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动教育
我们的新式教育方法不仅为儿童个体行为发展提供了方式,而且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来处理自己的行为。
<strong>红人和白人</strong>
我认为必须要向教师们澄清一点,即——人体系统中的营养部分与能够联结我们与环境以及器官彼此间关系的部分之间的区别。前者与血液循环有关,而后者则与神经系统相关。
神经系统又被分成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含有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前者控制着大部分器官活动,与情绪密切相关,而后者的分支直接深入与外界相关联的感觉器官,并可支配横纹肌控制人的意愿。情绪和意愿的出现表明,交感神经系统既服从于又依靠中枢神经系统。任何一个对教育感兴趣的人,都必须认真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与我们尤其相关的是,以简单扼要的方式关注这两个不同的系统。其中一个是循环系统,以心脏为中心,四散至身体表层的微小系统——毛细血管中。另外一个是神经系统,以大脑为中心,其四散的分支可到达身体周围神经最微细的末梢。
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遍布人体的各个角落。它们提供了所有营养和维护组织基本运作的新鲜血液。无论是体内还是体表,对人体任何部位进行针刺试验都可引起出血及疼痛现象,这就足以让人们清楚了解毛细血管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分布范围。如果我们能够用某种方法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完全取出来,那么这个新生体,可称为“红人”;同理,如果将神经系统彻底取出,那么这个新生体就可被称为“白人”。“红人”属于植物性生命体。人们可发现其中相互的连接方式各不相同,以便于从自身环境中采集所需要的营养,如食物和氧气,同时排除废物。另一方面,“白人”则与人体的感官相关,可接收来自外部的观感信息,同时也与执行各种运动的肌肉系统相关联。尽管这两个“人”有着显著的不同,且可以根据其功能清楚地区分开来(一个为人体吸收物质,一个则为精神而工作),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关联,彼此密切相关,如果缺少协同作业,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正因为与神经系统相连,心脏才会跳动,血液才会循环流动,也正是因为有了血液的供养,神经和神经中枢才能发挥作用。
人体大部分都是由肌肉组成。与之相连的骨骼为其提供支持,并为神经中枢和循环系统提供保护。正是通过肌肉的作用,人类才能对外部世界有所行动,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将细小的感官与毛孔相比较,人类的心灵则借此吸收精神发展必须的意象,但是,生命的实际运转就要依靠肌肉运动。意志会通过这些神奇的肌肉运动执行各种想法。大脑必须具备所有表达方法,才能将概念转变成行动,同时也能将感受带入工作中。
虽然肌肉有执行任务的重要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系列复杂的运动,但它们同时也要协助血液循环,并使心脏不断跳动。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体主要功能产生的必然结果——通过运动形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人类的确也被迫导向了一种惰性生命中,尤其是孩子,不得不执行已经被人为分离出来的脑力工作,而这些脑力工作本应一直与器官活动相关联,这里所说的器官不仅仅包含大脑,而且还包括肌肉和感觉器官。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人类生理机能的退化,因为植物性生命也是生命体的一部分。因此,激活生命的需求也应被列入教育范围之内,当植物性生命的功能不正常时,就会缺乏能量且身体虚弱,新陈代谢缓慢,抵抗力随之减弱,此时,应带着恢复并加强植物性生命力的想法,增加身体的活动量。因此,与生命关系密切相连的肌肉系统,已退化到在艰难且复杂的通途中仅仅促进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的程度了。那些本来被用来表达思想活动的器官,也因此变成了仅仅协助血液循环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功能说明显然不能将人类带回充满生命力的正常状态,而这样的空谈又会导致功能性错误。人们一再地用其中一个错误去补救另一个错误。长此以往,就会对人类的智力和道德生活造成持续性损害。因为人类只强调单纯的身体活动,所以比赛、体育运动及类似活动会造成人类更高的能量消耗。
关节脱臼时,会相继引发疼痛、苦闷和生理畸形等病变。但是,当脱臼的骨头被复位时,四肢会重新恢复正常机能,所有的疼痛感都会消失。老师通常都错误地让孩子停留在安静状态,其感官和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与此同时,儿童的思想也会徘徊在幻想之中。但是,肌肉、神经和感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这种紊乱状态得到了更正,与精神生活相关联的各个器官也就被相应激活了。进行脑力工作的同时,应欣赏具有推动作用的真实且美丽的事物,还应该伴随着能产生实用思想并给外界留下痕迹的行动。肌肉组织的运动也要为思想服务,不应该屈服于所谓的人类“植物性生命”或“物质生命”。
