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某绝不当曹贼假子 > 第4章 穷则独善其身

第4章 穷则独善其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朗神情恍惚的跟随两名兵卒与吕布等人汇合,吕布应是收获颇丰,离老远就听到其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哟,我们的大善人,郎弟可算是回来了。”看到秦朗等人回归,宋皖打趣道。

    众人闻声纷纷向秦朗看来,秦朗强打起精神向吕布等人拱手作揖。一众人浩浩荡荡向潞县返去。吕布等人兴致颇高,一路上高谈论阔,宋皖、吕姬等四小只亦是眉带喜色。只有秦宜禄看出秦朗闷闷不乐,似有心事,可此下时机也不便细问,只重重拍了拍秦朗的肩膀,以示安慰。秦朗勉力向秦宜禄笑笑也未多言。

    回道家中后,秦朗晚饭也没吃,就把自己闷在屋中,心情复杂,思绪不止。刚刚在马平庄村所见的一幕幕不住的在秦朗脑海中翻涌,那一扇扇破败的木门;那一双双透过门缝畏惧闪躲的眼眸;那一张张脸色紫青,死状极怖的婴孩 这邓大一家的悲苦,又何尝不是这天下悲苦百姓的一个个缩影。

    自家父亲武力不俗,母亲更是杏林传家,虽说不上锦衣玉食可也从未曾愁过吃穿,以前秦朗只觉的这天清地朗,唯一可恨的也不过是那些偶尔犯境的鲜卑、匈奴等蛮子。自己只要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安排,勤习武艺、熟读兵书,以后也做个武将,行那保家卫国之举,也算不在这世上空走一遭。吕姬要做个统军大将,我便是只做个她身边的亲兵近卫,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可如今秦朗对自己的未来从未如此质疑过,自己所谓的保家卫国,保的是谁的家?卫的又是哪一国?我要保的是那朝中身披紫袍的衮衮诸公的家吗?还是那些鱼肉乡民的土绅豪强的家?卫国卫的难道是这吏治败坏,贪污横行、宦官专权的大汉朝吗?可这天下的百姓又有谁真正在乎过?

    “心系百姓啊”多大的一句话,呵,不过是这世家大族的一句自我标榜罢了。

    自当今陛下登基以来,卖官售爵已成常态,可那高坐龙椅的天子仍自不肯罢休,年年加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再加上这花钱买官来坐的,上任后更加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脂民膏。这天下的百姓每天光是最起码的生存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

    秦朗只觉的一口郁气卡在胸口,总觉的这个天下不该是这样的,可这天下该变个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去改变,秦朗自己也想不明白。秦朗总觉得自己应该为这天下百姓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去做

    邓大曾说“都怪这该死的世道,都怪这些敲骨吸髓的乡绅。”可这世道,这乡绅豪强、世家大族早已绵延数百年。可这一切都是在大汉朝廷的统治下。那自己身为朝廷命官的父亲呢?父亲的顶头上司吕布呢?想到自己的吃穿用度,同样是从那些穷苦百姓身上搜刮而来,一时间秦朗只觉得头昏脑涨,有些想法若隐若现,却又如隔着重重迷雾,抓不着、摸不透,最后秦朗在胡思乱想中沉沉睡去,这一夜秦朗睡得并不轻松,一张张紫青色的死婴脸庞不时闪现在秦朗的脑海中

    连着数日,秦朗都闷闷不乐,胸中一口郁结之气总是吐也吐不出来。这一日秦朗再次没有吃晚膳便返回屋中,秦宜禄缓步来到秦朗屋内。

    “呀娃,爹爹知道你看到那些心里不舒服,可这世道就是如此,你不去盘剥百姓,自有其他官员去盘剥。你若想要替百姓出头,就是在与豪门世族为敌,与这煌煌大汉朝为敌,与这天下为敌啊!爹爹理解你,爹爹也是从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走过来的。想当年爹爹跟你一样,也想管尽这天下不平之事,也曾想要恣意畅快,可这么多年碰壁下来,爹爹算是看透了,于其把自己碰的头破血流还不如与其同流合污,也可以说和光同尘。”秦宜禄显然已经问过与秦朗同去的的两名兵卒到底发生了何事。

