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前汉那些事儿 > 第23章 火烧栈道

第23章 火烧栈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邦封汉王】

    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率一队人马进入了咸阳城。

    项羽有没有参观阿房宫,史书没有记载。我估计项羽参观了阿房宫,想想看,那么漂亮的宫殿,谁不向往呢?

    还记得吗?项羽很小的时候,在江边,和叔叔项梁偷看到了秦始皇。当时项羽说:“我长大了要取代秦始皇”,被叔叔赶紧捂住了嘴,说这是诛九族的话。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假如项梁没有死在秦国手上,项羽和项梁一定会居住在咸阳。

    由于仇恨的原因,项羽要泄愤,而咸阳都城就成了项羽泄愤的对象,项羽要亲手毁掉这座繁华之城。

    有一天,咸阳城一韩姓儒生,人称韩生的人,向项羽进谏道:“大王,咸阳城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地理位置重要,号称‘四塞之城’,易守难攻,大王应该在这里定都才是。”

    你猜项羽怎么说?“现在我功成名就,号令千军,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项羽的意思是咸阳不是我的故乡,我这么风光不回我的故乡江苏是一种损失。

    有一说一,项羽的乡土情确实很浓,你看他的士兵多来自故乡。

    分析一下项羽和刘邦对待这座城的不同之处。

    刘邦留恋咸阳阿房宫,是想在这里定居,这是因为刘邦无牵无挂,刘邦在故乡有什么呢?破屋,破床,破家具……

    项羽不留恋这里,是因为项羽是楚国贵族,项羽起义后,楚国复国了,项家的的财产,还不都归在他项羽名下吗?

    另外项羽见识了楚国宫殿,楚国在六国中面积最大,是富庶之地,项羽对这些豪华的东西并不“感冒”。

    项羽没有接受韩生的建议,韩生心有怨言,逢人便说,过去我常听人说“楚人沐猴而冠”这句话,等我见了项羽以后,我才知道这句话一点不假啊!

    韩生挖苦项羽是“沐猴而冠”,意思是说猴子戴上帽子,他依然不是人,是猴子。

    有人就把这话传给了项羽,项羽大怒,派人把韩生捉来,扔到热油锅里把韩生炸成了油条,由此可见项羽是多么样的残暴。

    另外项羽要把咸阳城毁掉,是他不想让刘邦或其他诸侯得到富庶之地,诸侯太强大对项羽不利。

    “我把这里烧成一片瓦砾,看你们谁还抢着做关中王?”项羽心胸狭窄,一直对“先入咸阳为关中王”这句话耿耿于怀。

    主意已定,项羽把刘邦封存起来的金银财宝奇珍古玩运出去,把秦二世的美人妃子们,和诸侯们二一添作五,诸侯们领走一半,余下的一半归项羽。

    把阿房宫里面该清的都清空了,就只剩下了一座雄伟的建筑,项羽命人遍洒鱼油,一把火点燃,阿房宫冲天大火腾腾升起,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烧完接着要杀完,项羽要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专门派人把子婴父子三人保护了起来。项羽要显示威风,显示谁说了算,派人杀了子婴父子,接着又把皇族遗老遗少统统杀光,瓦砾之地一片血红。

    项羽一心做绝,为让刘邦死心,也为了震慑众诸侯,他派人让楚怀王收回“先入咸阳王之”的旨意,干预朝政让楚怀王熊心收回成命。

    熊心拒绝,说,“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反悔,以后谁还奉旨行事呢?”项羽没想到熊心敢拒绝,深恨不已,从此项羽就有了杀熊心的念头。

    项羽想架空楚怀王熊心,于是想效仿姜子牙那样大封诸侯。封诸侯之前,他必须解决刘邦的“关中王”这一问题。

    虽然刘邦一再声称要把“关中王”的名号转让给项羽。无奈楚怀王不收回成命,理论上刘邦还是“关中王”,怎样破解这个问题呢?项羽想到了请教范增老先生。

    项羽见到范增,直接亮出了问题。“先生,我想封诸侯为王,就算回报他们的效力。其他都好封,唯独刘邦不好封,请先生指点一二。”