工作其实是为思想服务的一种生理练习,当一个人在工作时,任务本身就间接地协助了人类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作用。以上即为我们对此观点的阐释。
因此,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工作问题。在能够自由支配高级思维的情况下,通过饮食得当以及在开放空间的工作,人们才能获得健康和正常的生活。
<strong>纪律和体育</strong>
在一般学校中,“体育”这个术语代表着一种群体活动,旨在规范全班同学统一执行某种肌肉运动。还有一种更为正式的体操运动,有点倾向于某种特技表演。
对那些不爱活动的学生,以及在木制课桌前保持固定姿势久坐不动的学生来说,这些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能有效地平衡其肌肉张力。因此,体育活动代表着一种反对给学生施加不幸的强制补救手段,老师们专横地给被动且自觉的学生增加不幸,随后又提供补救,没有什么能比学生被强制执行的行动和反应更典型,或者说更能代表旧有的管理体制。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例如,我们已经从英国借鉴了露天进行的比赛,而且,我们还引进了起源于达克罗兹的韵律体操。这些活动方式更加人性化,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放松肌肉的机会,不再局限于一直被动保持的僵硬姿势,而且还更多地关注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但是,所有方式都是对已被错误理解的生命做出的反应,根本不会对生命本身产生任何完善和影响。例如,娱乐活动就被排斥在普通生活之外。
我们所使用的方法的显著实用性在于,在儿童的特定生活中加入了肌肉训练,如此便能使之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教育也被合并到儿童的个性教育中。
儿童总在移动状态中,这一点无可非议。当约束力在运动刺激下进入和谐状态,从而创造出一种使之服从意愿的方式时,从表面看来,孩童时期不可抗拒的运动需求就会随着约束力的发展而下降。因此,随着儿童的逐渐成熟,其运动方式也越来越受意愿的控制,而且,如果他体验到了外部意愿带来的压力,就会进行反抗。然而,运动一直被作为各种生命关系的基础,正是因为这种可以准确移动的能力,才使人类以及整个动物王国区别于所有的植物。因此,移动也是生命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不应该节制或约束个体运动。因此,教育应该允许儿童正常开发自身能量,应该支持儿童更有效地发挥运动作用。
大自然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老师,能够教育孩子如何移动,几乎不需要任何演示。婴儿的活动固定且不协调,就像一个小木偶一样。一个3岁大的孩子走路时会跌跌撞撞,总喜欢在地面上自由活动,回来奔跑,碰触任何触手可及的物品。而一个9岁大的孩子就会随意地正常走路,不需要在地面上伸展身体,而且还能随心抓握任何想要的东西。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是自发的,不受教育影响的约束。儿童躯体长度与下肢长度之间的身体比例的变化,与上述表现相关。一个新生儿,从头顶到腹股沟之间的长度相当于其身高的68%,这就意味着他的腿长是整个身高的32%,而一个成年人的躯体长度与下肢长度几乎相等。这种比例上的变化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当一个3岁儿童进入我们学校时,他的腿长大约是其身高的38%,然后慢慢长至接近上身长度,最后甚至大大地超过了一个成年人的比例。当孩子长到7岁时,他的下肢长度接近身高的57%。然而,过了青春期之后,躯干的大小也开始增加,直到长至与正常成年人的比例相同。这样一个对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足以让我们理解儿童有不同的移动需求,为了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我们必须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自发运动。在此,我们需要注明几个基本情况。儿童用自己较短的小腿站立时,已经竭尽全力让自己保持平衡了,他们用小跑来隐瞒了行走时遇到的困难。当他们认为需要休息时,就会让自己在地板上伸展开来,并且抬高小腿。一个婴儿采取几近自然的仰卧姿势休息,他的手脚会在空中自然碰触;而一个3~5岁的儿童则以俯卧的姿势休息,其胃部接触地面,下肢朝上抬,还经常依靠肘部的力量抬高肩膀,他也能找到一种不同于坐在椅子里的姿势休息。儿童喜欢坐在地板上休息,以交叉双腿或伸开双腿的姿势休息,这样的姿势给他们提供了范围更广的支撑基础。儿童周期性休息的自然需求,必然会打断其正在进行的持续动作,所以我们在“儿童之家”配备了一些小毯子,通常都被卷起来放在房间一角,以备儿童之需。那些想坐在地板上而非小桌子旁边工作的儿童,必须要先取出一块小毯子,在地板上摊开,然后再坐到上面工作。成年人不会命令孩子改变自己的位置,他们完全平和地遵从自然指引。
<strong>工作和体育</strong>
