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考上了
时隔多年的第一场高考,报名参加的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林淼反而是其中最平常、最不打眼的那一类。
冬日的寒风凛冽,却吹不散大家炽热的心。林淼被大家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头感染到,她觉得她的心仿佛都跟着燃烧起来。
开考铃声响起,林淼激动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将全副心神集中在眼前的试题上。
时间稍纵即逝,为期三天的考试于多数人而言也只是眨眼之间。
考卷上落下最后一笔,宣告着这一年度高考的正式结束,一个周期的学习生活暂时落下帷幕。
这一刻,对于所有考生,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在这一刻他们都是放松的。
就算是经过数次考试历练的林淼,此刻心中也不免涌出一股如释重负的感觉。
尤其是,考场外有一个等她的人,家中也有亲人在期待她回家。
冬天的天黑得尤其早,林淼和牛建国也不耽搁,从考场直奔建设村,这是考试之前就说好的事情。
从古至今,家长们对孩子的考试成绩都相当关注,高考之后回去一趟也能让长辈安心。
果然,不等他们推门,张翠花就听到动静迎了出来,一看就是在院子里不知道等了多长时间。
就连一向内敛的牛村长都紧随其后跟了出来。
只不过大概是为勉强维持大家长的脸面,他刻意落后了半步而已。
张翠花偷偷打量林淼的脸色,确定笑意中不带勉强的意味后彻底放心。
作为长辈,与能不能考上大学相比,他们更在意林淼是不是真的高兴。
所以,没有人主动问起林淼考得如何,只是时不时将饭菜中的“好东西”往林淼碗里夹。
张翠花没有亲身体验过读书,也知晓读书考试都是费脑子的活计,不好好补补对身体不好。
牛村长虽没明说,也不方便直接给林淼夹菜,但从他的肢体动作中不难看出,他认可张翠花的这些想法。
林淼将大家对她的关心看在眼里,默默将这些善意记在心中。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她从小到大都没有机会如此直观感受父母之爱,如今张翠花和牛村长倒是补全了她这一缺憾。
这样的日子真好!
牛建国是上班族,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回了县城,林淼并没有同他一起回去。
供销社的工作本来就是权宜之计,起始与结束时间都受林淼控制。
所以,在初入冬不久,她便又一次开挂让供销社解聘她这个临时工。
冬季没有农活,村民们都无需上工,林淼自然也不用再给自己找不上工的借口。
尤其是高考近在眼前,不抓紧最后的关头冲刺一波,她还真的没有把握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
毕竟,这个年代处处隐没着人才,整体录取率又低,高考的难度难度真不是一般大。
考前焦虑是正常现象,真正考过之后林淼反而没有这些担忧。
卷子是她自己做的,她心中有底。
她与其他知青交流过,对大家的答题情况有大概的了解。
综合下来,她不敢说自己考得有多好,至少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志愿之前就填报过,她现在能做的只有等结果。
牛建国去了外地,她不用上班,又无需再学习,忙碌后骤然闲下来,林淼一时间还真的不习惯。
闲来无事,她随西西一头扎进小说汪洋大海中。
初看时还挺入迷,接连看好几本之后,她便开始觉得寡淡无味。
好在极度无聊的她偶然找到打发时间的新花样——纳鞋垫。
鞋垫也算是生活必需品,纳鞋垫也是村中多数妇女都掌握的技能。
林淼在张翠花那边看过一次后,就被那精美的鞋垫花样吸引到。
花样好看,又是在自己的手中慢慢成型。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她要学!
纳鞋垫是真正的手艺活,得益于兽世的经历,林淼手上也算是有几十年的做手工经验,上手速度并不慢。
前期的描花、糊底只需要看一眼就学得有模有样,纳成一双鞋垫看似指日可待。
令林淼没想到的是,她引以为傲的手艺在关键的绣花环节出现了滑铁卢。
穿针引线不是难点,重点在于她把控不了走针的方向与间隔,就算她奉行慢工出细活的原则,每次都是计算好了在下针,但最终的成品就是
其实也不算太糟糕,一眼看不过不需要仔细辨别就能知道那是一朵花。
无非是花瓣大小、纹路长短看着不太协调而已。
林淼不接受她的手艺有这么差,她只觉得是她第一次绣花经验不足,不信邪的又新绣了一双。
结果吧嗯有进步但不多
林淼对着随意生长的花干瞪眼,难以置信的和牛建国念叨,“怎么和我想得不一样,我明明是按步骤做得呀?”
林淼嫌弃她自己的手工品,牛建国倒是喜欢的紧。
他担心林淼一时想不开会销毁这两双鞋垫,早早就拿过来握在自己手中。
他仔细欣赏,指腹在上面摩挲,感受上面残留的温度,相当走心的评价道:
“这样独一无二才是淼淼的手艺,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呢。”
牛建国这马屁拍的林淼本人都不好意思接茬认下。
最主要的是牛建国这话说得自然而理直气壮,可见他心底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林淼又一次确认牛建国不是在拿她开玩笑后,心中百味杂陈,生平第一次忍不住怀疑对方的审美。
她能猜到牛建国为何会如此捧场,还不是因为这是她的手工首秀。
林淼心软了一下,冲动应允出去一件衣裳,“你既然喜欢,那我这两天再给你做件里衣在家穿吧。”
她做这种简单的衣服手艺可是一绝,定然能扳回一局,让牛建国见识一下她的真实水平,也省得再抱这残次品当宝贝。
这属于意外之喜,牛建国的眼睛当即亮了。
“真的吗?淼淼对我真好!”他生怕林淼后悔,“那淼淼需要什么布料,我一会儿就去买。”
礼物被如此期待,林淼心中也生出别样的感觉,一种很好很好的感觉。
“我还能食言不成,用得着这么着急。”她笑着摇了摇头,“再者说,里衣也不挑花色,用普通棉布就成,家里面还有呢。”
牛建国这下子是真高兴了,他将鞋垫往衣兜里一插,自己则凑到林淼跟前,一把将林淼圈在肩臂间。
他含情脉脉注视着林淼,深情道:“淼淼有你真好,是你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牛建国的话没有压着音量,恰巧被路过屋前的张翠花听了个正着。
惹得张翠花心情复杂,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为好。
一方面她没想到自家儿子还会说如此肉麻的话,儿子稳重自持的形象有些幻灭;
另一方面,这臭小子在说家的感觉?她都开始反思他们前十几年有没有养儿子。
到底养没养的,张翠花还能不知道?
