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与鲁迅订婚
朱安做梦也没有料到,命运竟然如此弄人,这一生竟和前世如出一辙,再度与鲁迅定下婚约!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便来到 1899 年。朱安的双亲忧心忡忡地开始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犯愁,毕竟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到了二十岁尚未出嫁,已算是大龄剩女。然而,朱安心如止水,并无半分急切之情。她清晰地记得,在未来的世界里,二十三岁方才大学毕业,三十五岁结婚者亦不在少数。况且,如果自身具备谋生之道,又何须依附他人?只是,朱安忘却了身处这个朝代,若不嫁人将会遭受旁人耻笑,即便是亲生父母,也绝不愿见到自家闺女终老闺中。所以,她能拖延至今才商议婚嫁之事,实乃父母对其宠溺至极所致。
朱安默默地计算着孙先生发动檀山起义的日子,心中暗自思忖着是否应该离开此地。早在去年,她便勇敢地踏入了女子学堂,成为其中一员,并致力于引领那些年轻女孩们走向更为开放和进步的道路。
然而,许多当时的女性由于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对朱安所倡导的观念难以接受甚至表示反感。朱安凝视着她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禁感叹她们的不幸与无奈,同时也对她们的不抗争感到愤怒。
于是,朱安决定将自己的先进观点付诸文字,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以犀利的笔触阐述着对社会变革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朱安像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步伐从学堂走回家。她心中想着回到家后要继续翻阅那些书籍,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然而,当她走进家门时,却发现母亲俞氏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俞氏拉起朱安的手,神秘兮兮地说:“安儿啊,母亲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朱安心生疑惑,但还是跟着母亲走进了闺房。
一进房间,俞氏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安儿,母亲给你找到一门亲事啦!对方可是书香门第呢,虽然如今家道有些中落,但和咱们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那小伙子明年就会从南京水师归来,与你成亲呢!”
听到这里,朱安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她瞪大眼睛,惊讶地问道:“南京水师?难道是周家吗?”俞氏见状,笑得更灿烂了,连连点头回答道:“对呀,对呀,就是周家!他们对你可是非常满意呢。这些年,咱们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家,耽误了你这么久,真是委屈你了。”说到动情处,俞氏忍不住掉下了几滴眼泪。
朱安看着母亲激动的神情,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婚姻大事关系到自己的一生幸福,但同时也理解母亲的苦心。
朱安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但她实在不愿意再重蹈前世的覆辙,只能轻轻叹息一声,劝慰着母亲:“娘啊,女儿明白您和爹爹为我操劳忧心至极。然而,这婚姻大事乃关系到女儿一生幸福的归宿,谨慎对待才是明智之举呀!况且,女儿此刻并无嫁人之心,只想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业呢。”
朱安心想,或许母亲会像往常一样顺从自己的意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俞氏这回态度异常坚决,执意要让她出嫁,甚至不许她再去学堂读书,直接将她反锁在房间内,并放出狠话:“娘知晓你心中仍惦记着陆明那小子,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未见他出国留学归来。他们家本来门第就高过我们,说不定早把你给遗忘了。如今难得有个门户相当的人家,无论如何你都必须答应这门亲事!”
朱安像被抽走了全身力气一般,软绵绵地跌坐在椅子上,泪水如决堤般涌出,仿佛怎么也止不住。她哭得如此伤心欲绝,以至于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猛然闯入她的脑海——自己弟弟的离去。难道说,无论她怎样拼命努力,最终的结局都会和弟弟一样吗?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又将孤独地离开,那么,所谓的重生究竟还有何意义可言呢?
朱安心如刀绞,痛苦万分。她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种种磨难,那些挣扎、奋斗的日子,如今看来似乎全都失去了价值。而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尽管已经重生,但她依然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还是得嫁给那个在上一世就并不喜欢自己的人。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朱安陷入了极度的消沉之中,她甚至连续两天滴水未进。看着日益憔悴的姐姐,朱安的弟弟终于忍不住走进房间试图劝说。然而,面对弟弟的关心,朱安只是默默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
弟弟满心狐疑,实在想不通为何姐姐会如此执着于这段婚姻。他不禁问道:“既然你不喜欢那个小子,当初他到咱家来时,你为何还要对他那么好呢?难道真像爸妈说的那样,读书读多了,把脑子给读坏啦?”面对弟弟的质问,朱安依旧沉默不语,只有泪水不停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