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萌娃驾到?不,是你们活爹来了 > 第46章 这一转折,体现了萌娃……

第46章 这一转折,体现了萌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萌娃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

    这一转折,写出萌娃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萌娃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萌娃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高处不胜寒”并非萌娃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萌娃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萌娃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

    接着,萌娃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萌娃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

    “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萌娃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古人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

    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萌娃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

    此篇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不失为望月词中的绝唱。”

    最后旅游局长也忍不住品鉴一番道。

    “是的,老前辈们,整首《水调歌头》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萌娃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

    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