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恢复高考
月色笼罩下,有一间小屋的烛光总会为他而留,其中蕴含的温暖与幸福总能触动牛建国心底深处的柔软。
他含着微笑,以最饱满的热情推开屋门,毫无意外得到林淼一句关怀备至的问候。
林淼由内到外表现出的欢喜,是牛建国最大的动力。
只要能博得媳妇一笑,他的身心都能得到净化,积累一天的负面情绪通通无处遁形。
眼神交汇,什么都没说,又好似什么都说了,周边的空气都给人一种他人无法插足的紧密。
确认这两人是一如既往的腻歪后,西西轻嗞一声,毫不留恋断开与外界的联系。
狗粮虽好,天天吃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林淼和牛建国都是稳重务实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她俩相处起来越发自然从容。
待在一起时,无需用过多华丽的辞藻示爱,多的是细水长流的温馨。
林淼记得牛建国爱吃肉,牛建国却记得林淼好吃新鲜果子。
大概是心上人准备的更好吃,两人虽然各有渠道能弄到这些稀罕物,但却默契的将自己喜欢的那份留给对方准备。
同样默契的还有,他们谁也没有问过对方,这些市面上基本不流通的东西从何而来。
不是缺乏信任,恰恰相反,是太过信任。
本就是暂时见不得光的东西,知道的太多只会徒增隐患。
比起无意义的追根问底,保留心照不宣的边界感才是夫妻间相处的长久之道。
小夫妻如胶似漆,家庭众人和睦友爱,一切都在合适的轨道上正常运转。
时间在平淡的日子中流逝,转眼间就来到象征丰收的九月份。
村民在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一个接一个的小道消息不知从何处传出。
风声渐起,各行各业都有种山雨欲来的紧迫感。
时局动荡之时,亦是某些资源、权力被翻盘重组之时。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有所收获,端看有没有魄力敢于抓住机遇。
能悄无声息积累下那么多资产的人怎么会安于现状,理所当然的,牛建国愈发忙碌。
林淼没有明确打听他在干什么,只是以守护者的姿态默默支持他。
与此同时,她也在静等她期待许久的好消息。
一日又一日过去,她期待的终将到来。
当恢复高考的消息席卷各地时,就算林淼手握剧本早已知晓,她还是激动的原地转了几圈,蹦了几下。
更让她感动的是,就在收到消息的当天晚上,牛建国就相当及时的给她带回相当难得的全套高中课本。
没有什么比有一个懂她的伴侣更让人感动。
今日的惊喜足够多,林淼急需做些什么宣泄一下她满到溢出的热情。
她扑向牛建国,双脚弹跳离地挂在对方身上,若干个吻落在牛建国的脖子、下巴、脸颊等裸露在外的肌肤上。
这个消息是一个极好的信号。选拔人才的高考都恢复了,其他的还会远吗?
这点对未来的前瞻性牛建国还是有的。
所以,万分激动、无限期待的从来就不是林淼一人。
心中欢喜本难以自抑,现在还喜上加喜,牛建国拿出最大的热情予以回应。
他双臂抬起,紧紧圈上林淼的腰,让她和他贴得更近,以免她中途因力气耗尽而掉下去。
此时此刻,他们完全遵从最原始的本能,一点儿情欲都不掺杂。
热烈而纯粹的亲热后,二人宛如连体婴一般依旧保持原有姿势,心情久久未能平静。
这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夜晚,不管是林淼还是牛建国都毫无睡意。
他们天南海北谈了许多,最多的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经过这番彻夜长谈后,他们对未来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达成更详细的共识。
林淼会如预期那般走上升学的道路,牛建国暂时则没有考大学的心思。
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按照故事情节中的轨迹走下去,创造他的商业帝国。
生活仍在继续,重复的上工挣工分没有停歇,大家的心境却是焕然一新,知青们尤其如此。
未来有奔头,他们干劲十足,白天伺候庄稼,晚上熬夜苦读,他们乐此不疲。
久违的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就算多数人连该有的学习资料都凑不齐,但无人想轻言放弃。
趁着午休时间,林淼专门回了一趟建设村。与她一同回来的是两套齐全的课本与学习资料。
当着众人的面,她将其中一套交给王旺,如何分配使用由所有知青商量决定。
而剩下的那一套,是作为谢礼专门留给王晓兰的。
从她到达建设村的第一日开始,王晓兰对她便是真心以待。
善良应当得到回报,林淼愿意在能力范围内正向回馈。
东西私下交到王晓兰手中,至于对方要不要将这份馈赠和别人共享,那便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了。
虽然资料是和牛建国要的,但夫妇本一体,不需要分得那么清。
就算她借花献佛,那也是真真实实的为一众有志青年提供便利。
力所能及帮助别人会让人心情变好,此刻的林淼眉眼间尽是欢愉,脚下蹬着的自行车都觉着轻便许多。
当然,林淼绝对不会料到,她此行会成为村里某些人的眼中钉。
高考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自然也就不会人人都希望高考恢复。
特别是某些与知青成家的村民,高考能否改变命运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有打破如今安稳生活的隐患。
忧患近在眼前,还涉及到自家利益,人们反对的情绪更是高涨。
客观来讲,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开,建设村几家欢喜几家愁。
村民们对恢复高考态度的差异,决定他们对林淼回村送资料这一行为的看法。
那些因着高考一事闹作一团的人家,毫无道理的将怒火转移到林淼身上。
他们因此怨怼她,将她视作扰乱家庭和谐的罪魁祸首。
林淼没有注意到的是,她骑着车子离开后,原本各自纳凉的几个妇人快速聚拢到一处。
她成了某些人发泄报复的对象之一
流言以此为中心,在几天的时间内发酵扩散,甚至最后某些人堵在她回村的必经之路上,吵着让她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