我们仔细考虑一下,其实生活实践中可发现大量练习,而且完善其行为的实践场所恰恰就是他居住的那个环境。这种练习完全不同于可生产新事物的体力劳动。正相反,我们在能预见目标的智力的要求下,围绕着目标不断前进。能够锻炼儿童身体的练习有很多,如卷起小毯子、擦皮鞋、清洁脸盆或地板、放好桌子、开关抽屉和门窗、整理房间、按顺序排好椅子、拉窗帘、挪动家具等,从这样的练习中,儿童可以完善一个又一个动作。儿童能够通过工作习惯了解如何移动自己的手臂,比起一般的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更能加强肌肉韧性。无论生活实际练习能否被当作一种简单的体育锻炼,它们都是一种“工作”。不过,这类工作能够让人精神焕发,不至于很疲劳,因为人们在执行所有动作时都带有兴趣和爱好。这是一种自然练习,人类应该在活动的时候带有一定的目的。人类的肌肉也应该为智力服务,因此才能保持与个性相统一的功能。如果一个人智力非凡且肌肉发达,那么他暂停一切智力活动的静止状态,如同每个人在正常功能练习中停下来休息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要给儿童提供一个可使其进行实践活动的环境。然而,我们必须还要牢记,“儿童之家”对3~6岁的孩子开放,他们作为家庭之一员,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需求。
各种生活实践教具都不带有任何科学研究目的。它们只是儿童经常在家中看到的可用物品,但这些物品是完全按照儿童适合的尺寸特别定制的。生活用品的数量并非由我们的教育方法来确定,而是由学校资源,尤其是儿童每日在校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如果学校拥有一个花园,那么打扫园子里的小路、给植物除草或采集成熟果实等工作,全都由儿童自己分工执行。如果日托时间比较长,那么晚餐也成了在校生活的一部分。在所有生活实践锻炼中,这是最困难、最吃力、最有趣的一部分,包括小心安放桌子、提供分餐服务、正确吃饭、清洗碗碟和收集炊具等工作。
<strong>工作</strong>
孩子到校后,需要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把帽子摘掉。每个儿童都有固定在墙上可自由使用的小钩子,其高度足以让一个3岁的小孩子轻松触及。为儿童预备的洗脸盆位置也很低,甚至还没到一个成年人的膝盖处,里面放着小肥皂、小指甲刷和小毛巾,孩子们都可以轻松地拿到这些物品。如果没有整齐摆放的洗脸盆,至少在一个放有小水罐的低矮桌子上搁一个脸盆,旁边还需放一个可储存脏水的容器。还需为儿童预备其他生活物品:一个装有两把小刷子的盒子以及挂在墙上的一些小袋子,袋子里有衣服刷,便于儿童用小手轻松地抓住。我们还尽可能地放置一张带有小镜子的梳妆台,但镜子也被定制得非常低矮,它反射出的空间不超过一个成年人的小腿长度。儿童可以坐在凳子上看镜中的自己,而且,如果脱帽子时导致头发凌乱,或者因外面吹的风致使头发凌乱,他就能在此整理好头发。桌子上摆着一个小小的头发刷和一把平齿木梳。孩子们在工作时会逐一穿上围裙和工装,然后做好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倘若室内环境比较凌乱,儿童就能发现很多工作机会。或许,花瓶里的鲜花已经干枯褪色,需要被扔掉了,或许,需要更换花瓶里的水。教室里的墙上挂着彩色抹布,其中还有一个色彩鲜艳的鸡毛掸子。当他们选择好最适合自己任务的工具之后,打扫卫生的工作就开始了。必须要用肥皂和清水分别擦洗有污迹的桌子。如果水花溅到了地板上,也必须快速擦干净,如果有面包屑或干树叶掉到了地板上,孩子们也会用一个小扫帚打扫干净。扫帚的把柄闪闪发光,上面还装饰着各种漂亮色彩和图片,似乎在邀请孩子们争相使用。一个带有红斑点的绿色簸箕,或者一块白净无暇的抹布,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呢?经常会出现孩子们争相从事同一种工作的情形。在学校里,上午和下午都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儿童不停地检查着周围的环境——他的这个“家”,而且,当椅子不在原位,这个房间看上去有点凌乱时,我们能确定即使年龄最小的孩子也能注意到这一点。在3岁之前,他能做的最高级工作,就是安排家具并按次序摆放,而且,正是这样的实践,才需要身体的大量活动。
<strong>声音</strong>
虽然的确是教师在指导儿童,但许多不同的事物也在“召唤”不同年龄的儿童。实际上,亮度、色彩以及华丽装饰物的漂亮程度,都不会比吸引儿童关注并鼓励他们采取行动的“声音”更重要。这些物品掌握着一种甚至连老师都无法获得的口才。他们会说:“带上我,别让我受伤害,把我放回到原来位置上。”而且,回复这种请求的行为又给儿童提供了生机勃勃的满足感,不仅如此,它还激发了儿童的潜力,从事开发智力的艰巨任务。然而,经常有多种声音在召唤孩子,或者有相对复杂的命令交代孩子。稍微重要点的工作,需要让一群孩子有组织地协同作业,而不是单独完成,这种需求要有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诸如放置桌子、供应晚餐及清洗炊具等工作。
<strong>才能</strong>
企图在实验前根据儿童年龄评估其工作能力,或者从一些需要在地板上完成的工作中剔除一部分不需要任何协助的任务,都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教师应该永远保持开放的姿态,决不能让儿童因缺乏自信而气馁。哪怕年龄最小的孩子,也急于要做点什么,甚至比那些大龄儿童更急于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好老师应该寻找各种方式助他们一臂之力。一个两岁半的小家伙或许可以搬运面包,而一个四岁半的孩子就能设法拿动热水壶了。工作是否很重要,不会让孩子们自寻烦恼,只要能够尽力做点什么,能够了解自己没被能发挥作用的机会排除在外,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最让人羡慕的工作,是能给每个孩子提供大量机会的工作。儿童也有自己的抱负,希望能尽显上天赋予的才能,而且,当他们成功地实现这个愿望时,就会引起他人的赞赏。当孩子们受邀就餐时,他们并非仅仅在吃饭,也是为锻炼自己内在能力的良机以及更高的期望而欢欣雀跃(如在等候同伴或念诵祈祷词时)。他们没有浪费时间,他们十分清楚如何利用属于自己的机会。你能看到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小侍者,刚小心翼翼地铺好桌布,接着就站在桌前陷入了沉思。他可能在想客人的数量以及安排座位的最佳方案。您还能看到一个面带笑容的小姑娘,慢慢地将水倒进玻璃杯中,她很认真地尽量不让瓶子碰到玻璃杯上,也不能让水撒到桌布上。还有一队女侍者,拿着一叠将在不同桌上摆放的盘子快速走来。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使其散发出了来自于音乐中的优雅和轻松的光彩。
