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动若棋生(下)
山间天象不定,好容易晴了半刻,吹了一嘴风,云就压了上来。
潮湿的寒意被风送进草庐中,将云晏那被山雾浸湿的衣角紧紧贴在他的身上。
云晦用火钳拨了拨火塘里烧的炭。
“大哥坐近些吧,把衣服烤干,才不会生病。”他一边给云晏指了指火塘旁边的蒲团,一边熟练地用火钳将挂着的茶壶从钩子上取下来。
云晏没有发出声音。
云晦用余光看到云晏还站在原地,略微抬了抬眼。
“坐吧,水已经烧开了,至少喝碗茶再下山。”
“说的也是。”云晏盘腿坐下,将冻得有些麻木的手伸到火塘上方。
低着头侍弄茶具的云晦,听到云晏轻松地吐出了一口气。
“这竹屋收拾得不错。”
云晦听言,得意地看了云晏一眼:“我刚上山的时候,这屋里还有一窝狐狸,连吓带哄,好容易把它们送出去了。”
云晦环顾四周:“咱们那时候做的屋顶也被鸟雀啄得不像样子,只能拆掉。”
“革旧鼎新,事当如此。”云晏盯着挂在墙上的字画喃喃道。
云晦望了他一眼,端起茶碗递给他。
云晏一手接过,茶碗里的水倒得太满,云晏的手不稳,一晃就泼了出来,洒在火塘中的热炭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一路骑马,手也不中用了。”云晏自嘲地笑笑,双手捧着茶碗,小心地吹了吹,再小口饮下。
“好茶。”他空茶碗递回给云晦。
“自己炒的野茶罢了,”云晦又给他倒了一杯,“是你渴了一路,如今就算是给你烧一碗河水,你也会甘甜可口。”
“也许吧。”云晏又将茶一饮而尽,“雍州的事你怎么看?”
云晦见云晏没在绕圈子,还有点意外:“邸报里不都写得清楚了,我一个山野之人,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关系。”
“弟弟,别说赌气的话。”云晏轻声道。
云晦抚掌大笑:“这么些年过去了,我还以为你能说出点不一样的花儿来。想不到还是这么一套。”
他拎着茶壶,探身过去给云晏的茶碗续水。
“若你们没有商量好,又怎么会跑来找我?说吧,赵光霖想做什么?”
云晏沉默了一会儿,苦笑道:“我已经不知道皇上要做什么了。”
云晦有些意外道:“我以为你就纠正我不要直呼他名字。”
“一时的改口又有什么用呢,”云晏端详着茶碗中起起伏伏的茶叶,“况且这里是海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会传到京城里。”
“就比方说,海洲的码头居然已经如此热闹,街上的百姓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云晏抬眼与云晦对视:“你回海洲没了压制终于能大展拳脚。”
云晦捂着腮啧了一声:“这酸味飘过来都能酸倒牙。兄长这话也不怕传出去旁人听了笑破肚子。”
云晏沉下面色,云晦的姿态却放松下来:“京城繁荣富庶,来往商船多以它为目的地,海洲不过是临时歇脚的地方罢了。”
“兄长若是多留意一下京城里物价涨跌自然就会注意到齐州的情况。”他甚至懒得观察云晏的表情,直截了当地说:“想必是每日忙于安抚那位多疑的皇帝,无暇顾及百姓是生是死了吧。”
云晏僵着一张脸,责问道:“如今齐州田亩丰饶,交给朝廷的税收却还如往年一样,你也要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吗?”
