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当县令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陈立夫当县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多年的开发后,如今的金陵城四大城区,基本上已经算是成型,只不过开发的有早有晚,以及定位不同,发展程度不太一样而已。

    其老城区,是典型的行政区,包括皇宫、各大衙门的办公建筑,剩下的部分区域则是生活区,并且相当多的一部分达官贵人也是居住在此地。

    此外,还有部分的达官贵人们,是生活居住在东城区的,东城区乃是最早开发的一个新城区,而从一开始此地就是作为商业办公区来发展的,其沿江的路段,汇集了大量的企业办公楼。

    而围绕着这些办公楼,也是出现了一片高档的住宅区,这些住宅通常都是价格不菲。

    西城区是典型的工业区,汇集了不少工厂,大量的工人居住的廉价住宅,但是西城区的规模并不大,因为里头的工程也不多,为了安全上的考虑,李轩一直都是没有把金陵城作为工业区的打算。

    工厂多了,工人也会多,而工人多了,就是代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来说,在首都,距离皇宫不过十多公里的地方搞工业区,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更不要说,这年头办工业的污染实在太严重了,各大工厂基本上没有什么环保的概念,使用的蒸汽机所排放出来的烟尘,又黑又浓,如今当涂工业区那边,因为是大唐帝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集中了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以至于使用的蒸汽机颇多,空气里都是弥漫着煤炭的味道……

    李轩可不想自己以后生活在一个天天都是被灰霾所笼罩,空气里都是散发着酸臭味的城市里,所以,他严禁在金陵城区搞什么工业,甚至整个承天府范围内,都是不搞重污染的工业。

    所以,西城区名为工业区,但实际上工厂不多也不大,大多也还是那种轻工业、手工业,没有什么重工业。

    而南城区,则是生活、商业为主,也是有部分的工厂,算得上是金陵城区里最为鱼龙混杂的区域里,富贵人家都是不喜欢在这里购置地产安家,所以生活在此地的民众多以平民百姓为主。

    不过即便是鱼龙混杂,但是不代表着此地的治安就差了!

    再怎么说,此地也是属于金陵城的范围内,正儿八经的天子脚下,治安那是没得说的,而且因为此地外来人口众多,人群复杂,为了避免出现麻烦,承天府巡警局,更是把此地的治安当做要务来抓,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宣平十五年的金陵城,由四大城区一起,构成了整个金陵城城区,为了方便管理,承天府衙门,把整个城区划分为四大区,也就会老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在各区分设衙门,而这些区衙门,级别还不低,区长的品级可是正五品,和地方上的知州同级别。

    而他们的上级机构,则是江宁县衙门,大唐帝国的江宁县,乃是前明的江宁县和上元县合并而来,以为此地为首都所在,该县也不能用常理度之,该县的县令并不是单独的县令,而是由通常由承天府通判兼任。

    大唐帝国里的各府通判,并不是专管粮运、诉讼、水利等事务的专职官员,而是作为知府的第二副手,所管理的事务没有固定,大体上要看知府对他的安排。

    但是承天府的通判兼任江宁县的县令,这却是确定下来的。

    承天府的通判,品级为从三品,这也就意味着,江宁县的县令也是从三品了,也只有这么高的品级,才能够镇得住江宁县的诸多牛鬼蛇神,毕竟此地乃是首都,官员遍地走,如果县令品级低了的话根本没让人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金陵城城区常住人口已经是突破了三十万人,这还不算那些临时流动人口以及郊区人口呢。

    今时今日的金陵城,已经是有了大国首都的气象了!

    不过说起城市发展,即便是金陵城这个大唐首都,还是无法和吴淞府上海相提并论的。

    宣平十五年的上海,城区常住人口已经是突破了五十万人,比金陵城还多二十万!