<strong>精确度</strong>
若花点时间和这些儿童相处,任何人都能注意到,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实践活动的秘密很特别。这个秘密就是精确度,人类必须要准确地执行各种动作。例如,往玻璃杯里面倒水一事,相比之下,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不接触玻璃杯边缘、不把水倾洒到桌布上的前提下,将瓶子里的水倒出来。如果一个人必须记住肥皂的准确位置以及毛巾必须悬挂的准确地方,那么洗手就变得更富吸引力了。
虽然动作本身事小,但如果有人想表达得更加完美,那么其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例如,洗手的原因不再是因为它需要被洗干净,也是为了使清洗动作更加完美。当儿童以这种方式洗手时,不仅仅是在洗手,而是在让自己成为一个动作更熟练的人,从而获得精益求精的机会,让自己出类拔萃。儿童体验快乐的途径,不仅是以特殊目的为指向的活动,还有准确执行每个细节动作的过程,在他们能够达到此程度时,就为自己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自我教育之路。换言之,行为教育中应被赋予优先权,实践活动只是教育过程中简单的外在激励,它们给孩子提供了组织自己行为的动机和冲动。
<strong>敏感阶段</strong>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对行动产生极大兴趣,并且急于了解应该如何行动的时候。此时,他们正翻开了生命中的新篇章,要成为主宰自己行为的主人。从生理学角度看,他们的肌肉和神经发育正处在一个过渡期,正在学习如何协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何达到完美的程度,成功地度过该阶段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是儿童未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只要在播种时稍稍付出点努力,老师们就能看到未来无穷的收获了。教师培育的对象是那些渴望获得一定知识的人。
当一个教师以此方式教育孩子时,就会产生一种印象——仿佛自己并没有给儿童太多教育,倒像是在完成一种慈善行为。当他矗立在一群儿童中,根据不同年龄播下必要的种子时,他感到自己正在做最具价值的善行,有点像给饥寒交迫的人雪中送炭似的。过后,儿童不再关心动作的完美性,而且,开发肌肉协调性的兴趣也开始衰退。儿童的心理会不断发育成熟,他拥有的爱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儿童的智力会沿着一条明确的路继续向前发展,完全不受自我的意愿和老师的意愿控制。再过些时候,一种责任感会促使他,通过自愿努力持之以恒地完成只在特定时期才会做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创造出了自有的新态度。那么,在此阶段,哪怕对年龄最小的孩子,也要教他们如何分析自己的行为。
<strong>行为分析</strong>
任何一个复杂行为都包含一系列独特的动作,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动作。行为分析就包括竭力认识并准确执行这些各自独立又独特的动作。
例如,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就是一种超级复杂的行动,我们成年人甚至偶尔都会出点小差错。同时执行两个动作和混淆两个本应顺序衔接的不同动作等,都是不完美的表现。这有点类似于发错了一个长单词的音,以偶尔令人费解的方式将不同的音节混合在一起,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由于没能分析组成单词的发音,人们可能就会读不出来。漏掉或混淆发音与讲话速度的快慢无关,人们在讲话时可以既快速又清楚。从另一方面看,发音不正确的人,讲话速度倒是会比较慢。因此,这并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准确性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在很多行为上都不能做到十分准确,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甚至自己都不清楚这一点,这是人类素质不高的一个标志。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如想扣好外套上的纽扣,在我们基本上通过扣眼去按钮扣的时候,就已经用竖起的大拇指插入纽扣孔中寻找另一面,可此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纽扣送进扣眼当中了。其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衣服的两边对齐,让纽扣和扣眼的位置相对,如此再一个一个地扣好,之后再整理好衣服。事实上,这正是侍者或裁缝在给客人穿衣服时的做法。按照这种方式完成之后,衣服就能长时间保持完好无损,倘若按照其他方式扣纽扣,经过三四次之后可能就会变形了。我们糟蹋新锁的方式也与此类似,盲目地插入钥匙、混淆两次连续转动钥匙的方向、粗暴地拉门等动作,再次显示了自己的笨拙。我们经常会使门锁处于半关闭状态,这一点可以从门把手上明显地看出来。当我们笨手笨脚地翻书页时,又以同样的方式毁坏了自己最心爱的书。我们对待外部事物的恶习转而会报应到自己身上:如果动作粗鲁笨拙,就会破坏身体的和谐。
