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下大乱
俗话说得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天下自汉末起打了几十年,老百姓民不聊生,燕王秦炎逼迫魏帝给自己禅让,你说让就让吧,秦炎确把魏国皇室全部给杀了,无形中开了一个极其坏的头,这些可都是以后要报复到自己子子孙孙上的。
秦炎当上皇帝,建立了燕国,这个燕国在建立之初就充满阴谋诡计。
刚当上皇帝的秦炎还是很勤政爱民的,自灭吴后便开始不思进取,只想着日夜笙箫,国家大兴奢靡之风,又亲近奸臣,导致国家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祸根,秦炎未死时还能压的住,秦炎一死,整个国家就开始了万劫不复。
燕国并没有如之前大一统王朝一样威服海内,秦家在天下一统的几十年间,大量引进了异族进入到中原生活。
自秦炎死后,燕国就因为皇室抢夺权力发生了八王之乱,。
燕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后,由一个统一的国家变成了如今各个王爷占领的地方,全国四分五裂,各个王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停的买通异族来为自己提供兵力,这些异族原本只是来中原避难的,趁燕国纷乱之时不停的扩张自己的势力,朝廷也没有对异族开展限制,导致异族越来越难管理,一直到最后尾大不掉。
长年内乱导致中原的汉民越来越少,燕国的朝廷于是想到了引进大量的胡人进入到燕国,起初这些胡人还很听这些掌权者的话,指哪打哪。
等这些皇族之间争的你死我活之时,胡人发现有机可趁都纷纷起来想分一块地盘。
这其中就有好几个代表性的民族。
第一个要讲的人是匈奴。
刘武,匈奴人,生于新兴郡,本名为栾提武,父亲为匈奴左贤王栾提虎,母亲据传为汉公主,因为匈奴人和汉关系比较复杂,刘武父亲为了方便管理故把名字改为刘姓。
刘武不像其他的匈奴人一样好战,3岁后在魏国做质子。
刘武自小喜好读书,曾拜名士为师学习,因此很早就精通五经、史书,这在燕国人和匈奴眼里都是一个不得了的人,要知道中原老百姓认为匈奴人都是只会打打杀杀的,没想到竟然有精通四书五经的人。
刘武因为不同于其他匈奴人一样,所以他的名声在燕国很好,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推荐,特别是皇帝秦炎的附马王晕的极力推荐。
王晕多次在秦炎的身边说刘武这里好那里好,秦炎虽然听说过刘武的大名,也一直想见一下,但是因为刘武是匈奴人,自古汉人对异族就有很重的戒备心,所以一直没有当回事。
直到秦炎准备消灭吴国统一天下之际,一天到晚都在为派谁为统帅而发愁。
王晕有一次在皇宫内见秦炎一直在发愁,就站出来问道。
陛下,您是为平定东吴安排谁出来而发愁吗?臣保举一人可平定东吴。
秦炎说道,又是那个匈奴人刘武吧。
王晕道,回陛下,臣保举刘武,刘武此人不像是匈奴人,他骨子里崇拜汉文化,自小又长在国内,没有匈奴人的那种野性,臣认为他是灭吴的最佳人选。
秦炎经不住王晕多次说道,又看自己确实安排不出人,便叫王晕带刘武来见他。
不多时,王晕带来刘武。
刘武跪下道,匈奴质子刘武拜见陛下。
秦炎仔仔细细打量着刘武,只见这刘武生的仪表不凡,声音也有力。
秦炎问道,朕一直听说你的大名啊,今天召你过来,想问问你对东吴有什么看法。
刘武知道着急的机会就要来了,如果回答的好自己的前途无量。
刘武回道,现今陛下登基已来海内生平,然剩下东吴未平,陛下自然是想一统天下立万世之基,东吴乃一偏安势力,早晚会被消灭,陛下统一天下是早晚的事。
秦炎说道,我大燕必一统天下,可是。
刘武见秦炎不说话便问道,陛下担心我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怕如果派兵会重蹈前朝的结果。
秦炎说道,爱卿知朕,大燕国的将士们在内陆是所向无敌,但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我怕如果不慎会如当年的赤壁之战一样啊。
刘武说道,陛下,您可不必担心此事,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如今我大燕已经有天下之二了,东吴现在也不是之前强盛的时代了,我认为这不是需要担心的事情,只需要从现在开始建立水军,建造船只,从现在开始准备三年备战,伐吴之事一定可成。
秦炎听刘武这样说,哦,听你这样说,好像一直有研究这个事情啊,那如果朕让你当灭吴统帅的话,你可愿意领兵前往。
刘武赶紧跪下说道,小民一直以来就在为伐吴开始计划着,,小民虽是匈奴,但是自幼长在中原,小民其实就是大燕的子民啊,做为大燕的子民,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
秦炎听到刘武这样说心里也感叹刘武此人是一个人才,心中不免有重用他的意思。
第二天早朝。
秦炎受过群臣跪拜后便道,朕现在已经有了伐吴的合适人选了,匈奴人刘武,自小生活在中原,对中原的文化耳濡目染,虽然他是匈奴人,但是他应该比绝大部分人都了解我们中原人的文化,所以朕想命刘武领兵伐吴,不知诸位臣工有何看法。
