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第一寰宇 > 第 81 章 道爷我成了!!

第 81 章 道爷我成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之庸像看傻子似的看着白龙,不屑道:“你!?愿望很简单?”

    “对啊!”白龙「单纯」的看着一脸不屑的刘之庸,继续说道:“真的很简单,你都不用花钱,不用费事,现在就能实现。”

    “哦?”刘之庸的好奇心被勾引了出来,询问道:“什么愿望,说来让哥哥我听听。”

    “就是给我嗦一下我的牛子”白龙脸不红心不跳的说。

    刘之庸听完白龙说的话,他瞬间就后悔了吗,为什么会相信一个「老不死」说的话。

    “滚滚滚。”刘之庸看着白龙心里那叫一个烦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别这么古板啊,你看小风都多大了,还这么怕着你。”白龙看着刘之庸古板着脸,调侃道。

    刘之庸白了白龙一眼,他在想为什么之前没有感觉到白龙能这么皮。

    刘之庸没好气的说:“咳咳,谁像你,当爹没个爹样,当爷爷没个爷爷的样子,这样你在孩子面前哪有什么威严。”

    “你说你古不古板,咱们小时候被爸妈训成那样,我都不敢说话,那时候我就发誓啊。”白龙回想着小时候,继续说:“以后有了孩子,不能那么严,要与孩子一同成长嘛。”

    刘之庸听到白龙的回答,他背着手,感慨道:“不严点不行啊,我家这些兔崽子们还不得翻了天。”

    我对京杭大运河感兴趣,应该是从看电视剧“乾隆下江南”开始的。我曾经天真地幻想:如果能从京杭大运河,乘船下一次江南,那该多有意思啊!为此,我一直在想: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在哪里呢?

    盛夏时节,妈妈笑着说:“带你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我纳闷。“你不是想看看大运河的源头吗?”“太好了!”于是,我们驱车来到了北京通州,据说这里是大运河的北源头,现在叫“大运河森林公园”。走进公园,穿过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水域。忽然,我发现水边立着一块标志碑“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妈妈告诉我:“通州作为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与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经过众多专家论证,确立通州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商河、运潮减河的五河交汇处,为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我终于看到了大运河的源头。

    妈妈继续介绍:“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我好奇地问:“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妈妈继续讲:“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原来如此!我的内心顿时升腾起一股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沿着河边平整的甬道,我们来到了1号码头,据说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首,位于运河文化广场内。广场非常宽广,中轴线是一条千年步道,上面刻着一条长长的巨幅石雕,全部采用花岗岩制成,并镶嵌青铜。仔细观看,千年步道以历史年代为主线,选取了大运河历史中最重要的14件大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运河的历史风貌。广场内还有一座高高的《东方》主题雕塑,由一条巨龙和三尊麒麟组成,全部由铸青铜和花岗岩制成,象征着吉祥、升腾之意。

    我和妈妈乘兴登上了一艘大型的“龙船”,游荡在水平如镜的运河上,新建的七孔石拱桥、失迹百年后重修的验粮楼、屹立千年的燃灯古塔,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妈妈还告诉我:2014年,中国京杭大运河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离开大运河森林公园,我还在想:京杭大运河是什么朝代开凿的?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沿途经过哪些地方?带着疑问,我和妈妈走进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大运河文化展”。走进北边的展厅,抬眼看到墙壁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舟楫千里”。妈妈说这是本次大运河文化展览的标题。导游正在讲解:“舟楫”最早出自《诗·卫风》:“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来“舟楫”泛指船只。那么“舟楫千里”就是乘舟在千里大运河上行驶,又是乘舟在千年运河文化中遨游了。我们开始参观,这个展览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河千载通南北”。介绍了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到秦代修筑都江堰、开凿灵渠等水利工程,足以证明我们的先民治水的技术水平,要早于西方上千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晋争霸,修筑了人工水道邗沟,连通了长江和淮河,最早确立了隋朝大运河的雏形。原来大运河的前身是春秋时期的邗沟!

    第二部分是“货通南北利四方”。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东南和东北地区的统治,逐步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运河体系,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这就是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唐代和宋代,隋朝大运河得到了维系和发展。元朝,著名科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擅长水利工程和天文历算,最早提出了“海拔”的概念,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设计了通惠河工程,不用再过洛阳,实现了大运河的裁弯取直,形成了全长约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直接沟通北京和江南地区的内陆水道,形成了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明清时期,一直维系着大运河这种基本格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