<strong>节省动作</strong>
行为分析与节省动作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执行多余动作就是最高级别的完美。这是审美行为和艺术态度的来源。希腊人特有的动作以及颇具民族代表性的动作,如日本舞蹈等,都仅仅是系列行为中绝对必要的一个选择。然而,这还不只是一种艺术行为,它是每一个重要行为存在的普遍原则。通常,与理想目标不相关的动作,都会把那些笨拙、不合适的动作压垮。比如,从马车上下来这个行为,如果一个人在马车停稳之前很长时间就打开了车门或者将脚挪向阶梯,那么他在无意间多做了两三个无用动作,因为他还不能及时下车。但是,就下车这个行为而言,他做的一切还至于完全无用。不仅如此,他的举止还代表了粗野的特征。
教儿童做这类事情,看上去有点复杂和困难,但若时机成熟就相对容易了——如,当活动拥有迷人的吸引力时,当儿童的肌肉和神经对锻炼产生反应时,当一个人养成了某种习惯、将来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时,完全可以学习让自己行为端庄、举止优雅。而且,这个恰当时机正是童年阶段。
<strong>固定框架</strong>
行为分析中的练习可通过固定框架让儿童实践。在许多木制框架中,每一个都有两块可被连接的长方形布片。每个框架都提供了不同的连接方式:纽扣、钉子、蕾丝、丝带、皮带扣、风纪扣等。这些不同的教具都有助于训练儿童给自己穿衣服。儿童必须要将两块布边对边地放好,这样才能对正两边的连接物。或许,布块上有扣眼,那就要用蕾丝穿过扣眼,然后打结;或许,布料上有纽扣和扣眼;或许,两块布料上都有需要被系起的丝带。这些方式不同的固定连接,需要有充分的变化和复杂的演练,才能使儿童区分各自连续动作,而且必须彻底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再进行下一个。例如,一只手去拿纽扣的时,另外一只手就要挪动扣眼,以便两者能够正确结合,然后将纽扣穿过扣眼,并整理平整。老师教儿童如何正确完成这些动作之后,就让他自己反复执行这些动作,扣好、打开、再扣好、再打开,一直到孩子能够灵巧快速地完成为止。
<strong>其他方式</strong>
下列内容多为类似活动:锁上或打开桌子、门等,区分水平拿钥匙的动作,插入钥匙孔,旋转钥匙,然后拉出抽屉或打开门;正确翻开一本书,温柔地翻到第一页;从椅子上站起来,再坐下;搬运不同物品,停下来,然后放下;走路时避开障碍物,不要无意撞到人或家具。在“儿童之家”里,我们经常让孩子们做这样的练习。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行为是专门为锻炼儿童社交生活方面的礼仪而设,如彼此问候、拾起并归还其他人掉落的物品、避免插队、给他人让路等。
<strong>沿线行走</strong>
任何复杂活动中都只有一个主题,而这个唯一的主题可被当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样,出色地完成花样繁多的动作也有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平衡。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平衡,并同时出色地完成最基本动作的方式——走路。
我们在地板上用粉笔画了一条椭圆形的线,或者如果想更持久一些,可用漆料在地板上油漆。然后,教儿童沿这条线走路,完全将孩子的小脚放到线上,即脚底的中轴线完全覆盖住地板上画好的线。如何将自己的小脚丫正确地放到线上是儿童要学的第一件事,这样他的脚趾和脚后跟才能同时盖住线。当一个孩子在此位置上向前走时,以为自己马上要摔倒了,实验中经常看到这种状况。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当孩子开始带着自信前进时,我们就会教他如何克服另一个困难。向前行进时,他必须要保证前脚的脚后跟一定要与后脚的脚趾接触。这个练习不仅需要儿童努力保持平衡,还需要让他密切关注脚下的位置,这样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任何人都能注意到,儿童喜欢在厚木板或窄条上行走,而这个练习就满足了他们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同时,儿童在进行该练习时,还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也看到了练习产生的效果。
老师在一边弹钢琴,或拉小提琴、管风琴,并不是让孩子按照音乐节奏前进,而是通过音乐来启发他们。
<strong>同步练习</strong>
目前,“儿童之家”还有一个必备的标准装配——放有各种小彩旗的木架。这些五颜六色的小彩旗很吸引人,孩子们都喜欢拿在手里。一旦他们克服了沿线行走的第一个困难,很好地掌握了自身平衡,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就会高举着小彩旗,练习沿线行走。如果儿童不能小心翼翼地举着胳膊在线上行走,彩旗就会掉下来。因此,他们不仅要对放正脚掌位置的线路特别关注,还要更加小心地关注如何抱好小彩旗。