    “可是爹爹,这个天下不该是这样的。那些百姓,他们都是我大汉子民,他们没有犯奸作科、没有十恶不赦,只要官府给他们一点点活路,他们都会感恩戴德。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留着相同华夏的血脉。这个天下不该是这样的 不该是这样的 ”秦朗先时还略显激动,随后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自己的呢喃。

    “呀娃,你今年才16岁,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这个天下的看法,这很好,真的很好,爹爹很为你高兴。爹爹读书少,但还是听过孟圣人的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就去努力吧,去努力践行自己的想法,也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直到强大到可以改变这个世道。”秦宜禄看着精神恍惚的秦朗再次回答道。

    “若你为一里长,可改善一村百姓之生计,若你为一县令,则可兼顾一县之百姓,若你为郡守 ”秦宜录后面的话并未说完。

    一阵许久的沉默。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秦朗嘴中不停的重复着父亲的这句话。

    孟子的这句话从秦宜禄口中说出,犹如一一道闪电劈开了秦朗脑中的混沌。是啊,如果我认为这个天下不该是这样的,那就努力去改变这个天下,努力让这个天下变的更好一点,不用太多,只要一点点就好,只要百姓生活的在好一点点就好,只要百姓更够吃得上饱饭,穿得上衣衫,丰年可以吃的上肉,灾年不必在亲手溺毙自己的婴孩就好

    “谢爹爹解惑。”秦朗拱手一礼接着道,“却不想父亲也是粗中有细,不知父亲什么时候开始喜读《孟子》了。”

    “臭小子,竟敢取笑爹爹。爹爹一个武夫哪懂得什么孟子,还不是都是你娘教我该如何向你分说的。你这几日茶不思饭不想的,可把你娘亲急坏了,既然想开了,明日一早去给你娘亲请安,别老让她担心。”秦宜禄咳嗽一声,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道。

    “孩儿遵命。”暂时解开心中疑惑后,秦朗笑着回道。

    翌日,秦朗起了个大早,一扫前几日的颓废,一番梳洗后,向母亲院子走去。

    “孩儿给母亲请安,母亲万福安康。”秦朗恭敬向母亲杜氏行礼道。

    “呀娃,快到娘亲身边来,陪娘一起用饭。”二十五六岁的杜氏看到秦朗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抿嘴轻笑招呼道。杜氏虽早已嫁为人妇,却依旧身段阿娜,风姿绰约,尤其是其身上一股贤妻良母的气质更是令人着迷。

    “孩子遵命。”秦朗礼毕,坐至杜氏身边。“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心了,孩儿现已想明白了。”

    “你这孩子,娘知道你自小就有自己的主意。一些话我一个妇道人家总不如你们父子两个来说的通透。你既已下定决心,有些路就要自己坚定的一直走下去。他日哪怕无人理解也好,力有不逮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沉下心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吾儿须知: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杜氏拉着秦朗的手,谆谆教诲道。

    “孩儿谢母亲大人教诲,母亲今日之良言,郎自当终身谨记。”秦朗再次起身一礼到底道。

    “呀娃,何必如此,咱们是一家人,我是你娘亲,我不帮你,还能帮谁。你父亲是个粗鄙的武夫,你外公虽说是杏林世家,可衣钵早已失传,娘亲也不过在幼年读过几部经卷,比不得那些有注经传家的世族。尤其是你大舅意外亡故后,传到为娘手里也只有一份独门药浴了。娘听你父亲说,那吕奉先和张文远皆为不世英雄,高顺亦是治兵有道。吾儿若要将来有一番成就,当要虚心求教。”杜氏连忙拉起作揖的秦朗再次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