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过了
这就跟考试不带笔墨有什么区别进了考场就只能将就了,一不小心,纸张就容易沾染上了墨水。
唯一幸运的就是考试这天是个好天气,一整天都晴朗无风,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而姜毅本人,因为有姜靳也几次都没考过作陪,他坚信自己既然开蒙早一些,那一定是比对方先过的。
两人一同进的考场,也是一同出来的。
一个是精神抖擞,另一个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样。
姜靳是后者,一看到苏蓁,就两眼泪汪汪,“姐姐,我这次恐怕不能陪你一起去苏家村了!”
苏蓁一脸好笑,“咋你从前不都是大话说的连天响,什么童生不过小意思而已怎么就给你难住了”
姜靳幽怨脸:你还是不是我最喜欢的姐姐了?
反正每次他觉得试卷都很容易,可就是考不过。
这次他就不说了,没准菩萨保佑就考过了呢?
考试的成绩出的很快,没有十时间日,结果就公布了。
可能是姜靳的祈祷有了作用,这次居然真的过了!!
将将卡在第五十名,也就是倒数最后一名的线上!
姜靳瞪圆了眼睛,上上下下将其扫了个遍,不确定的在自己的名字上看了好几下,而后嘴角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
姜煜得知了这么个成绩之后,差点一口水都没喷出来,“就这么个成绩,居然还显摆上了?倒数第一,我都不好意思往外说!”
姜靳不服气的瞪瞪眼,“哼!什么倒数第一,我这是第五十名,我这下面还有人呢!只不过是他们没过而已,大哥你会不会说话,不会就不要说,免得让我不高兴!”
姜靳考过了,现在就属于一个神气得状态,天不怕地不怕的,就算是姜煜他也照怼不误。
姜煜放在袖中的手指微微捻了捻,眼神幽幽的,想准备给好小弟一顿爱的小拳拳,眼角余光却瞥见了苏蓁进来了,又默默收回了动作。
苏蓁自然也知道姜靳考过了,她是来恭喜的,还带了小厨房新做的甜品给他吃。
见到苏蓁来了的姜靳,一个跳下凳子,就来找苏蓁告状了,“姐姐姐姐!你看看哥哥,我好不容易考过了,他不恭喜我,非要说我考的五十名是倒数第一,明明还有许多没考过的人,怎么就是倒数第一了,他嘲笑我!这就是呜。”
苏蓁用一块蛋糕塞住了姜靳还要继续说的嘴,而后说道:“把你要带的东西收拾收拾,记得多带一些厚衣服,已经入秋了,乡下比不上府上,早早的就有炭炉子给你烤。”
苏蓁这一番话基本上就是给姜靳下了一颗定心丸。
“呦吼!太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明日吗?!”姜靳原地转了一个圈,肉眼可见的高兴。
苏蓁无语的说道:“想什么呢,是让你先收拾着,哪有这么快?得在过上几日,我的事情还没处理好呢,到时候差不多农忙季节了,一起把文谦带回去。”
她可都是算的好好的,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妥当,并且合理!
“二弟这次考过了吗?”姜煜这时问道。
二弟就是姜毅,作为大哥,也要例行关心其他的弟弟妹妹。
“大哥,这次二哥可是也考过了,名次还比小弟高不少呢!考了第三十一名!”姜欢满面笑意,带着同样一脸止不住高兴的姜毅过来了。
“挺不错的,二弟比之前长进了不少!”听到家中两个弟弟都考过了,姜煜是真的为他们高兴。
“可不是嘛,那日考试,发现小毅居然没有带镇纸,可把我和姨娘给急坏了,让爹托关系送进去,他又不愿意,还好小毅运气好,名次也考的好。”姜欢的得意根本抑制不住,就差把自己弟弟夸的天花乱坠了。
“只有哪里只有运气好,关键还是二弟这次学的扎实,这才考了一个好名次!”
苏蓁见这姐弟两人都这么高兴,又想着姜靳这次也考过了,今日确实是个挺喜庆的日子,不由得也顺着这两人夸他们几句,让他们更高兴一些也没什么。
果然苏蓁这么说,他们自然是志得意满,姜毅手上拿着些文房四宝,在众人面前晃了晃,说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祖母,这是我从祖母那里得的奖赏呢,小弟你也去,虽然你考的名次不太好,可好歹也是过了的,祖母知道了,定会高兴,肯定也会奖赏你的。”
姜靳现在最不爱听到的就是别人说他的名次了,瞪了瞪眼,才鼓着嘴说道,“我才不要什么奖赏呢,你爱这些笔墨玩意儿,我可不喜欢,我马上就能跟姐姐一起下江南去村里玩了!可不比你这些东西要好的多了!”
“村里有什么好玩的,那里都是乡下人呆的地方,要我说就没有南街好玩。”姜毅也不知道是飘了还是怎么了,当着苏蓁的面居然就说了这种话,并且没有停的趋势继续说道,
“我跟你说,那边可是有斗蛐蛐的,只要赢下一局,得的钱可比我们的月例银子多多了!我上个月就得了一只‘大将军’,可给我赢了这个数呢!”
说着,姜毅伸出了五根手指来。
姜靳好奇的问道:“五两?”
“啥呀!”姜毅显摆的说道,“是五十两!!”
苏蓁听着,眉头就已经皱了起来,不等她说话,姜煜已经严肃的开了口,“二弟,谁教你学着那些纨绔子弟逗蛐蛐的?你之前就没输过吗?”
姜毅:“输倒是也输过,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我输了,明日我就能赢回来!反正总得来说,我就没亏过!”
“这是赌博,你知道吗?”姜煜问道。
察觉到大哥语气中的不对,姜欢用手肘子推了推姜毅。
姜毅这时才觉得自己一时失言,说的有些太多了,赶紧低下头,摸了摸耳朵,“我,我这也不算赌博,就是和好友们闲暇的时候一起去玩玩而已,每次的金额都不会超过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