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与繁华同落尽 > 第 27章 风起边关,大元来犯

第 27章 风起边关,大元来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鸾凤宫中,香烟袅袅升腾,宛如轻柔的薄纱弥漫在空中。那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一声声地传出,仿佛带着某种能让人心灵沉静的力量,在宫殿内悠悠回荡。

    起初,木鱼声犹如轻盈的雨滴,“笃、笃、笃”,均匀而清晰,每一下都似能敲在人的心头,带着一种平和而舒缓的韵律。渐渐地,节奏开始微微加快,变成了“笃笃、笃笃”,如同一串串紧密相连的珍珠洒落,声音清脆而富有弹性,仿佛能牵扯着人的思绪一同跃动。接着,节奏又一次发生变化,时而急促如疾风骤雨,“笃笃笃、笃笃笃”,紧密的敲击声似在诉说着某种急切的情感或故事;时而又稍作停顿,短暂的寂静后又重新响起,充满了节奏感的起伏和变化,仿佛是在演绎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心灵之旅。整个鸾凤宫都被这富有节奏感的木鱼声所笼罩,沉浸在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氛围之中,让人心生敬畏的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宁静与安详。

    宫殿内的布置金碧辉煌,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画卷和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展现着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宫殿中央的宝座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宫殿的地面铺着华丽的地毯,走在上面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此时,一位面容慈祥的妇人正端坐在宫殿的一侧,她身穿华丽而庄重的服饰,满头银发整齐地梳在脑后,尽管岁月在她的容颜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然而却也给她增添了一份岁月沉淀的美艳,尤其是那双眼眸,透露出威严与智谋。她的双手静静地放在身前,聆听着木鱼声,仿佛在沉思着什么。在她的身旁,有几位宫女恭敬地站立着,她们身姿婀娜,面容清秀,低垂的眼眸中透露出恭顺与敬畏,随时准备着听从妇人的吩咐,整个鸾凤宫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而又略显神秘的氛围之中。

    当那木鱼声缓缓落下,最后一声余音也渐渐消散在鸾凤宫的空气中。此时的鸾凤宫,香烟丝丝缕缕地缭绕着,在略显昏暗的宫灯下,更增添了一份朦胧与迷离。精美的壁画在阴影中显得有些暗沉,华丽的帷幔也仿佛透着沉甸甸的气息,整个宫殿弥漫着一种让人窒息的静谧与庄严。

    妇人端坐在榻上,她身着一袭绣着繁复花纹的绛紫色宫装,领口和袖口处镶着精致的金边,一头乌黑的长发挽成高贵的发髻,上面点缀着璀璨的珠翠。她的面容白皙而端庄,柳眉微微蹙起,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深沉,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让人不敢直视。

    站在她身侧的老妪,身形微微佝偻,满脸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一双浑浊的眼睛不时地闪烁着谨慎的光芒。她穿着一身朴素的深灰色长袍,头发已经花白且有些凌乱。老妪的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心中暗忖着,这太子禁足之事关系重大,绝不容有任何差池,她必须要从这妇人嘴中得到最确切的情况。

    老妪微微欠身,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小心,她的心脏在这一刻仿佛提到了嗓子眼。她心中不停地琢磨着该如何回话才最为妥当,既不能夸大其词,又不能有所隐瞒。她紧张地偷偷瞄了一眼妇人的神色,只盼着自己的回答能让妇人满意,千万不要触怒了这宫中的权威人物。她一边在脑海中谨慎地组织着语言,一边在心里暗暗祈祷着,手心里也不知不觉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压低声音恭敬地回答道:“回娘娘,太子殿下依旧在寝宫之中,未曾踏出半步。只是……”老妪略微迟疑了一下,神色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深知这太子的情绪可不是好禀报的,接着说道,“这几日,太子殿下的情绪似乎有些焦躁,对禁足之事颇有怨言。”老妪说话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生怕说错了什么给自己招来祸端。

    妇人微微皱起眉头,眼眸中那威严的光芒瞬间一闪,老妪的心头猛地一跳,差点没站稳。妇人心里想着,这太子还是如此不懂事,禁足本就是为了让他反思自省,他却不知好歹。随后妇人轻声说道:“哼,他终究还是太年轻气盛了些。这禁足也是为了他好,让他好好反思自省。你且继续派人留意着,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速速来报。”老妪连忙点头应是,然后便静静地站在一旁,连呼吸都似乎刻意放轻了许多,整个氛围压抑得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妇人轻叹了一口气,目光再次变得幽深起来,仿佛有重重阴霾笼罩,似乎在筹谋着什么更为深远的事情,而鸾凤宫内的这种凝重压抑的气息,如铅块般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那袅袅的香烟此刻也仿佛被这压抑的氛围所束缚,缓慢而沉重地飘动着。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紧接着,文帝高大威严的身影踏入了鸾凤宫。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步伐坚定而有力,头上的冠冕随着他的走动微微晃动,闪烁着威严的光芒。他面庞方正,浓眉下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宫内的一切,不怒自威。

