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曹变蛟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来到了1641年,12月末。
山东的灾民运输还在持续着,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输,目前莒州南部二十里外的沿海区域,还剩下不到二十万的灾民在此处临时居住,此前,经过济州岛救援船队和东番岛救援船队的运输,已经从山东运走了六十万左右的灾民,其中济州岛运走了近三十万的灾民,可谓是功不可没。
若非济州岛的救援船队分成六支小船队,使得每天都有船只抵达此地接走灾民,按照东番岛船队,半月才能回来一次的情况,很可能会造成灾民担忧和恐慌的情绪滋生。
毕竟大多数抵达此处的灾民,都是听了谣言,或是被当地官府驱赶才过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的,哪怕谣言传的再真,也不如亲眼所见,好在这些灾民抵达后,发现每天都会有船只前来接走灾民,这才把新来的灾民情绪给安抚住,否则,一旦灾民营混乱起来,只有杀人才能控制住这些灾民。
同时,杨家的船队,连续两个多月的不停运输灾民,也让李青山、王邻臣等人见识到了杨家强大的实力,若是此前只是有所耳闻,现如今,才算是亲眼所见,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青山他们抢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能够活到现在,全都依靠杨家对他们供应的粮食。
并且居住在沿海附近的那些灾民,吃到口中的粮食,也并非是那种清汤寡水的稀粥,而是那种筷子插上去都不会倒下的浓粥,这种行径,完全说明了,杨家根本就不缺粮食。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有太多太多的百姓吃不饱饭,就拿灾民每天吃的浓粥来看,哪怕一些没有遭灾的百姓家中,也不可能顿顿都能吃上一碗浓粥,普通百姓想要活下去,还需得搭配一些野菜以及其他的食材,才能熬到下一季的粮食成熟。
更何况,杨家对灾民供应的粮食,不仅有大米,还有番薯、玉米以及土豆这类的粮食,这些东西,李青山他们可从未见过,这些从未见过的食物煮熟后,吃到嘴中,除了土豆外,番薯和玉米都有一丝甜味在其中,可算是让李青山他们长见识了。
至此后,李青山等人对杨家的强大的实力,深信不疑,因为杨家拿出了他们在大明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过的食物,根据王邻臣的分析,杨家能拿出不属于大明的粮食,说明杨家肯定是占据了大明之外的一大片土地。
这也就能解释,哪怕杨家在福建只手遮天,也不太可能拿出太多的粮食,用来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民进行赈灾。
因此,只能有一个解释,福建杨家,在大明之外的地方,占据了一片广袤的土地,并通过这片广袤土地所产的粮食,用来对灾民进行救济。
……………………………………………………
1642年,1月初,小吕宋港,清晨。
一艘军用通讯船抵达甲米地军港,船上下来一名通信兵,骑上码头准备好的快马,向着都督府,疾驰而去。
不多时,杨三生就收到了信件,并快速看完了信中的内容。
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多,说的是,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在锦州城外惨败于满清鞑子,明军死伤惨重,被迫后撤至松山城,并且京师密探也探听到了一则消息,崇祯帝偷偷派遣郎中马绍愉出关与皇太极和谈。
对于崇祯帝派马绍愉出关和谈一事,杨三生倒是知道一些,只是,当时的皇太极已经胜券在握,怎么可能同意和谈,因为,皇太极的目标可是整个大明江山,他可不是安于一隅之地的土财主。
后来明清议和不成,马绍愉前去关外找皇太极议和一事也泄露了出去,朝廷得知此消息,大哗,崇祯帝为了自己的名声,把罪归咎于陈新甲头上,因此,陈新甲被处死。
而杨三生之所以关心松锦之战,乃是因为明将曹变蛟。
……………………………………………………
曹变蛟,明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之侄,镇压起义军屡建战功,进左都督、东协总兵官。
这曹变蛟可是明末时期有名的将领,勇贯三军,有勇有谋。
1641年,9月,驻守松山城的曹变蛟,抱着必死的决心,挑选军中精锐,入夜后开城直扑满清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
曹变蛟率部在满清军营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后选定最显眼的一片营帐冲杀过去,而当夜皇太极正在此处策划攻松山事宜,额驸多尔济率亲军前来阻击,随即被明军杀散,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击溃。
此时,挡在曹变蛟身前的敌军,只剩下皇太极的护卫们,作为扞卫皇太极的最后一道防线,护卫拼死冲上,刺伤了曹变蛟,但明军依旧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地将侍卫们砍杀殆尽。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
此时,曹变蛟受伤严重,失血过多,几近昏厥,混乱的清军也反应过来,眼见突入内营无望,曹变蛟只得率军退回松山城。
此战若非曹变蛟麾下士兵数量太少,否则,皇太极有极大的可能性死在曹变蛟手中。
……………………………………………………
“松山城,位于锦州城南十八里,锦州城距离沿海有四十里左右的路程。”
杨三生起身走到窗台前,看着窗外的景象,低声嘀咕着。
历史上,松山城是在2月18日,被满清攻克,此时是一月初,若是现在杨三生派兵去救援,时间上也是来得及的。
“看来只有尚可喜的骑兵营可以完成此次的救援行动。”
很快,杨三生就下定了决心。
不多时,都督府的一名亲兵,骑着都督府的快马,向着甲米地军港而去。
不久,甲米地军港内停泊的一艘军用通信船驶离港口。