虎也笑着回:“没赚到钱啊,一个零花钱也没有。”

    “小朋友,这么小就忙着做生意赚钱,你不上学吗?”

    “上什么学,学校有这里好玩吗?有酒店好玩吗?”

    “比这里好玩多了,书中自有黄金屋。”

    “黄金屋里有糖果吗?”

    “有!”客人笑个不停。

    “有没有玩具?”

    “玩具也有。”客人肯定地回答。

    “还有什么?”唐伯虎问个不停。

    “书中自有颜如玉。”客人认真地说。

    “玉有什么好,玉又不能吃。”唐伯虎撅着嘴巴。

    “这个玉能吃,让你老爸给你讨个小媳妇,有你吃的。”

    店里客人都笑开了花。

    唐伯虎从小在市井中长大,父亲唐广德也知道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客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对孩子影响不好。

    生活所迫,自己以此营生,孩子又不能不管,孩子要自己带在身边才能踏实放心。

    唐家,也许为了生计,在酒馆里忙着招呼客人,对孩子除了叮咛唠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社会上流传的少年天才唐伯虎,几岁就能写科举应试文,童年就能中科举,一天之内就能震惊天下赞叹不已,都是子虚乌有的。

    唐伯虎再长大一些,跟一个老夫子认字读书。唐伯虎聪慧过人,老夫子教的字总能过目不忘,教的文章也是熟记于心。

    老夫子过世后,唐伯虎就自己在家读书。读书也是苦读,很少出门,就连家门外的街道都不熟悉。

    一次父亲叫唐伯虎到离家很近的一个小店打酱油,唐伯虎出门找半天,愣是没有找到酱油店铺在哪。

    唐伯虎天赋很高,四书五经都有涉猎,渐渐地,唐伯虎不再满足于此,开始走出家门博采众长。

    唐伯虎对琴棋书画非常感兴趣,观察模仿,请教拜师,交流学习,切磋比试,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数年下来,如今已是样样精通。

    渐渐地唐伯虎的才名慢慢流传开来,年纪轻轻,唐伯虎在苏州城已经小有名气。

    唐伯虎内心志向高远,每日拼命读书就像马儿一日能行千里一样。他一心仰慕古代的英雄豪杰,一点儿也不屑于科举功名。

    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虽是个小商人却有读书人的品德。父亲常常教导儿子,但也深知儿子的个性,父亲经常对人说,这孩子肯定能成就美名,也许难以成就家业啊!

    父亲希望唐伯虎考科举,走仕途,博功名,望子成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