    妇人见到文帝,立刻起身相迎,微微福身行礼道:“臣妾拜见陛下。”老妪也慌忙跪地,头都不敢抬。文帝挥了挥手,示意她们起身。他看向妇人,眼中带着一丝探究和威严,开口问道:“爱妃,朕听闻你们在谈论太子禁足之事?”妇人心中一紧,赶忙回道:“回陛下,臣妾确实在了解太子近况。”文帝微微眯起眼睛,转头看向老妪,老妪的身子忍不住颤抖了一下,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文帝威严地说道:“如实说来。”老妪战战兢兢地把之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每说一个字都感觉如临大敌。文帝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阴沉,心中暗自思忖着关于太子的种种。整个鸾凤宫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起来,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一般。

    文帝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踱步,他每一步仿佛都带着沉甸甸的压力。妇人与老妪都紧张地注视着他,大气都不敢出。

    “这太子,终究还是太不成熟了。”文帝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禁足本是让他反思,他却如此不知轻重。”

    妇人连忙应道:“陛下息怒,太子年轻气盛,或许还需要些时间成长。”

    文帝微微皱眉,目光深邃而犀利,“成长?朕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少,如今局势变幻莫测,他却还这般任性妄为。”

    老妪依旧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文帝又看向妇人,“朕看,还是得加强对他的教导,不能任由他这般下去。”

    妇人点头称是,“臣妾谨遵陛下旨意。”

    接着,文帝转头看向老妪,“日后若再有类似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向朕禀报,不得有丝毫隐瞒。”

    老妪连忙跪地叩头,“老奴遵命,定当尽心尽力。”

    文帝挥了挥手,示意老妪退下。老妪如获大赦,赶紧躬身退了出去。

    此时的鸾凤宫内,只剩下文帝和妇人。文帝轻轻叹了口气,对妇人说道:“朕对这江山社稷寄予厚望,太子之事,不可掉以轻心啊。”妇人温柔地握住文帝的手,“陛下放心,臣妾也会全力协助陛下,管教好太子。”文帝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忧虑,仿佛在思考着这江山未来的走向。

    文帝在宫内缓缓踱步,神色凝重。妇人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心中也满是忧虑。

    过了一会儿,文帝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妇人,缓缓说道:“皇后也当好好谋划一下,这太子的教导不能只依靠禁足这般简单手段。”妇人点点头,轻声道:“陛下说得极是,臣妾也觉得应当为太子安排更合适的太傅,以引导他走向正途。”文帝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陛下可是在斟酌考虑太傅的人选事宜?”皇后轻声问道。

    “哦?皇后莫非已有合适的人选了?”

    “臣妾确实有一个人选,不过最终还得陛下您来定夺决策!”

    “哦?那皇后不妨说来听听。”文帝饶有兴趣地看着皇后。

    皇后微微欠身,缓声道:“臣妾听闻之前致士的王浩杰大人,才学深厚,为人正直,就连此番新科状元亦是出其门下,臣妾觉得他当为太子太傅的上佳之选。”

    文帝听后,手抚下巴,微微沉思,片刻后说道:“王浩杰……朕倒是对他有些印象。”

    皇后又道:“陛下,王浩杰大人在官场多年,历经风雨,其官场阅历丰富,定能以他的经验和智慧引导太子,让太子明白治国理政之道,知晓官场险恶。而且他教导出来的弟子能高中状元,这也足见其教导之能。”

    文帝点了点头,却又道:“但太傅之职至关重要,不可仅凭这些便仓促决定。朕再考虑一下”

    皇后点头应道:“陛下圣明,谨慎些总是好的。臣妾也只是觉得王浩杰大人确有其过人之处,值得陛下考虑。”

    文帝看向皇后,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缓缓道:“朕自会慎重考虑,此事关乎太子的未来,关乎我朝的根基,朕不会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文帝眼神一凛,妇人也立刻警觉起来。只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启禀陛下、娘娘,宫外有急奏传来。”文帝眉头紧皱,沉声道:“呈上来。”小太监赶忙将奏折递上,文帝迅速打开阅览,随着阅读,他的脸色越发阴沉。

    妇人心中忐忑,忍不住轻声问道:“陛下,何事如此紧急?”文帝合上奏折,语气沉重地说:“边境传来急报,北境的大元似有异动,蠢蠢欲动啊。”妇人惊呼:“这可如何是好?”文帝深吸一口气,目光中闪过一抹决然:“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随后,文帝立刻唤来近身侍卫,下达了一系列指令,安排军事部署等事宜。整个鸾凤宫顿时陷入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中。妇人看着文帝忙碌的身影,心中暗自祈祷着局势能够尽快稳定下来。而此时的鸾凤宫内,紧张与凝重的气氛越发浓烈,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与考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