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玉石
修道者行走在世间门,他们尽量维系着平衡,避免战乱真正弄到世界千疮百孔、血染江河。
有些杀戮阻止不了,有些杀戮不可避免,历史的进程需要一个个人奋不顾身地推进,当人间门变得井然有序,大能们渐渐消失,引入山林、市井,仿佛从未出现,安安静静地修自己的道心。
偶尔出来捡一两个可怜的小徒弟就是日常生活了。
太平的日子也意味着人心易变,古话说,饱暖思淫欲,人吃饱穿暖后往往容易思点曾经不会去想的问题。
比如说权力、金钱,甚至掠夺。
秦国崛起,也注定灭亡。
因为它步子迈得太大了,很多事情需要的世间门,偏偏,秦始皇没有那么多世间门,他只是一个人,就开始追求成神。
当年的焚书坑儒,坑的是分裂秦国、阻止变法的儒家思想,也是在坑杀那些假道士。
曾有人进言,修道非修一时之气,若无道心,拼了命追求一些东西,只会把自己修死了。
万事过犹不及,奈何秦皇年纪大了,儿子又不够争气,宦官专权,秦皇知道气运已尽,无法实现的变法却不能不继续,哪怕日后秦的统治被推翻,法律都要继承下去。
后来,所有朝代的法,都脱胎于秦律,只是在自己当朝的思想上做修改。
而思想很多时候是变化的,女子的地位,也从那个时候变得很微妙,再不是曾经可以修乾坤两道的世界,有些坤道传承的宗门就此败落下来,就算看到资质好的,女子也难走出家门来入道。
可以说,在传承上非常困难,能够坚持母系传承到现代的玄门都值得敬佩,她们躲躲藏藏,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不让自己的男性亲人夺取掌控权,在那千年父权压迫中,是一种需要豁出命去的反抗。
更有甚者,直接就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天南地北地走,遇见被抛弃、被丢进水缸里的女婴就捡回来自己养,变相给自己的门派续上传承。
人心就是这么变的,曾经坚守变法的族人,在这种环境中又能坚持多久呢
当社会开始吃女人的时候,迟早有一天,吃的就是所有弱者,不论性别。
同样的,一个家族非常强大,繁衍生息,那不叫开枝散叶,叫四分五裂,只是许多人觉得生了很多孩子好啊,女的嫁出去与别的家族成了亲家,儿子就娶别人的女儿得到外家的帮助。
其实不然,这是让一个家族非常迅速地以三六九等分开但凡嫁娶,无法不谈门第高低。
谈了门第高低,曾经可以团结一致的家族,渐渐被分成主支、旁支。
最开始怎么分旁支的
就是你不够强,继承不了家族呗。
久而久之,旁支边缘化,为了寻求生活,去往更远的地方,一个氏族,就这么因为金字塔型的父权结构四分五裂。
白家就是这么慢慢被分开的,不过跟白家族长说的部分有些出入,吴福春所了解到的内容,是白家早在汉朝时期就被分裂了。
汉朝重用儒家,虽说沿用了秦朝的法律,却还是难免继续形成新的规则,并且为了更加紧固地维系皇权,儒家思想可以非常有效地为皇家带来忠心与听话懂事的百姓。
权力等级划分之后必然扩散到每一个人身上,哪怕是世家大族都无法避免。
很多氏族其实都毁坏在这样的父权掌控之下大树靠枝叶吸取阳光,当枝叶都散开对主干没有归属心的时候,光靠树干与根茎,维系不了多久。
吴福春将幻境中的地图换成汉朝的,指着其中三个白色的光点说“这三个就是当时白家第一次分散后的位置,也就是白家族长跟阿玉你说的,所谓白家分成了三份。”
在白家族长的口中,他们是因为无法再拥有杀神眷顾而分成了三份,三个派系分别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一,决定放弃所谓神的追求,过好自己的日子就算了,人生在世,哪里能人人都得道飞升
第二个派系的想法比较极端,既然祖宗不保佑他们,那他们就自己当祖宗。
余下的第三个派系、也就是付生玉与屠亦见到的那个白家族长,他们自己是为了阻止第二个派系才凝聚到一起的。
当然,现在看来,第三个派系的白家口中没一句实话,比付生玉都能瞎编。
付生玉将自己从白家族长那听来的话说给吴福春听“就是这样,如果奶奶你的消息才是准确的,那白家根本就不是因为他说的原因四分五裂的,完全就是政权交叠,当时每个世家都可能经历这样的情况。”
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前期,其实都是地多人少,物质基础不够丰富,相对来说比较难发展成非常稳固的封建政权,当然,这也有变法的功劳。
秦律诸多规定狠归狠,不过那时候不讲究那么多,男女、官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后来物质丰富、秦朝后继无人,自然是要进一步发展成封建社会的。