下面的练习更加困难了,需要儿童好好控制自己的动作。“儿童之家”的架子上还陈列着一套装有彩色水的玻璃杯,几乎个个都装满了水。为了不让杯子里的水洒出来,儿童必须垂直拿着玻璃杯行走。他必须要借助同样的思想力量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手部动作,才能在线上正确地行走。
儿童在行走时需要垂直携带的另外一个物品是铃铛。当他沿线行走时,必须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如果他的心思散漫,铃铛发出的声音立刻就能提醒我们。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对克服更大的困难产生了兴趣。他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逐渐能控制自己动作和行为的活动中去。他的自信通常会使其胆大包天。我曾经见到一些孩子怀中抱着叠放好的积木在线上行走,一块也没有掉下来。还有一些孩子曾经很小心地把篮子放到头顶上沿线行走。
<strong>不动与安静</strong>
控制行为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就是,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出绝对寂静的氛围,一直到他能够自己保持安静为止。这种寂静并不是指仅仅老实坐着一言不发的半沉寂状态,而是一种逐渐获得的完美状态:不制造任何动静,不引起任何轻微的噪音——如移动脚、拍打手发出的声音或沉重的呼吸声。绝对寂静与彻底静止一样,但是,在进行感觉练习时,我们仅仅讨论安静的问题。为了探讨行为分析与协调的结果,我们在此简略提及该主题。
<strong>开放路径</strong>
进行此类练习的最后一个目标是改善练习者,可采用的改善方式种类很多。一个想改善自我的人自然会提高执行能力,而其行为的改善又会带来更加实用的效果。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儿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而其从事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兴趣又不断激发了他的潜力,他们往往都是身体健康、懂得享受快乐的优秀人才,尤其在冷静且守规矩这两个特征上更是卓尔不群。
同时,他们还能以自然的方式获得诸多实践技能。他们可根据音乐的节奏协调自身,他们时刻都在准备着进行体育活动。音乐已不再是刺激他们努力向上的工具,而成了行动的内在指引,儿童的行为必定会遵从自己内心的节奏。
我们再来想想某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小孩子正准备进入某个神圣的地方,所有进入者都需保持沉默和安静。他们正积极地专注于自己的每一根纤维,他们能够不出任何声响地走动,他们能够在不打破教堂平静氛围的前提下,或站、或坐、或移动椅子。所有这些举动并非由宗教感情所激发,但不管怎样,这表明一个儿童也能进入让人顶礼膜拜的场所。一个彬彬有礼、举止文雅的儿童可以走上任何一条有助于发展的道路。
<strong>自由生活</strong>
人们在征服自我的同时,也获得了自由,因为他们已经涤清了许多无序、无意识的倾向,正是这种倾向使儿童受制于成年人严厉且持续的控制下。他们可以欢呼着走进花园,不损害任何道路或鲜花;他们可以在牧场里奔跑,无任何不当之举。他们在举首投足间都透露出无尽的优雅和尊严,其行为表达出的安逸,都是辛勤努力和持之以恒产生的必然结果。简言之,这就是“自我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能够控制自我,所以才从他人的控制中得到了自由。任何一个对此理论进行研究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与自己先前观念相反的先决印象,会认为“孩子真的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为这个孩子担忧的想法也会随之而来,那个不得不沿着既定线路行走的孩子,那个尽量让小身体保持完全静止状态的男孩子,那个就像侍者一样耐心守候的男孩子,那个会分析每个行为的男孩子,果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吗?只有与儿童亲密接触才能表明,儿童在成长期的基本需求就是让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strong>现实</strong>
保持平衡的练习以及分析不同动作的练习,都能帮助儿童完善自己的行为举止。练习可迫使儿童使用自己的平衡器官,并且习惯于关注自己的每一个举动。实践生活练习使儿童清楚地明白一天当中要执行多少动作。这两点相互支持,分析有助于综合实践效果,反之亦然。
完美的秘密就是反复练习,也正是因为熟能生巧,我们才将练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联系。如果一个儿童不能为正准备吃饭的人摆好桌子,如果没有真正的清洁刷,没有需要清洁的地毯,如果不是亲自清洁碗碟和杯子,那他永远也不会拥有在现实中生活的能力。而且,如果不在正确教育下进行社交生活,那他也不会拥有在同龄人中颇具吸引力的优雅和自然。哪怕在最平滑、最光亮的表面上,摩擦力也会使一个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物体停下来,因此,即便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也必须不停地奋斗,以免掉入懒惰的深渊。懒散只会让他停止寻求完美的脚步。对一个想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日臻完善自我,那么为不放任自我提供的各种动机,以及已获技能产生的相互影响,都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粗心大意、行为粗鲁就像野草一样,即使在坚硬岩石上也能生长,究其本质,岩石似乎受到了杂草的保护。
