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陈立夫的奏折(第三更)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陈立夫的奏折(第三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轩喜欢工业,三天两头说什么工业强国之类的话,下头的人自然也就看重工业,把工业的发展列为重点。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其实也是一种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如果李轩对工业没有啥好感,地方官员自然也就不会去折腾什么工厂了。

    当辖区里的有多少工厂,有多少工商业的产值成为衡量地方一把手官员政绩的时候,也就不奇怪,华亭县的官员们,为什么不甘心把开发区变成一个生活小区,而是费尽心思都想要把开发区变成真正的工业区,再不济也要变成商业区了。

    因为,这三者所带来的政绩是截然不同的。

    陈立夫理解他们的想法,也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任职上海县令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搞北岸开发区,还不是为了发展工业,博取政绩。

    如今他掌管整个松江府,也是想要让整个松江府的工商业再上一个台阶,和前任们都一股脑的把目光放到上海不同,他准备另辟跷径。

    如今的上海,已经是太过拥挤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上海的五大城区里,户部和巡警部联合统计的居民人数就已经是突破了五十万人之巨。

    而且之所以说不完全统计,那是因为对于这么一个庞大,而且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城市而言,想要全部统计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统计的都还只是常住人口,至于临时流动人口,鬼知道有多少!

    如今的上海有多少人,连上海特设县的前任县令,现任松江府知府陈立夫都不知道,其他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这人一多,城区面积就不够用了。

    因为上海的相当多一部分城区的面积,其实都是被作为工业区了,工业区里的众多工厂占据了大量的面积。

    此外,如今人们生活居住所需要的面积,也是非常庞大的。

    后世可以随便修几十层高的住宅楼,但是在如今的上海,哪怕是两层小楼也是不多见,往往只有一些比较好的独栋小楼或者办公用的建筑,才采用水泥钢筋,或者干脆是木料等材料,修建起来两层或者三层的楼房。

    但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平房!

    顶多顶多,就是廉价的木制双层小楼房。

    这楼房的高度低了,单位面积里可以容纳的居住人数自然也就少了。

    当工厂占用了大片的地皮,同时居民楼普遍都是平房的情况下,其实如今上海城区的居住环境已经是非常的恶劣。

    尤其是那些普通工人居住的地方,往往是一家四五口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的小隔间里生活,这些小隔间往往也是密密麻麻的,那些房东们为了赚取更多的租金,根本不会管火灾等危险,都是恨不得把每一寸的土地都利用上。

    如此也是造成了,居住人口越多的地方,居住环境其实也就更加的恶劣。

    比如居住在第二工业区西北部丛圆的宋丸子,她一个单身女子,住的却是数十平方米的公寓,而且整个小区环境优美,还有加倒刺铁丝网的高墙围起来,又有武装护卫把守,别说小偷小摸了,人数少点,火力差一点的武装分子一时半会的都攻不下来。

    丛圆内有工人定期整理花园,清理卫生,居住环境可是相当不错,在上海里,也算得上是上等的居住水平了,然而,丛圆如此庞大的面积,期内不过数十栋小楼,居住人口不过千人。

    但是距离丛圆不过数百米,面积只有一半的一片专门面向普通工人建筑的住宅区,却是居住了超过五千人,住宅区里被指望能够看见什么草坪绿地里。

    而这样的住宅区,在各大工业区的间隙地带里,到处都是。

    这也不是说上海没有其他土地了,实际上离开城区远一些,还有大量的土地呢,但是这些人却是需要在五大区里工作的,这上下班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住的太远一些,那么就非常不方便了。

    这华亭开发区,距离第二工业区不过几公里,虽然地处华亭,但依旧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生活居住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按照陈立夫的看法,想要继续提高松江府整体的工商业,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扩大上海的城区面积,但是想要扩大的话,也不能远离黄浦江。

    因为黄浦江就是一条大动脉,承担着上海对外交通的重任,如果远离黄浦江深入内陆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上涨,这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所以陈立夫初步定下的施政目标,依旧会是沿着黄浦江进行开发,同时受限于黄浦江东岸地区的交通问题,所以他初步定下的目标依旧是黄浦江西案。

    其设想是和当初开发第二工业区以及北岸工业区一样的,只是如今上海的沿着黄浦江的西岸地区基本被开发完毕了,那么接下来就自然需要向嘉定、华亭两县扩展了。

    但是,因为行政区域的划分,上海方便却是和上述两个县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从上海特设县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愿意在临县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临县发展的,他们宁愿开发内陆地区,通过修建高等级的公路来解决交通难题,也不愿意帮助临县发展黄浦江的沿岸地区。

    恩,当时的陈立夫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干的!