白家顶多就是封建社会下第一批被献祭的产物,每个朝代被献祭的世家大族都不少,有些疯起来是真的疯,白家也只是其中疯的时间门比较久的。
吴福春听后没解释,只说“他们会有这样的认知正常,继续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汉朝被分散的白家并不是完全分散,毕竟百年之内其实家族还算有联系,分家只是一种不希望被管束的做法,不管什么身份,过到最后总会分家的,谁不想自己一个人逍遥快活呢
皇族宗亲就要封地,天高皇帝远的,自己就是老大,当然不想在帝都处处受制;世家大族则是知道不分家,如果不被当权人看中,就是个炮灰命,平时没给你多少东西,出了事你就得出来为了所谓的主脉顶罪,有点脑子跟能力的都知道自己不是继承人就别往继承人身边凑,不然必定是炮灰。
这就是最开始的分家,白家当时的几个小辈为了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搬离了主家,同时也是避免刘家想起来什么不该想的,要拿白家开刀。
韩信的事历历在目,谁敢说自己能比韩信命大
白家分裂之后,自认能力不足的族人散入百姓寻常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只要不被拉出去顶罪,好好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了。
剩下的两个白家,一个追权,一直追了很多年,很多朝代几乎都有白姓权贵的身影,哪怕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也多少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最后那个白家,他们有点意外的奇遇。
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在可以走通之后,很多商人其实都陆陆续续过去做生意,在政权中心不是很站得下脚的第三个白家,就跟着去了,如果能走通,就想长久做。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他们要不了权,可以赚钱呀,有钱在,将来发生什么事,也好给自己买条命。
当时的丝绸之路开通,确实挺多人都想去试一试,卖丝绸瓷器等都是大商贾做的买卖,有些人呢,非常直接,就卖人。
封建政权下必然会发生性别压迫,人伢子本来是个卖人的活计,后来大多只卖小孩儿跟女性。
况且,女性地位低下的朝代,随便在路上拉个女的,说对方不检点,对方父母可能就不要了,卖人完全是个无本买卖。
尤其丝绸之路刚开,很多规矩吧,并不完善,人伢子混在其中,带上汉族女卖过去,再从丝绸之路上找很多漂亮的外族女回来卖给权贵,一条路赚两家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第三个白家做的是代运生意,毕竟丝绸之路远,路上不算安全,很多商贾本身就是做生意的,钱多,武力值不行,不一定能活着带自己家的商品过去再回来,委托给信得过的人押送是一个很好的路子,相当于是最早的马队跟镖局。
送东西总有送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商品,比如说笼子里关的可能是活人、箱子里放的可能是违禁品,总之,在没有特别律法约束的时代,送什么东西都可以。
偶尔除了女人跟小孩儿,可能还会送一些成年男性,他们都是躲避律法逃跑,或者想去关外做点事情但自己走怕不安全的,等于花钱请保镖。
在某一年,白家送货到敦煌,遇见了一个平时常走动的汉族商户,对方不知道怎么来到敦煌这边,平时明明都请人帮忙运货的,没想到一阵子没见,竟然自己跑起货了。
不管什么时代,做生意最怕合作对象忽然就开始抢你原来做的生意,还占你的线。
白家就找人去打听,想着如果对方是看油水多想抢生意的,就干脆联系一些劫匪,让他们狠狠出一次血,被打疼就能有自知之明了。
可是打听出来的情况却不是如此,对方一整个商队对老板要做的事情讳莫如深,并不像来这边做生意的样子。
遮遮掩掩的事情别人往往更好奇,白家也是,他们算是最早开始做运输的商队,就这么一条丝绸之路,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很快,白家就试着跟那个商户套近乎,看看对方遮掩着什么。
对方大概是看白家挺自信的,喝了几顿酒,算是彼此加深了解了,就让白家跟着他们的商队去往敦煌外的沙漠深处,那边是白家从未走过的地方。