    范增虽然在鸿门宴上,对项羽放过刘邦很生气,他也知道项羽就这脾气,是个红脸汉子,不会玩手段。古语云: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慢慢改造他吧。

    “该出谋划策还得出谋划策”,范增是这样想的。

    “贤侄,楚怀王不收回成命,无论怎么讲刘邦还是关中王,依老夫之见,贤侄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亚父的意思是?”

    “你看汉中紧挨着关中,不如把刘邦封为汉中王,这样一来也没有违背楚怀王的旨意。”

    项羽一听明白了,在项羽认知中,汉中属于广义上的巴蜀地区,是个贫瘠之地,又是秦国犯罪分子流放之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道路崎岖,地势险要。

    “我猜亚父的意思是,将刘邦封在此地,可以限制他的发展。”范增很满意项羽的思考,原来范增想用困龙之法将刘邦困死在汉中。

    项羽拍手称快,很满意范增的计谋。

    项伯就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张良,张良又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把自己封在汉中就急了,周勃,夏侯婴,樊哙更是暴跳如雷,擦拳擦掌要和项羽拼了。

    萧何安抚大家稍安勿躁,他说10万对40万,你们谁认为有胜算?不如咱就接受任命,把军队先撤到汉中,养精蓄锐,等时机成熟,咱们再杀出来有何不可呢?非要现在争个高低,咱们有这实力吗?张良很赞同萧何的建议。众人不再说话。

    在封诸侯之前,范增建议项羽把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秦国降将封在关中,让三人遏制刘邦东出。大王可以随时来关中。项羽听罢大喜,说先生这一招实乃“一箭双雕”。

    总而言之,项羽在撤出关中之前,把关中的治理以及对刘邦的处置。在范增的指导下安排的妥妥当当。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项羽沐浴更衣,清水洁面,之后展开任命书,项羽庄重宣布:

    封沛公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都南郑;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都废邱;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地,都栎阳;董翳为翟王,辖上郡地,都高奴;魏王豹徙封河东,号西魏王,都平阳;赵王歇徙封代地,仍号赵王,都代郡;张耳为常山王,辖赵故地,都襄国;司马卬(ang)为殷王,辖河内地,都朝歌;申阳为河南王,辖河南地,都洛阳;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燕王韩广徙封辽东,改号辽东王,都无终;臧荼封为燕王,辖燕故地,都蓟;吴芮封为衡山王,都邾;齐王田市徙封胶东,改号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辖齐故地,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韩王成封号如旧,仍都阳翟。

    最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辖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项羽大封诸侯,等于把楚怀王熊心踢到了一边。楚怀王熊心还活着,哪落到项羽封诸侯呢?项羽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佯尊熊心为义帝。

    这时的熊心还在彭城居住,项羽以帝王应居住在江河上游为由,派人将熊心迁移到长江以南的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郴县比邻岭南,在那时候属于蛮荒之地,远不如彭城富庶。刚开始,项羽说我先派人给你去修都城,等项羽回军彭城就变卦了,直接撵走了义帝熊心。心说彭城是我的都城,赶紧给我滚蛋!

    项羽说是让熊心迁都,实际是流放了义帝。做完这些,项羽要监督着刘邦去汉中,范老先生不是说他能成气候吗?在我项羽面前,刘邦是龙他给我盘着。

    【火烧栈道】

    咸阳城老百姓听说沛公被封到了汉中,做了汉王,马上就要带部队离开关中去封地,一些百姓哭着挽留刘邦,还送来了“万民伞”,这让项羽很吃醋。

    能怪百姓有远近亲疏吗?人家刘邦约法三章爱民如子,你看看项羽做了什么?大开杀戒!