<strong>行动安排</strong>
两种不同形式教育的细微差别通常不太容易被理解,其一,是教孩子应该如何行动,但要让他充分发挥自由;其二,延续其他教育体系,换句话说,将成年人的意愿和力量强加给儿童,从而引导其所有行为。那些赞成旧观念的人认为,我们在为儿童的自由辩护时,想保持一种无权力、无意见的状态,因为我们剥夺了成年人想要进行特殊监管的权力和愿望。然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这种过分简单的想法。我们的教育既没有否认也没有剥夺孩子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却改变、强化、凝练了孩子的特性。
我们要教孩子做任何事,任何与生活相关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应受到我们的压制或引导,孩子已经在实践生活中学会执行并整合自己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上的整合是孩子获得的最大努力结果之一。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保持沉默,还有应该在什么时候保持沉默。他不仅学会了各种问候方式,而且还学会了对不同人用不同的问候方式,例如问候其他小朋友的方式和问候妈妈、爸爸、陌生人以及比自己年长且应该尊重的人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他一定能够根据时间和环境,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然而,拿主意的人是他自己,如何使用所学的知识也是他自主意识的职责,这是一种责任感的锻炼。因此,他才能避开大部分危险,不再让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再谴责自己的良心处于麻木状态。
我们的新式教育方法不仅为儿童个体行为发展提供了方式,而且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来处理自己的行为。
正因如此,我们将儿童转变成了考虑周到、勤奋努力的小大人,他能按照自己内心的秘密做决定,还能选择那些与预期截然不同的事物,他会带着慷慨冲动和细腻完美迅速执行由内在自我突然发出的命令。尤其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更强化、锻炼了自我。因此,他带着令人惊讶的自信,沿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挑选的道路一直前进。
儿童的精神活动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只有在成年人不再以建议、劝告、命令和质疑等方式横加干涉时,它才会表现出来。我们应该让儿童自由地发挥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他会让我们了解,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做得比现在还好。在井井有条地执行每一个行动时,他都很小心谨慎,就像一个幼童(例如,两岁左右的孩子)学会了如何将每个物品放在正确位置上并以此为傲。
遇到达官贵人来校参观时,他不仅了解如何问候对方,还知道如何以适当方式延伸问候。当他在学校里坐下来,或者在教堂里跪下来时,完全能依次执行早已学会并熟练了的系列动作。而且,这些行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还增强了精神力量。在喝完第一碗汤后,如果儿童了解不应该立即要求第二碗,而且应该暂时检查自己的贪念,那么他就不会提出要求了,他应该锻炼自己的耐心,等候和自己一样急于井然有序做好每件事的服务生,开始第二轮配汤并邀请人们再次续杯时才可以提出需求。
无论是扮演餐桌前的客人、还是服务生、又或艺术家、或学生,一个儿童的内在满足感通常包括有意识地做好符合原则的事。
<strong>体育运动和比赛</strong>
我们该如何对待露天运动和比赛呢?这两者都是一种可以消耗过多精力的方式,换言之,未被耗尽的精力可通过这两种方式消耗。儿童在日常工作中没用完的力量,应该得到无忧无虑的释放。这种释放完全不是仅仅将参与比赛和体育活动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而当成是一种对惰性威胁的反应。
关于体育运动的精神优势,现在有很多说法,不仅因为体育运动消耗了儿童被压抑的能量(这种能量对保持儿童的身心均衡构成了危险,应该小心防护),而且还因为有组织的比赛需要儿童正确利用目标、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比赛产生了一种竞争感,还激发了参与者的竞争精神。与那些没有目的的玩耍相比,这就代表了一种精神进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需要具备此类优点,如准确利用目标、集中精力以及通过活动追求超级圆满。不过,精神目标则完全不同,因为这些练习并不是由竞争感或成就感推动,而是由儿童对环境的爱恋所促进。通过这类实践训练,儿童才能发展出一种真实的“社会感”,因为他们正在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并不关心是为个人利益,还是为公共利益而工作。事实上,儿童带着同样的意愿和热情,永不停止地寻找罪魁祸首,以修复所有不幸,不管是自己的过失,还是其他人的错误,他们全都予以更正。