小夫妻间的情话不用多心计较是真,张翠花内心吐槽儿子白养也是真。
张翠花只庆幸,“白养”的儿子慧眼识珠给她找了一个好儿媳。
儿子是个靠不住的,好在儿媳为她着想,她可是听到儿媳替她质问这个臭小子了。
张翠花暗暗调侃一句,兀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屋内小夫妻俩的小情调还在继续。
“你这么想,爹和娘知道吗?”林淼笑着揭牛建国老底,“这么多年,你竟没有家的感觉?”
牛建国知道林淼又在拿他寻开心,低头嘬一口,正色道,“你明明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还取笑我,这是罚你的!”
“谁让你自己说话有歧义,罚回去!”林淼不甘示弱,探起身子还回一个吻。
“还不是因为你来撩拨我,再罚一个!”
“你自己定力不足,还好意怨我?罚回去!”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大概真的会让人变幼稚,如此毫无营养的对话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时光流转,新年临近,村民们数着这一年的收成,开始着手准备年货,村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高考录取结果的揭晓,在这个特殊时节中更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在录取率极低的第一年,小小一个建设村竟有四人考上大学,除林淼、王晓兰、王旺知青三人外,还有一个高中毕业的村民。
接连传来的喜讯让建设村在十里八乡扬名了一把,人人都道建设村的人聪明,一时间建设村众人出门都是扬眉吐气,自豪的很。
这次的考试节奏主打一个紧迫,随录取通知一道而来的还有入学时间。
三月份!过完年就得张罗准备。
学校就在本省,离建设村仅有六七个小时的路程,倒不算多远。
林淼牵挂少,旁的倒是无所谓,她们需要考虑的主要是牛建国之后的打算。
对于这个问题,牛建国心中早有成算。
某些政策已经松动,各项大变革早有预兆,不止是为了林淼考虑,他自己也需要更大的平台。
左右生意在哪儿做都一样,他便随着林淼暂时在省城安家,反正异地分居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然,他早就和林淼暗示过他的想法,林淼对此态度很是开明,完全支持他的想法。
所以某一天晚上,牛建国当着众人面宣布:“我要辞去“铁饭碗”去省城打拼。”时,林淼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
长辈们观念则不同,他们下意识想反对,但思及牛建国不是莽撞的人,又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听听儿子的想法。
具体的政策毕竟并没有出来,牛建国不好将他暗地里做的事情说出来,只能就目前的变化浅显说一些他的想法。
牛村长往常接触过的人多,近段时间也听到一些风声,很容易被牛建国说服。
张翠花想不到这么深,她只确定牛建国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就好。
林淼没想到两位长辈这么容易就点头同意,要知道牛建国放弃的可是铁饭碗,在长辈心中含金量极高的铁饭碗。
一般情况下,自家孩子做出放弃如此不明智的决定时,长辈们不是应该坚决反对吗?
林淼觉得不现实,事后偷偷问过牛建国原因。
牛建国神秘一笑,只说是父母相信他的能力。
林淼明晃晃给了他一个白眼,心中倒是觉得牛建国说得有几分道理。
孩子能条例清晰,遇事有决断,换做是她也不会多加干涉。
实际上,长辈们不仅是口头支持,他们还主动提供了旁的。
和家庭相关,出面的仍旧是张翠花。
她寻到林淼,大大方方递给林淼一个手绢。
林淼不明所以,在张翠花的眼神示意下慢慢接过来。
手绢入手的瞬间,她瞬间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东西,急忙将手绢塞回张翠花手中。
“娘,您收回去,我们自己有。”
张翠花拉住林淼往回缩的手,将手绢压回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你们有是你们的,这是我们做长辈的心意。”
“穷家富路,外面不比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手头宽裕一些心里有底气。”
“更何况,说到底这钱本来就是你们的。这是建国这几年交到家中的工资,我一直攒着没用。”
“结婚时用过一些,剩下的不过也就五百块钱。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你们安顿下来。”
这个年代,只要不分家,所有人挣得钱都归到公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张翠花的理由站不住脚,林淼也如实说了,“既然是建国的孝敬,哪有往回收的道理。”
林淼依旧在推拒,张翠花也是打定主意往出送。
她不容拒绝的将手绢压在林淼手中,半开玩笑说道,“我们自己能养活自己,用不了这些钱。让你拿你就拿着,再这样我就要生气了。”
张翠花如此说,林淼只能妥协收下,“您既然这样说了,我便暂时收着,就当我借您的。最后用不上还您的时候,您不许再拒绝。”
张翠花好不走心的应下,实则心里想的是:凭她纵横人情往来场上多年,真到还钱的时候,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