    但是,如今陈立夫已经是变成了松江府知府了,自然是需要站在整个松江府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嘉定那边,其实也是在逐步发展了,只不过嘉定县靠近黄浦江的区域,也就是宝山一带,其实也是被划分完毕了,那里的相当大一片区域都是被海军所霸占!

    再过来则是江南造船厂以及吴淞造船厂等几家大型造船厂,这些造船厂占据了大片的区域,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以及相关工厂,几乎霸占了吴淞海军基地到北岸开发区的大片区域。

    基本上很难再规划出来大片的整齐的沿江区域了。

    唯一可行的那就是在第二工业区的西南部,也就是华亭县的黄浦江沿江区域,嗯,也就是华亭开发区以及附近区域。

    陈立夫把主意打在了这一片区域,但是他调查了后发现,这破地方虽然空阔,但是麻烦事不比嘉定高山一带少。

    因为这里的大片区域,都是属于私人拥有的,唯一属于官方的土地,只有华亭开发区的一块,但是这个地方名为开发区,但实际面积很小,而其他地方都是属于私人土地。

    想要收购这些私人土地,除非耗费重资,不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大家都不傻,官府想要收购这些土地开发,这代表了这些土地很重要啊,但凡不傻的人都会开出一个高价了。

    或者干脆就是不卖!

    私人土地不卖,官府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总不能强迫不是。

    就算是想要强迫,这些土地的主人大多都是士绅,可没几个是单纯的普通人,普通人是不可能提前占据这些地理位置重要的地皮的。

    这些士绅的背后,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有着当官的族人,当地官府如果要强行平价征地,就算是陈立夫也得被弹劾下台。

    再说了,就算是以市价征地,这地皮的价格也是太贵了,除非是上海那边出钱购置,不然的话,把华亭县衙给整个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的钱来。

    这种情况下,要怎么解决土地问题?

    还有该如何解决和上海那边的协同?让上海那边心甘情愿的援助华亭的工业建设?

    这个问题其实更大,因为陈立夫已经是和刚上任的上海特设县新任县令赵旭私底下谈过,这个几天前还是陈立夫手底下的副手,上海特设县县丞,坐上了县令宝座后,为了上海的整体发展以及自己的前途,直接婉拒了陈立夫让上海特设县协助华亭县开发的提案。

    说什么上海也是财政困难,城区道路的路面硬化工程才进行了不过十分之一,需要每年都是投入海量资金,又说准备修建三条内陆主干道,准备缩短演讲地带和内陆地区的交通时间。

    这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上海也没钱!

    上海有没有钱,陈立夫还不清楚,多了不敢说,但是拿出十几万两银子来援助华亭搞开发区还是简单轻松的,但是人家上海不愿意,他这个上司也不好强行逼着。

    当初为了鼓励地方发展经济,李轩特定制定了分税制,收上来的税收,一部分归中央,一部分归省财政,一部分归属府、州财政,一部分归县财政,一部分归镇/区财政。具体比例先不说,但是有一点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中央以及各上级,不得干涉地方财政的花销。

    上海的财政收入,是上海的,人家愿意怎么花,别说陈立夫了,就连中央的财务部都管不着。

    最后没办法,陈立夫只能是打算以府财政来支持华亭开发区的建设了,顺便再去问问江南道那边,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支持,但是如今江南道的新任道员还没有确定下来,其他人根本就不敢给陈立夫任何的承诺。

    这搞来搞去,搞的陈立夫都有些烦闷了。

    当这个松江府知府,比当上海特设县县令可憋屈多了!

    如此,也是让陈立夫萌发了另外一个想法!

    上海特设县有钱但是没地,华亭和嘉定有地方,但是没钱!

    假如能够把上述三地进行合并的话,岂不是有钱也有地了?

    一冒出来这样的念头,陈立夫就是觉得大有可为,就是不知道上头的意思怎么样!

    于是乎,一封试探性的折子,就是被陈立夫写出来,然后送往了金陵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