    百姓原以为刘邦会留在关中做关中王,义帝说的话能不算数吗?咸阳百姓都希望刘邦留下来,刘邦宽厚仁慈,但是项羽亲手把他们的愿望击碎了。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沛公到哪里,我们就跟着到哪里。

    “对,我们做沛公手下的子民。”一呼百应,万人应和。

    刘邦见此情景甚是感动,劝百姓安心留下来。百姓说:即便跟着汉王吃糠咽菜我们也乐意!我们要跟随汉王去汉中。

    到了这种程度,刘邦觉得劝也不无用,于是答应让百姓随军一起走。盛景出现了,万人拖家带口跟随刘邦去汉中。

    这种场景,在三国时期刘备那里发生过,刘备宽厚仁慈,但是实力比较弱,不是被这个打,就是被那个揍。即便刘备颠沛流离,老百姓依然跟随他,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刘邦要从关中去汉中,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子午道,一条是褒斜道。刘邦到底走的哪条道?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有史学家认为刘邦走的是子午道,采纳的证据是《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这里的“杜南”指的是长安城之南的杜县,(杜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山门口北沈村一带)

    “蚀中”即西城,即为今陕西安康市。因此,有专家认为刘邦是从子午道回的汉中,并烧掉了子午道的栈道。

    说刘邦走的是褒斜道的依据是:《汉书·高帝纪》和《汉书·张王陈周传》中的记载,说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毁了所过的栈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因为贯穿褒斜二谷,因此命名褒斜栈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专家们都争论不清,咱就不展开讨论了。

    不管刘邦走的子午道还是褒斜道,他走过一段栈道没有异议。那么,什么叫栈道呢?栈道就是人们出行被大山挡住,只好在悬崖峭壁险要地方,凿孔搭上支架,支架上面铺木板,这种简直的通道就叫栈道。

    栈道有点像现在的盘山公路,现在的盘山公路是用沥青铺就的,而过去的栈道则是用木板搭成的。

    刘邦的大军以及跟随的老百姓,走的就是这种崎岖小道,所以说汉中多险要,道路崎岖并非妄言。

    在刘邦带领这些人西进汉中临行前,张良向刘邦辞别。且慢!张良为何向刘邦辞别呢?

    原来张良一开始答应帮助刘邦反秦,如今秦灭了,刘邦又被封为了汉王,张良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另外张良是韩国人,此时韩国已经复国,他要回去辅佐韩王成,张良要为韩国服务。

    如果非要我分析一下张良的内心活动,有可能张良觉得刘邦去汉中前途未卜,汉中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跟着刘邦去等于活受罪。如果是这样,张良还不如关中上万名百姓风格高。

    当然这是我“小人度君子之腹”之言,大家别信啊。

    离别时,张良凑在刘邦的耳边,给刘邦出了最后一条计,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关中必安全无恙,刘邦点头称是。

    等刘邦带着军民走过了栈道,突然后面燃起了冲天大火,众人皆大惊失色,唯有刘邦坦然自若。原来这是张良给刘邦出的妙计,等他们过了栈道,张良一把火点燃了栈道。

    张良火烧栈道的目的何在呢?张良已经给刘邦解释清了,他说烧栈道目的有三,一是向项羽表明自己没有东进关中争夺天下的意图,消除项羽的猜忌和警惕,别忘了项羽还在关中注视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二是可以断绝其他诸侯和潜在的敌人从栈道来袭汉军,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自己军队士兵的逃离,稳定军心。要知道汉中是关中犯罪分子发配的地方,另外还有许多逃难的难民进入了汉中,如果有栈道,他们可能会逃回关中,这样就会影响汉中的农业生产。

    不得不说张良为刘邦想的十分全面。张良告辞刘邦只是暂时的,以后他会再次追随刘邦,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项羽一看刘邦去了汉中,并烧了栈道,这才放心率军回了彭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