沙漠会吃人,没有人自信能每一次都从沙漠中活着回来,再兵强马壮,都得按照时间门、路线走,不然遇见一次意外,就可能永远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白家不傻,对方领着自己往沙漠深处走,自然不会闷头跟着走,于是停在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边界,无论如何都不再往前一步。
他们停下来的位置方圆好几里都不见人烟,商户大概是觉得不用担心隔墙有耳,这才将实话说了出来。
半年前,商户在一个矿区里收玉石他本是做金器玉石生意的,跟汉朝当时几个比较大的矿区都有合作,不挖矿,只低价买原料做成品,比如首饰配饰什么的。
矿区当时说出了个大料,非常完整,石皮也很好剥落,矿区的老师傅怀疑那是被人埋下去的玉,并不是矿区里土生土长的。
玉石带灵,可以养人,也可以玉养玉,所以矿区的人猜测,那块玉是很多年前有人找到了那个矿区,把自己的大块玉石放进去,试图养得更大块、水头更好。
养玉需要很多很多年,一些祖传的玉器要养的话或许要传好几代人才能把玉养出翠来。
矿区早年经历过战乱跟灾害洗礼,说不定放玉的后人忘记这里还有一大块玉石了,现在矿区已经被承包,从他们矿区挖出来的玉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只是这么大一块玉,普通的商户肯定吃不下,矿区有意联系商户,想商量看看到底是拆分后制作玉器买卖还是上贡。
这年头,能做矿的基本背后都有官家背景,矿区的人犹豫,是因为这玉石不算原石,是一块被人使用过后才放进矿区的,当时的矿区老板担心进贡二手货反而被降罪,这才找了商户来问问看,到底能不能送到宫里去。
古时候讲究地位等级,工农士商,商贾排在最后,地位本身不高,能赚大钱的,背后多少有管家支持,是最早的官商勾结,只是这算给国家盈利,加上好东西多少会送到皇家手里,就默认了一部分商贾“皇家特供”的身份,后来更有皇商一类的商人与普通商人区分开来。
商户听说玉特别好,水头足、块头还大,想着如果好的话,就直接送进宫,到时候他说不定能给自己儿子谋个好差事,以后就不是地位最低等的商贾了。
那块玉确实很大,商户本以为就是那种可以雕刻人形的玉,有些皇族爱雕玉身,也有用玉给神仙雕的,当个供奉的雕像,这种尺寸不算少见。
是以,如果真的就是这个尺寸,商户想着在送进宫去前,不如先问过皇帝,看看雕什么东西,回头只要找个老师傅雕得栩栩如生,封赏肯定少不了。
矿区联系商户的老师傅说那玉石太大了,不好运出来,得让商户自己去一趟,不然的话,路上怕有所损坏,商户就跑了趟南方。
华夏国土辽阔,哪里有可以挖出矿来,商户本身也有各个矿区有合作,这一次挖出大型玉石的是南边的一个矿区。
到了地方,商户真见到玉石才发现那东西有多大高就有一丈,三四人合抱都绕不过来。
碧绿且毫无杂色的巨大玉石几乎挡住了矿区的仓库入口,商户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老师傅估摸着时间门开口跟商户这个玉石应该怎么办,真的太大了,如果要运往京都,路上不免要出意外,再加上这么大的玉石,想要雕刻什么东西,其实不太容易的,说不定得出动很多师傅,没个一两年下不来。
商户看着玉石,上手摸了下,再用灯缓缓照过,忽然觉得,这玉石中似乎有什么纹路玉石讲究光滑圆润,要是有纹路,价钱要下降的。
换句话说,带杂色的玉,要么慢慢养掉这些杂色,让整个玉都被填满翠色,要么切割避开这些杂色,做小件。
大块玉石有杂色是最难受的,切了吧舍不得,不切吧价钱肯定达不到心理预期,进退两难。
见商户发现了,老师傅也不隐瞒,直接告诉商户,这块玉中大量的杂色应该就是前人把它埋进矿区的原因。
矿区地下还有很多玉石,以玉养玉,现在看着玉石有纹路,说不准几百年后这一块区域的玉石全部都是帝王绿。
其实现在这块玉已经很绿了,只要没有下面的纹路,它就值得一个小国家。
商户在矿区待了半个月,每天跟老师傅商量那块玉要怎么办,后来他慢慢发现不对那些纹路,似乎是一个完整的图案。
纹路杂色在玉上不值钱,可这些纹路要是个完整的天然图案,那就值钱了。
这一发现让商户兴奋起来,要是有什么吉祥的寓意,皇帝可不得直接赏他个小官做做
于是,商户开始让师傅直接绘制每一面的纹路样式,不再是原来一点点商量什么地方大可以做雕像、什么地方小可以做耳环。
等到老师傅们花了三天把图纸绘制出来,拼合到一起,商户发现,玉石八个面,画的是八个不同的图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