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天弦界1:既定变革 > 第3章 携亿万星光,赠世间温柔!(3)

第3章 携亿万星光,赠世间温柔!(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命德军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这是拥有世界最大“铀储备”地方,他们派出专机和护航战斗机将这些这里挖掘的矿石送回德国;

    当时的德国同时拥有世界最大铀储备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挪威重水处理厂。

    元首离自己的和武武器仿佛只争朝夕,但命运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正面战场的决策失误姑且不谈,科研层面:

    1940盟军情报组织在捷克发现了德国铀矿和加工厂;

    1942年又在挪威发现了德国的重水加工厂;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卷入了太平洋战争,核能研究终于被罗斯福赋予优先权,曼哈顿计划应运而生。

    不过此时此刻的盟军,在原子弹研制的路上,落后了德国三年。

    1937年2月,纳粹就开始了“铀计划;

    盟军当时发现德国资本铀235的离心浓缩技术和设备至少与曼哈顿项目技术相当,甚至更加优越,技术上的差距使得盟军不得不想办法拖延对方,

    所以他们相继攻击了德国的挪威重水处理厂以及若干核研究设施。

    奥本海默好不容易顶住全美纳税人的口诛笔伐与政客的傲慢偏见后,却惊奇的发现自己要与大名鼎鼎的海森堡为敌。

    要知道在奥本海默年轻的时候他就听说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一个粒子不能同时拥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沃尔森海森堡,1901年出生,拥有元首眼中最纯正的日耳曼血统。

    年仅年仅24岁的他便发表了关于量子力学的第一篇论文著作,创立了矩阵力学。

    1932年,31岁的海森堡便凭着“不确定性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言以蔽之,海森堡就像被上帝眷顾的天才,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元首为何如此极端的坚信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

    海森堡便是他的佐证之一!

    虽然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逼走了近一半的犹太科学精英,在纳粹上台的第一年就有2600名德国科学家背井离乡,

    其中更是包含了多位诺奖得主,如爱因斯坦、薛定谔、费米、玻恩、泡利、玻尔、德拜等世界顶级科学家。

    但即便如此,德国依然是当时世界上人才储备最雄厚的国家,

    从1901年到1932年间,德国获诺贝尔奖的就有33人(英国18人,美国6人),可以说是断档领先。

    上帝的玩笑也在此刻降临。

    海森堡在自己的公式中没有把中子扩散率计算在内,导致得出造出原子弹所需的铀235的质量偏离了好几个数量级,

    原本只需要十几公斤的铀235,他竟算成了需要好几吨的铀235!

    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海森堡,自己亲手终结了第三帝国拥有原子弹的可能性。

    得知这个结果的希特勒,可以说是大失所望。

    因为在战况吃紧的二战,整个德国的研究都热衷于较为“速效”的武器,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那么这个计划将会被搁置暂停。

    所以那时候希特勒也就下令,对原子弹不必花太多心思,可以转向建造能提供核能的大型原子反应堆,

    而核反应堆本就是海森堡最初提交报告的两个发展方向之一。

    马克西米连也是在这一时期带着自己最前沿的机动铁驭载具方案再次面见了元首。

    德国驻上合的科研人员在近海领域发现了名为“布莱尼茨”的超高级记忆金属,当时的上合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开发条件,

    而轴心国同盟的日本紧随其后,也发现了布莱尼茨金属,

    轴心国同盟的日本陆军方面深陷中日战场,海军也因为珍珠港事件开启了太平洋战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即便他们当时发现了这种特殊金属,也有心无力。

    马克西米连以虎式坦克作为篮本,将车上炮管部分舍弃替换为人形金属装甲,兼具540度打击的同时还开发了可手持的大型步枪。

    这类步枪的子弹口径是一般弹药的几十倍,每一发都相当于一枚小型炮弹。

    由于虎式坦克最厚端近30mm的装甲层过于沉重,再加之发动机推重比本就偏低,战场上故障率与战损率极高。

    在马克西米连的设想方案中:

    “先是将掺和有布莱尼茨金属的复合金材料覆盖涂层,削减装甲厚度至原本的三分之一,

    可以极大程度减轻机体负担,车身更轻的同时还能变得更坚固。

    并且马克西米连还发现布莱尼茨金属除了极其坚固的同时,还具备“热缩”效应。

    当温度达到至少5000摄氏度以上时,分子间距会变得更加紧密,金属变薄变小;

    但硬度系数不降反升,强度提升至数百乃至上千倍,降温时又会恢复正常尺寸,且不会损失任何质量!

    就是这么巧,同一时期的沃纳·冯·布劳恩递交了一份关于液态燃料火箭作为长程攻击武器的可能性报告。

    布劳恩向元首说明:“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引向目标,导弹头部可携带普通装药,化学、生物战剂等。

    并且这种导弹能够直接从欧洲大陆准确地打击到隔海相望的英国本土。”

    马克西米连这几年依然没有试图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再一次在元首面前结结巴巴出尽了丑。

    于是乎元首又选择了布劳恩团队的液态燃料火箭方案,也就是后来洲际导弹的始祖,大名鼎鼎的v2导弹。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马克西米连并未能发现布莱尼茨的另一特性“电镀”。

    当布莱尼茨金属受到至少1000kv特高压时,电镀效应会极大程度的促进原子核结构内的中子和质子相变。

    中子由一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两种夸克的电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显电性,

    自由中子的质量为16749x10-24g,是电子质量的183868倍,中子和质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x10-15米数量级。

    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

    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半衰期为(1061±016)分,中子自旋为1/2,中子的磁矩为-191304275单位核磁子。

    而布莱尼茨金属则会在电镀效应将会生成标准模型预言中的电偶极矩。

    这一状态下的布莱尼茨金属表面,会获得强大的阻尼反振能力,跟随电压出力可以偏转或直接反射一切动能武器!

    并且这一阶段的布莱尼茨金属会自发在表面形成相位场,反射370-850区间纳米波长的电磁波。

    而人眼只能接收400-700波长的可见光,进而达到光学隐身的目的!

    并且由于布莱尼茨内部的质子稳定性极高,甚至可能压根不会儿衰变,只要结构强度合理,甚至能够硬抗核弹!

    而生成这种电偶极矩被称作“超幻技术”,通过电力调整可以完全折射太阳光传递进而达到光学隐身,

    假若进行“热缩”效应,又会变得无比坚固,能源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免疫一切动能武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