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祭奠忠烈
3000盏有可能来自600多年前的火焰。
这个可能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握紧了手。
一枚小小的火焰,可能看了华夏600年的变化。
这枚依然在燃烧的火焰,是不是华夏的过去?
突然。
时空在这一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停止了。
古人和现代人好像就站在同一枚火焰面前!
所有人。
包括会议室里的人都无比期待知道背后发生的故事。
戚家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祖先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却对外人做如此费心劳力的供奉。
长明灯是为什么人点的?
这些疑问都等着被揭开。
但哪怕再急切,谁也没有出声催促戚心夏。
他们一起看着两个半圆缓缓汇合。
成一个完整的圆圈。
咔他一声。
下面的小红纸片换到了新的灯碟下面。
而燃尽的灯碟缓缓移开,落到新的轨道里。
直接移到了正中央的石盆处。
一个个舀起新的新的灯油,被放到了地面上的小空间处,等着下一次传承和替换。
原来。
这就是戚家长明灯能够一直燃烧的原因。
在解开长明灯背后的秘密后。
戚心夏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打开大门上。
她发现正中间的石盆上有一条明显的刻画线。
此时里面的灯油还剩下大半。
“如果戚家人进来就是为了补充灯油呢?会不会只要再次让灯油充足,我就可以出去了?”
戚心夏期待地看着镜头。
钱老那边和宇文老商量后,觉得心夏的猜测是有道理的。
可戚家用的灯油是什么?如何制作,这些他们都不知道。
更何况,如果要把灯油送进去,也就意味着还要再做一百次跪拜,再进去一人。
如果猜错了,很有可能会让受困人数增加。
现在他们已经知道了两侧墙壁里有大量的机关,随意破坏一点,都会导致整个机关的崩溃。
这有可能传承了600多年的长明灯,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
他们绝对不能选择这个方式。
戚心夏也是最想保护这里的人之一。
她主动说道:“哥哥姐姐们先不要着急。我再找找看,其他的地方,有可能会有提示呢。”
随即。
戚心夏从自己能够触碰到的所有地方找了一遍。
没有发现。
这里的墙壁里都是机关。
不太可能有门。
而爸爸之前给自己解密的机关大部分开关都会和出口在一起。
这一次可能也不例外。
那就是自己要仔细检查的地方,只有进来的地方和最里面的墙、以及地上。
戚心夏直接跪了下去。
整个人趴在地上,闭起了眼睛。
用心想要听到一些机关的声音。
手指一点点从地上划过。
外面的人虽然不知道戚心夏在做什么,但是都不由自主安静了下来。
谁也不敢出声。
直播间。
【友情提示,屏幕前的我们可以呼吸。】
【我里个去,我还真憋气了。】
【哈哈哈,笑死,我也跟着憋气了。】
【突然想起电影偷天换日里面,真有人可以靠耳朵听到机械的声音?】
【普通人肯定不行,但是戚家人都不普通。】
果然。
在直播间观众的猜测下。
戚心夏很快睁开了双眼,眸子里带着欣喜和雀跃。
“找到了!”
只见她很快爬了起来,但手指一直按在地板上,快速划过,顺着划到了墙角,幕布的后面。
她伸手进去按了一下。
“卡塔卡塔”声响起。
所有的灯碟都提了起来。
恰好留出了一个人走过的高度。
最后一面墙壁上挂着的牌匾也终于得以看清。
不用走近,就能看到最为上面的牌匾上赫然写着:
【满门忠烈】
这几个字一出。
众人哗然。
【啊?怎么是满门忠烈?】
【刚才不是看过金书铁券了吗?现在看来明朝还是挺厚道的,居然给了这么多东西。】
【戚继光将军称得上忠烈,但是其他人不配吧?】
【同意,他的儿子媳妇都不太行,一个比一个不成。】
【后来的浑河之战中,戚家军很菜啊,怎么算得上满门忠烈?】
【才不是呢!浑河之战的戚家军都不能被称之为戚家军了,戚家军早在蓟州兵变就被杀光了!】
【呸!那时候就杀了150多个好不好?!而且他们真的是居功自傲了!】
【哪里来的明粉?朝鲜实录上写的清清楚楚!3300多人!】
【我也是醉了,宁可信二手传闻的朝鲜实录,也不愿意相信实录、明兵部档和刑部奏议。】
【呵呵,如果不是真的被杀了这么多人了,为何明朝覆灭的时候,戚家人不出来呢?】
众人争吵起来。
也把蓟州兵变吵上了热搜。
楚制片见状不好,立马和蓝台以及会议室那边的人都通了气。
最终。
以考古最权威的宇文老代为解释。
“我知道大家有疑问,不过,目前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来说,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杀数百人,以反闻,《明史》中的记载确实是杀数百人。”
“据传,戚家军冒着飞矢箭雨攻克牡丹峰,靠着拼命首登平壤城后,承诺的奖赏因为宋应昌离职而不了了之。”
“戚家军在回到蓟镇之后,他们想要为遭遇的不公讨要一个说法。”
“然而,蓟镇来了一个叫做王保的新总兵,他把众人叫到了石门演武场,声称是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众人以为朝廷得知了他们遭遇的不公,决定将拖欠的奖赏发放。但未曾想,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大屠杀”
“这件事情确实有发生,不过是否真的是为了讨奖赏还是真的兵乱还有待考证。至于造成一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来是朝廷的忌惮、二来是南北兵的差异。三来,也是因为张居正、戚继光的离世。”
“至于为何明朝会给这么多牌匾和金书铁卷,这个无从考证。”
“但我想,能让一个上位者不究仿冒之错,一定是戚家值得。这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