    没办法,上海的发展太迅速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上海是一天一个台阶,此地汇集了众多的资本,工厂也是全国最为密集的。

    在这里,几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能够找到,有钢铁、化工、机械、造船,也有纺织、玻璃、茶叶、瓷器、造纸、印刷等等,基本上但凡是在大唐帝国所有的产业,都能够在上海这里找得到。

    工业之齐全,也是让此地拥有了巨大的聚焦效应,在此地开设工厂,能够就近找到销售渠道以及原料以及各种设备,甚至连金融服务等各种专门为了企业而提供的服务这里都有。

    要在上海开公司,带着本钱来就行了,在这里开设任何行业的企业的各种设备,人才都是应有尽有。

    如此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这里开公司建工厂,同时也是吸引了附近地区大量的民众,甚至是其其他省道的农民来到上海找工作。

    如此城区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过,上海发展的如此迅速,其经济上的重要性甚至比金陵城更加重要,也是对主政上海的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上海的县令是谁?

    不是他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一心想要匡扶圣君,打造宣平盛世的陈立夫!

    陈立夫在宣平十年调任松江府担任同知,正四品。

    三年一过,也就是去年的时候,上海县令任期满被调回京师去了,吏部选人接任上海县令的时候,干脆是直接选了陈立夫。

    按照常理来说,寻常知府的同知都是从四品,而县令不过事实正六品,但是在松江府和上海县却是比较特殊。

    松江府知府就是从三品了,陈立夫这个同知也是正四品,而上海县也是因为如此特殊,因此这个县令也是正四品。

    因此在品级上,两者是相当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上海县虽然是个县,但是其不是一个普通的县,其辖区里,汇集里全国最为庞大的资本以及工业力量。

    能够在这样的地方主政一方,这对于陈立夫的仕途而言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有了这么一份资历后,后续调任到其他地方就会顺利得多。

    陈立夫初任上海县令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基本上没有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的事,在诸多政策上还是延续了前任的政策。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陈立夫却是打算着动一动了。

    虽然说延续前任的政策继续这么下去,上海也能发展的很好,但是明眼人都是能够看的出来,这不是他的功劳,如此任职三年后,陈立夫几乎是不太可能获得太大的名望。

    陈立夫在过去的一年里,也是苦思了诸多计划,用来打造属于他自己的政绩,不过却是发现不是那么的容易。

    上海本来就是发展的很好,哪怕是陈立夫躺着什么都不干,上海的发展势头都不可能停下来。

    此地的工业已经是全国第一,金融业等企业的发展,也是全国第一,就连是城区建设,水利交通乃至教育等等都是属于一等一的。

    陈立夫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把目光瞄向了城区的北部方向,准确的说是吴淞江北部。

    如今的上海城区可以说是已经是非常的庞大了,以上海县城为中心,其北部,也就是后世的外滩区域,乃是贸易区,县城的南部区就是第一工业区,再南边就是第二工业区了,至于除开沿江地带的西部内陆地区,因为交通不够便利,所以通常是作为生活区域的,并没有统一进行开发。

    要想扩展城区,建立新的工业区域或者是办公商业区,要么是继续向南,要么是跨越苏州河向北,要么干脆是深入内陆。

    深入内陆是不可取的,距离黄浦江太远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向南的话,如今已经是向南很远了,继续向南的话有些头轻脚重的感觉。

    其实黄浦江东岸的区域,也是一片极好的发展区域,陈立夫上任之初就是考虑过发展黄浦江东岸的。

    他之前想着,干嘛要费尽心思朝着南边或者北边发展啊,这黄浦江的东岸就是一片荒芜之地啊,而且还是官田,官府喜欢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主来碍手碍脚的。

    早年上海建立商贸区和工业区的时候,官府可是大手笔,直接把城区周边的土地都给征收了,不仅仅是西岸,同样还包括东岸。

    比如上海码头公司,就是拥有了黄浦江东岸大片的沿江地带。

    但是想要把城区扩建到黄浦江东岸去,却是也有着极大的困难。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了!

    黄浦江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也有四百米的宽度呢,想要在这种宽阔,同时通航船只众多的江河上建造一座大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