风吹得越来越急,雨还没来得及落地,就被卷着击打在草庐的竹墙上。
屋子里愈来愈暗,只有火塘里的炭火像一只只明亮的红眼张张合合。
云晦夹起一块炭,点燃旁边的油灯。
“兄长此言差矣,东海郡乃高祖皇帝给女儿的封地,免税收徭役,因着沿海有码头,还允许训练水兵抵御外敌。”
云晦的声音在风雨中尤为清晰:“五十年前,江山易主,皇帝将东海郡强划入齐州,还让外戚担任齐州牧,郡中上缴的税役多进了那位苏州牧的腰包里。”
云晏的面孔在晦暗不明的灯火中显得更加阴沉,云晦伸手过去拿起他面前的茶碗,将已经冷掉的水泼出去,重新给他倒了一碗热茶。
“兄长,若要让东海郡向朝廷交粮纳税,当然可以,或者说理应如此。”云晦的声音很轻很缓,带着外头的风雨声都柔和起来。
“只是,这话应该赵光霖来说,应该写在盖着玉玺的圣旨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云晦指了指云晏的胸口,“让你来传这个话,还是说……这些话不过只是你有感而发……”
“而他赵光霖连开口要这些银子的胆量都没有?”
“云晦。”云晏低声吼道。
“兄长,山中风大,一会儿入了夜路就更不好走。”云晦端起茶碗,“如今我孝期未过,若你执意要听赵光霖的话,去雍州给他做那个刺史,这翰林不如就交给云权吧。”
风很急,推攘着山间的云雾向山顶去。
“天晴了。”云桐指了指外头的天色,回头对云权笑道:“兄长来看这山间景色,比之京城如何?”
“各有千秋。”云权滴水不漏地答道。
云桐点点头:“兄长说得对。”
云权有些焦躁,他此刻应该上山去,听听父亲与三叔说些什么,或者与三叔一起劝父亲放弃维护皇帝,早日选一个新帝扶持上位。
而不是纠结于繁文缛节,与云桐一起等在半道上,与她有一搭无一搭地聊海洲与京城的花开花落、飞燕游鱼。
“妹妹的侍卫怎么还没回来?”云权忍不住问。
“山路不好走,下过雨石头都是湿漉漉的,难免要小心些,不过算算时辰也该回来了。”云桐歉意地看着他:“想来伯父千里迢迢回海洲寻父亲,一定是有要事相商,不如今日就先回吧。”
“既然快回来了,那就等等吧。”云权咬咬牙,已经到这儿了,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成果就打道回府。
见云权如此,云桐愈发笃定,他是背着云晏有事要与父亲商议。
会是什么事呢?
云晏一定是带着赵光霖的话来的,这点毋庸置疑,没有皇上发话,他根本出不了京城。
这样一来,云权也许是萧家,也许……
云桐望向凉亭之外,风将云吹散,显露出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林菁绿浓。
“兄长你看,咱们坐在这儿,连山下乘牛的牧童都看得清楚。”云桐接着又充满怀念的感叹:“可惜离开京城的时候,我年纪小,只听父亲说起繁华盛景游人如织,却记不得了。也不知站在高处望京城,是不是也如此刻这般,尽收眼底。”
“京城四周并没有这么高的山,且房屋紧密排列,就算登高望远,也只能看到勉强看到北寺经塔的塔尖。”
“竟然是这样吗?”云桐无不遗憾地叹息。
云权想了想又道:“不过,夕照经塔,遍地金光,倒也算是个不错的景色。”
京城周围最高的山坐落着王家的山庄,想看到此等景象必然要在山庄里待到黄昏。逗留到黄昏还在城外,那就是要在山庄里过夜了。
云桐心已了然,云权已经与王家走得极近了。
“真想看看啊。”云桐望着远方出神,在云权看来,她正在脑海中描绘那番经塔洒金的景象。
“妹妹想回京城吗?”云权突然问。
云桐连忙抬头,又飞快地把头低下:“如今父亲还在为祖父守孝,我自当侍奉于父亲左右。”
“那就是想回去咯?”云权此时像一个温柔的兄长一样。
云桐轻轻摇摇头,没有说话。
“妹妹若是能回京城,会开心吗?”
“父亲他……”云桐犹犹豫豫又低下头:“我都听父亲的。”
云权并没有因云桐的反应而气馁,相反,他对云桐的柔顺十分满意。
他暗中派人回海洲打听过云家的事,知道云桐替其父在外头主事的细节。
在他看来,云桐聪明有见识,但心慈手软,真到了处置云松的时候,却要文老太君拖着病身偷偷去衙门与县令商量。
云权想,云桐如今很顺从她的父亲,那么,将来,也一定会依赖他。
只要,操作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