尚书令孟不凡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秦炎疑惑的问,刘武此人是当世英才,为什么不可以呢。
孟不凡道,刘武确实是精通经典,但是依臣观察,一个不懂我中国经史的匈奴人其实不可怕,但是一个了解经史的匈奴人就相当可怕了,刘武的才干现在恐怕现在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陛下若是不重用他,便成不了大气候,若是授予他权力,树立他的威望,那么,刘武如果平定吴地之后,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师了,况且刘武与我们不是一个民族,必然会有异心的,自古以来哪里有中原王朝让异族做统帅的啊,陛下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陛下您要三思而行啊。
秦炎听到孟不凡这样说也不禁后怕了,是啊,自古以来就没有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异族之人的,如果刘武攻下了东吴不回来怎么办,我还要发兵讨伐他吗?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秦炎便说道,朕思考后,感觉爱卿言之有理,伐吴之事我将安排别人,刘武我自有他用。
王晕赶快站出来劝道,陛下,伐吴之事非同小可啊,刘武开是伐吴最合适的人选啊,没有人比他合适啊,请陛下明查。
孟不凡道,附马难道是说我大燕国竟然都比不上一个匈奴人吗?你一直为一个匈奴人说话,这是何意啊,难道是收了刘武的好处。
王晕道,我王晕对国家忠心耿耿,是你等小人可以说的吗?
两个人就在朝上你来我往的骂道。
够了,丢不丢人,朝堂之上岂可做此不雅之事,伐吴之事朕会另派他人,你们都不要讨论了。
王晕见秦炎意已决,知道在说也没用,便不再说什么,回到府上对在府上等他的刘武说,陛下准备派别的人去伐吴了,你不要难受,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刘武道,唉,可能因为我是匈奴人吧。
王晕道,我会继续推荐你的,两个人互相施了一礼。
过了几年,凉州发生叛乱,几任刺史都兵败被杀了,秦炎召集众人商讨怎么处理。
王晕道,臣举荐刘武,刘武的匈奴大军定可平定凉州叛乱。
孟不凡站出道,刘武若是能够平定凉州,恐怕凉州境内又要乱了,蛟龙得到云雨,就不再是池塘中无法施展能耐的小东西了。
秦炎听后又打消了用刘武的想法。
王晕此时真的是想弄死孟不凡。
没多久王晕到地方任职位,刘武知道后去给王晕送行。
王晕说道,没想到你一身的才能竟然受不到朝廷的重有。
刘武流着泪对王晕说,您对我有所了解,推荐我,可是一些人也趁机向皇上进谗言,这些都不是我所希望的,我本来并没有做官的想法,这一点只有您知道。恐怕我会死在洛阳,永远与您诀别了。
刘武就这样继续在朝中做质子,过了几年。
刘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按惯例由刘武接任,秦炎任命刘武北部都尉,当孟不凡听说秦炎要放刘武回去便来劝说。
陛下,刘武是匈奴人,前朝对于这些异族全部都是分管理,陛下怎么可以让他们继续统一起来呢,刘武一定会把在我们大燕学的东西用到治理匈奴上的,陛下怎么可以放他回去管理所有的匈奴人呢,这是放虎归山啊,我看刘武这个人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就做一个都尉的,像他这种有才能的人,陛下如果不用就应该杀了他啊,不能为燕国所用的话,陛下就应该杀了他啊。
秦炎不耐烦的道,爱卿已经三番五次的阻止朕了,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了,我大燕国力强盛,匈奴人可以不用担心,爱卿你放宽心不用去多担心。
孟不凡见秦炎意已决,便不再说什么,回到家对自己的家人说道,我看天下就要乱了,我国百姓就要受苦了。
刘武在离开洛阳前,对自己的部下说道,我原本是想为燕国效力的,但是他们全部都不用我,认为我是匈奴人,既然这个国家没有把我当自己人,现在燕国的皇帝立了一个傻子做太子,这个国家早晚就要乱的,我应该回去整顿军力,以图他日领兵进入中原,此时刘武的心里产生了不与燕国为伍的想法了,刘武便回到草原五部开始了新的生活。
刘武回到了匈奴的地界后开始效仿汉人为官的方式,严明刑法,禁止各种奸邪恶行,他不看重财物,爱好施舍,与他人相交,推诚相见,匈奴五部的豪杰都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就连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后学中杰出的人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游历,其中文臣有周绍、裴子文、武将有冯誓、孙誉、梁府、魏飞、梁宏、柴林、郭卿、等一干人才来投靠,刘武一时间势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