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这种感觉似乎并无理由可循
“如今你可以放心休息了,彻底的安心吧!”
白怵一杯酒斟尽,双膝重重落地,虔诚磕了三个响头。
站起身来再看,眼前出现了两个令他意想不到的身影。
“老先生,你一个人住在这里?这地方四周无村舍,难道你不感到害怕?”
“今日如此热闹,又有年轻人来访,有酒吗?没有酒的话,老头我可帮不上忙!”
“恰巧,我就带了两壶好酒!”
白怵急忙下山行礼,却被扶苏伸手拦住了。
“老先生,请与我共享这一壶!”
“乐意之至!”
扶苏与老头直接爽快,举杯对碰之后豪饮起来。
“刚刚你问我在做什么?好问题。
我是为了履行承诺而来,要守护这座山上那位老者,直到大秦精锐胜利。
胜利的消息何时传来,我会告诉他!”
“请问老先生贵庚?”扶苏询问。
“区区七十二,年纪不小了!”
“听老先生的意思,您以往也应是兵伍的一员吧?”
老人颤巍颤巍接过酒,面上浮现一抹自豪的表情。
“我曾是白起将军帐下的一员猛将。
上党之争、长平之战,那场战争带走了无数同胞的命!”
“像我们这个行伍,剩下的,只有老头我以及上面的那位。”
“我的眼睛受损,退伍了。
上面的战友坚持留下,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小队长大,永远的班组长。”
“我劝他少吹牛,他走时,竟有一百多人为他守灵。”
“死者不再归来,而我们生者仍在承受哀痛,孤寂啊,多么孤独!”
“没错,没错,他们在我的心里从未远去,长平之战中的同伴,虽然一个个渐行渐远,但我一定要见证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刻,我一定能做到!”
“年轻人,
“前辈,您看不清并不影响您的感知对吗?您还记得秦 队那凌厉的战意,即使眼盲,我的心也能感知这一切!”
“我大秦无需再东出征伐,东进就意味着浩渺大海,我们将背向它前行!”
“前辈,请与我再饮一杯!”
苏扶豪饮一杯,仰望远方,大秦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召唤。
在那条东进的路上,无数英勇魂魄似乎在向他致敬挥动着手。
我虽不知他们的姓名,却只能通过战场上浸润的血色来铭记他们的英勇!
每当历史书页轻轻翻动,就仿佛展开他们一生辉煌的画卷!
此酒,愿与各位共享,以敬这些英魂们!
在秦国境内的中心之地函谷关!
如今,随着国家战事扩张,大多数的军队已开往东部边界,继续征讨天下。
函谷关由原本的边境要塞变成秦军的核心地区。
即便如此,秦王朝仍保持着警惕,固守这一重要关口,因为这里是通往首都咸阳的大门,它的安全至关重要。
“驾驭!”
一支骑士队伍疾驰而来,远远传来呼叫:”函谷关守将何在?速速开门,大军即将至!”
函谷关缓缓启开,骑士队伍中的人马向城关守卫交接完毕,剩余的人立刻朝着首都方向全速奔驰而去,以便尽快通报大部队行踪。
当大军抵达函谷关时,接近京都指日可待。
他们必须立即赶回报讯。
与白颤共度酒后,苏扶思考着老军兵提出的关键问题:在长平大战中,秦军占据明显上风,如果在开阔原野上,可能并非赵边军对手,后者机动性高,战术灵活,深受匈奴战法的影响,若将来面对匈奴人硬碰硬,无疑会让秦国吃很大的亏。
一旦踏入草原,人力无法与马力匹敌,追击也难于追踪,战斗却不与你正面较量,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与匈奴对抗呢?
最终的应对方法恐怕还是要大力修建长城,以其作为防线,防止匈胡之患侵染中原!
然而一味防御并非良策,如果秦骑兵能发展起来该多好,那样就能无需畏惧匈胡侵犯了。
骑兵,此刻看来,确实是移动的致命武器。
这次返回咸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关于骑兵的问题。
哪怕最低的要求是,这支骑军至少能掌控在我或亲信之手。
毕竟秦军刚下山不久,大军前锋已在离开上党郡往三川郡进发,后军尚处半途中。
确实,的时代来临,人,成为了关键。
如此规模的战列如画卷般展开,那股雄伟的气象简直足以让人胆寒!
“公子,该启程了!蒙恬将军他们的军队即将到达函谷关,越过那里,前方就是咸阳了!”
“对,是咸阳!”扶苏策马驰骋,目光直视天空。
即将踏入的大秦首都,咸阳——那个心中久候的地方,以及父王、母妃、秋姐弟以及众多亲人,那些记忆中模糊却又亲切的身影,让他心中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整整一年的战斗,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逐渐深化,但临近函谷关的最后一段路,竟意外地产生了一丝惧怯归乡之情。
这种感觉似乎并无理由可循。
“出发!驾车!”扶苏一声令下。
在通往函谷关和咸阳之间的官道上,一支巡逻队恰与游骑兵队伍交错而过。
立刻有马上的士兵停下,他大声喊道:”这是大秦侦察队,看来公子的大军快要到达到长安了。
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传给公子!”
“加快速度!”
三位骑士皆穿着黑衣,为首的正是扶苏身边的近侍,王犊子!
那支十人的侦察队,风尘仆仆,在咸阳东门外飞快进城。
“大秦精兵即将返回都城!大军已抵达函谷关!”
“大秦精兵即将回归!大军已抵函谷关!”
这队侦察骑兵赶到宫殿前,纷纷跳下马,取出一份竹简。
“大军已至函关,请转达我等向 禀告!”
守卫接过竹简后,匆匆进了宫廷。
此时,秦王正在书房内处理事务。
“好了,不必站立,说说情况。”
“此事……陛下,我们已禀告了所有重要的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朕已经明白,地方的事我会考量。
重点在 !”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地方不宜分散权力,应当高度集中!朝廷决断大事,显示皇权威严才是正途!”
“具体的实施细节呢?”
“这…我们不敢擅自主张!”
秦王瞥了他们一眼,嘴角微扬。
“我的意思是在朝堂之上设三公,以下则是九卿,负责掌管帝国农业耕作、士兵戍守、文化教育、牧业与法规、及皇家事物!”
“至于地方,实行郡县制!”
“贤哉,陛下!只是一时不解,三位公官会是谁”
“朕想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并将原本的国尉改称为太尉——这是三位大公!”
“至于御史大夫与太尉人选已有定论,只是这个丞相的位子尚未决定人选。”
“李斯,你说说看,谁能胜任丞相之位?”
“此,陛下,丞相一职事关国政,臣不便随意议论!”
“唉,直言吧,我们三个君臣在此,无妨!”
“我认为,王绾大人和隗状大人多年勤政,他们两人足以担任丞相职位,并且,他们早已经是朝廷重臣,这样一来,国家政务会更为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