不仅是儿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肌肉,并将此类活动当成消耗能量的最主要、最自然的方式。工作不仅能证明自己是人类中的一员,而且还能使自己与结合人类所有劳动的社会相结合。直到现在,任何统治者都不敢鼓吹自己从某种运动中走出来,就像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古罗马政治家,曾任古罗马执政官,是传说中的圣人——品德和意志的化身。根据历史传说,辛辛纳图斯被推举为执政官,援救被埃魁人围困于阿尔基多斯山的罗马军队。接到此项任命时,他正在自己的小农庄上耕作。接着,辛辛纳图斯一天之内就打败了敌军,在罗马举行了凯旋仪式。辛辛纳图斯限定自己仅在领导罗马渡过危机的时期掌权,危机刚一解除,他便辞职返回农庄。]放下田间的工作成为带军领袖一样,没有哪一个年轻的体育运动员能从自己的努力付出中获得精神利益,相反,一个年轻的出家人为了获得平和的心态就会放弃日常劳动,从而成为精神领域的初学者。
<strong>自由选择</strong>
我们再来看看“儿童之家”,了解教育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决定制作适用于感觉训练的教具,其实这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遵循由实验建立起来的规范,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在使用教具时遇到的困难,教师们逐渐提出一系列的目标。
不过,展现这些教具仅是第一步。除了让儿童认识教具之外,没有其他作用。随后才会开始更加重要的活动。儿童被各种教具吸引后,他就会进一步自由地选择想了解的任何一个教具或已经认识的任何一个物品。
这些教具专为儿童而设,只要他肯伸手去拿就行。无论选中什么,他都可以随便将所选物品放到桌子上,或放到临近窗户的地方,或放到黑暗的角落,或放到地板上摊开的漂亮地毯上,只要他喜欢,随时都可以一再使用。
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其中一个教具,而不是另外一个呢?所有教具都是独一无二的模型,没有复制品,倘若被某一个儿童使用,那么其他小朋友只得再选其他教具。
因此,从儿童使用教具的方式上也能看出,这并非是一种模仿。他那么专注于自己正从事的工作,并且如此沉醉,以至于除了继续工作、不断重复同样的练习之外,都没注意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这些都体现出了与儿童内在发展相关联的集中注意力和重复练习等现象。没有人能在模仿中集中思想。实际上,模仿将我们绑缚在外部世界中,而我们目前要做的却恰恰相反,我们要让儿童从外界退回来,与内心隐秘的内部世界密切结合。儿童对学习或实现外在目标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断地移动在固定位置经常被替换的物体,这类行为根本无关于实现外在目标。因此,完全是内在的某种东西与儿童当前的需求、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关联。事实上,成年人永远也不可能对单纯挪动物品产生兴趣,不会一再重复地放好又拿起手中物品,更不会怡然自乐地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成年人的内在能力也不可能允许自己如此专注于当下之事,从而对身边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因为教师的精神层面与儿童完全不同,她对这样的现象也束手无策。因此,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显现。如重大灾难之类的外部刺激,也能使人类的深度灵魂得以显现。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一种纯粹且简单的心灵成长现象。
当我们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时,事实显而易见。尽管被限制在运动领域内,他们也不时地从事着相似的活动。其中包括以同样的方式搬运一个物体,不知疲倦地来回奔波于两地。随后,儿童才会带着某种外在目的喜欢搬运物体,如放置桌子、替换碗柜里的物品等。因此,儿童的行为存在一个形成周期,在此期间,他们的行动没有什么作用范围,也没有什么用途。我们发现儿童语言功能开发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某个其实不会讲话、也不太会用词汇表达外在事物的儿童,经常会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发音、同一个音节或单词。
在精神发育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因此,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意味着应该让儿童自由选择希望得到的物品。儿童和潜意识里想得到的物品之间障碍越少,对儿童的发育越好。脆弱且隐秘的生命冲动指引着儿童的发展,而阻碍这种冲动的每一个外部物体,以及更多的外在活动,即使仍然不为人知,也都是一种障碍。因此,教师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因为她的活动比儿童更清醒自觉、更积极。在给儿童带来了感觉刺激,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就应该自动退出这个已经展现给儿童的环境。他们会受到内心冲动的驱使,而非教师的推动,去展现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