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考场
不知不觉中,李文山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太阳已西下,喝了杯已经将凉开水,精神一下子好极了,懵圈状态的脑子也醒了很多。看了看天色还早,于是李文山开始做最后两题易经和诗赋。他不想多思考诗词,直接开始动笔在草稿纸上写经义。之后润色写在草稿上。对着诗词他他又开始了烧脑的的过程。不过貌似发现自己这次作诗用的时间少了一些,水平也提高了一点。
吃过衙吏送来的晚饭,天色还不算暗下来,李文山点上蜡烛,开始检查自己写出的答案,在草稿上润色一二,特别是诗句,才开始在试卷上誊写答案。
等到他把这些八股文抄写完,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考场内衙役们都点上了照明火把,他看见对面号房的考生也点上了蜡烛。
现在写完,看到卷子干了,李文山赶忙卷好卷子,叠好后就放在角落的考篮里。想一想这么热的天气,在这号房待三天,第一天他都流汗觉得自己臭死了,一身汗味。
把卷子收好后,看着衙吏提供的大碗。还有清水他就喝了一口,想着用棉布帕子打湿,赶紧擦了擦汗,后开始擦身,虽然杯水车薪,但也让他稍微舒服了点。看着主考官负着手迈着方步,带着一堆身穿官服的官员从他面前缓缓踱过。李文山觉得自己被当做稀罕物看了几眼。
李文山假装不在意,放下帕子,低头沉思,等考官们从这条道上巡逻完。李文山继续擦身,对面的衙吏看他还在擦身,李文山抬头正好看到他那眼神。拿了驱虫的药水,擦了擦,虽然还会被蚊子咬,但效果好了不少。他算了下时间,今天只是第一个晚上,虽然还有后面的经义和诗词没有誊写完,但现在时间已经挺晚的。蜡烛燃烧的味道呛人。
他现在好不容凉爽点,赶紧睡,到时候早上早点起来抄就好,精神不济,现在点蜡烛很容易火灾的。
李文山把蜡烛吹灭,替换好带进来的衣裳,蜷缩躺着,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睡之前还看了对面一眼,还在点着蜡烛在写。李文山也不管了,安静的准备入睡,就是对面的烛光会有点影响,想了想用布把眼睛蒙住,这样应该能睡了。
第二天早晨,李文山睡眠质量差,而且睡姿也不对,很是累人。人睡的有点迷糊,忘记了自己在哪,他现在是在考场上,于是拍了拍脑袋,揉了揉脸醒了。
解下简易的眼罩,看着对面仁兄,胡子拉碴,带着一双黑眼圈,就知道昨晚应该是熬夜通宵了,一整晚没睡了。
对面的人正好抬头看向李文山,看到其通红的眼睛,可见是一晚没睡。
他隔壁的考生还打着呼噜,磨牙的,看着还没醒,这位仁兄可真够拼命的。
李文山透过光线看着见天色刚亮,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感觉手脚有点发麻。他跟衙吏示意他要去上茅房,在衙吏的跟随下,他上完了茅房。
回到号房后,他终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开始用昨晚剩下的冷水,擦了一下脸,刺激的醒了许多,脑子也不发懵了。
还没到吃早饭的时间,李文山开始拿出昨晚收好的卷子,把稿纸上的答案抄写起来,睡了一觉,精神好了许多,又检查了草稿答题补充了许多,看着更加顺畅,还顺便改了几个避讳字。
没多久,衙吏送上早饭时,已经写了一半。早上是两个包子和一块炊饼,以及一碗热水,李文山看那衙吏还抬眼看了看他。李文山吃完后,又开始了誊抄工作,一直到了大约巳时抄完了,这卷子他今天做完了。
又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检查完,发现卷子张数对的上,格式正确,该避讳的字也写了,于是就放下心来,这卷子答完了,他自己心里也舒了口气。
到了正午时候,衙吏们开始来收试卷,第一场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的试卷都是要专人糊名的,派人眷写一遍,等考官们把试卷改完,最后选出排名之后,才可以揭开糊名的地方,才能知道个人成绩多少。
吃完午饭后,不久就开始下发第二场的考试。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包含了时政、算学和简单的律法,还有一个开放性的主观题,让考生来当官碰上这问题要怎么做?
周夫子不是说,不会让他们这种还不是秀才的学生考这种主观题。难道今年是主考官的问题,算数题看着还算简单,还不算太难。
但李文山不怕,还好周夫子给他们补全了时政,他自己又在抄书的时候算学抄了一遍,牢牢记在脑子里,所以对于这些他都没问题。就是这么开放的主观题有问题,因为他不知道是否能符合主考官的心意,问这种题到底什么意思?李文山想了半天,后面想了半天冷静下来,先喝口水定定神,继续开始答题。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李文山已经把算术题、杂文,时政客观题做完了。动了一下腿,发现僵硬了,是自己一直做题,没起身活动一下。正好晚饭来了,于是他吃完饭后,就把晾好的试卷收起来,开始在号房内慢慢踱步。顺便思考下,这主观题怎么写,居然问怎么治理国家,提升国民收入。这是他这个菜鸟现在能想能答的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解放生产力,解放劳力,让农民进厂,统治者可不想这样,毕竟把人口和土地绑定这样有利于统治,他们家就是厌恶商人,觉得这类人不事生产,却敛财,而且无商不奸。
这一晚,许多人小心翼翼地挑灯夜战,李文山感觉到了这紧张的气愤,但他还是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吹灭蜡烛,不然一不小心就得不偿失。听着考场里的各种细微的声音,李文山觉得有点吵,今晚他心态也有点被影响了,许多整个人虽然躺下还是心态紧张。
转身看到对面的考生,还在做题,看得他有点影响心情,索性又翻个身面对墙,开始思考,既然不鼓励经商,那就是从农民开始了。
重农抑商,这种适合古代封建王朝的要求,而且是符合主流思想,更符合许多士大夫人的想法,保守点答题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